APP下载

国产影视剧里的盔甲:没有最不靠谱,只有更不靠谱

2014-09-04刘十九

壹读 2014年16期
关键词:明光盔甲复原

刘十九

在中国影视界,第一不能相信投资人的承诺,第二不能相信偶像派的演技,第三不能相信的就是道具。

在古装剧界,道具的不靠谱程度,简直对中国广大人民群众的历史观产生了严重误导。其中最严重的误导之一,就是在盔甲上的想象力爆棚。

在1994年央视版《三国演义》之前,大陆的影视圈基本没在古装盔甲上下过功夫,大部分都是借鉴了京剧里的行头。

以今天的眼光看起来,只要不在乎为什么刘备集团的大旗上写的是“蜀”而不是“汉”(大耳贼,说好的兴复汉室呢),那部剧就是经典了。不过,作为经典的三国剧,老版《三国演义》里的盔甲却是四不像。

武将们身穿的精美铠甲,是一部中日合拍电影《敦煌》的遗产,由日本道具师根据宋代盔甲资料制作。而汉代的盔甲,远远没有进化到那么高的水平。

下面,我们来简单回顾下盔甲在中国古代的发展历史:

先秦至三国:皮革盔甲当道

在先秦时期,中国的盔甲主要材质是皮革,比如牛皮和犀牛皮,裁成小块,然后连缀成甲,外面涂上漆。为了加强防护性能,会在皮甲上钉青铜甲片和甲泡。

商代有用青铜铸造的头盔,也就是胄。但是到后来,青铜头盔的数量越来越少,到东周就几乎绝迹,取而代之的是皮制头盔,这在科技史上,是一次莫名其妙的退步。相比之下,此时的地中海和中东地区,已经出现了铁制头盔和鱼鳞铁甲。

1968年发掘的满城汉墓中,出土了完整的汉代铁甲。它依然延续了皮甲的制作方式,用麻绳、皮条连接金属片,做出来是这个样子(图1)

1995年,考古工作者从江苏徐州狮子山汉楚王陵墓中一共出土4领盔甲的上万件铁甲残片,曾轰动我国的考古界。后来学者们复原了一套,头盔和甲都用铁片连缀而成,穿起来是这个样子的(图2)。

看起来一点也没有王霸之气嘛。可是要知道,这是诸侯王才能穿的盔甲。至于普通士兵穿的,还要简陋得多。所以,老版《三国》里那些精美的甲胄,实在是穿越之作。

其中最符合历史的,反倒是士兵身上那些简陋的、贴着方块皮革的盔甲。不过,它更接近秦代的盔甲样式,详情请见秦始皇陵兵马俑(图 3)。非要挑错的话,就是盔甲的甲片应该是重叠层压,不留缝隙的,而不是这么贴在布上,让士兵祈祷敌人千万不要捅甲片之间的缝。

后来拍摄的所有跟三国时代有关的影视剧中,盔甲复原最为精确的,当数吴宇森导演的《赤壁》。虽然这部片子在“孙尚香女扮男装探敌营”等脑洞大开情节上饱受批评,但道具确实是有理有据,毕竟,吴宇森请了国内研究盔甲的权威学者杨泓先生作为道具顾问。

《赤壁》中,赵云身穿有金属片加强的锁子甲。虽然没有实物可考,但是锁子甲在当时曹植写的《先帝赐臣铠表》中已有记载。

至于张震扮演的孙权那一身金光灿烂的豪华盔甲,可以看出是参照了1979年山东临淄西汉齐王墓出土的鱼鳞甲(图 4),甲片表面贴有金银箔,异常精美华丽,很能衬托孙权作为地方老大的地位。

如果要评选三国影视剧道具最不靠谱奖,李仁港导演的《三国志之见龙卸甲》会力压2010年新版《三国演义》拔得头筹。这部耗资巨大的古装战争史诗电影,让赵云戴上了英国士兵一战时期的飞碟形头盔,穿上一身日本战国时代的铠甲。而大反派曹操先生,则莫名其妙顶了一个商代的青铜头盔,不知道是不是讽刺这位古人对盗墓的爱好。

