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Q还活着!而且活得还不赖!
2014-09-04Granada
Granada
“上了点年纪的人”可能还记得ICQ这款聊天软件,也会知道,它才是即时通讯软件的祖师爷。1996年,三个以色列人开发了这款软件,他们的目的并不是单纯地利用internet聊聊天,这一点从这款产品的名字就能看出野心:“ICQ”,即“I SEEK YOU(我找你)”。聊天是次要的,