由于类似的装束又出现在后来的《锦衣卫》中,我们只能把这种混搭风理解为李导演个人的恶趣味。

隋唐:盔甲造型百花齐放

离开影视剧中道具混乱的重灾区三国时代,接下来进入隋唐。

盔甲发展到此时,已经进入了百花齐放的时代,不仅有西方传来的锁子甲,还有两晋南北朝以来,在札甲基础上局部加强铁板面积、进一步增加防护能力的明光铠。

明光铠是最常见的盔甲。虽然三国时代的曹植已经写过这种盔甲,但是大规模出现,还要到南北朝时。它在以前的札甲基础上,在胸背处加装了两块大面积的铁板,名为“护心镜”。由于经过打磨的护心镜在日光下明光耀眼,故称“明光”。唐代是明光铠的全盛时期,不过要看影视剧中的明光铠……还是去看老版《三国》吧。

唐代还有一种重要的铠甲,名为“山文甲”,用山字形或者Y字形的金属甲片互相连接制成,据说兼顾了灵活和坚固,不过这种甲的制造方式已经失传了,也没有实物保存下来,只有从雕塑中可以看到它大概的样子。

宋代:发展出最为沉重的步人甲

宋代影视剧近来拍摄的不多,原因大概是怕引起民族矛盾。央视版《神雕侠侣》中,连“鞑虏”都成了敏感词。

虽然播出之后并没有爆火,不过黄晓明版的《精忠岳飞》在盔甲上实在是花了大功夫。岳飞的范阳笠—也就是那种斗笠式的头盔,还有凤翅兜鍪、裲裆凯都有模有样,大体对得上《武经总要》的记载。

按文献记载,一套盔甲应该包括保护头部的头盔—头鍪、连缀在头鍪后面及两侧保护脖子的顿项、保护躯干的身甲、保护胳膊的臂缚、保护肩膀的披膊、保护腿部的吊腿。

宋代军队由于要用步兵对抗强大的北方骑兵部队,发展出了中国历史上最为完备,也最为沉重的盔甲—步人甲。根据《武经总要》记载,北宋步人甲由铁质甲叶用皮条或甲钉连缀而成,可以防护全身。步人甲的重量达到29公斤,身穿这种重甲的步兵,能够通过结成密集的方阵,来抵抗骑兵的冲击。

明清:出现拜占庭风格的铁制头盔

至于明代清代盔甲,在这两年的影视剧中,水准越来越高。

《大明劫》是近年来在道具复原上做得最敬业的电影。将领身穿的山文甲、鱼鳞甲,重装步兵的铁叶札甲,轻步兵的缀泡钉棉甲,都复原得有板有眼。尤其是将领的盔甲,以前一直被忽略的臂缚也被还原,实在是业界良心。

至于明代盔甲长什么样子,可以去看南京博物馆的馆藏,他们有2006年出土、明代将领沐昂的铁甲,是我国出土第一件形制完整的明代盔甲。(图 5)这套盔甲在今年刚刚完成复原。从复原照片可以看出,铁制的头盔很有拜占庭风格。也难怪,明代盔甲受蒙古影响很深。

有趣的是,唐代流行的明光铠,到宋代反倒越来越少见,到明清彻底消失。中国盔甲的甲片大型化、整体化刚开了个头,又回复到小块甲片连缀的状态。

而西方的铠甲,则从札甲和鱼鳞甲,走上了甲片大型化的康庄大道,身体各个部位都由越来越大的金属整体甲片来保护,最后这些大型甲片连接起来,在14世纪进化出了盔甲的究极形态—全身板甲(图 6)。

这种盔甲看似笨重,以至于有穿上它倒地就无法爬起来的传说,但实际上,由于精巧地分配了重量,穿上这种盔甲的骑士依然可以保持灵活的运动,能自如地上下马、爬楼梯,甚至能翻跟头。

相反,中国的盔甲一直没能从传统的披挂式盔甲上走出来,盔甲要靠腰带束缚在身上,重叠的甲片,不仅防护能力不均匀,也造成浪费,对身体的保护,更不如西方盔甲严密。所以,在《倭寇的踪迹》中,你会看到中国武士对那一套欧洲盔甲的羡慕。

猜你喜欢

明光盔甲复原
复原力是一笔人生财富
一起来做颈椎操吧
总是去执行秘密任务的男人
盔甲的秘密
盔甲的秘密
朱明光 :选择“逆行”的村支书
发掘及复原恐龙化石
谢师宴
防不胜防
天外来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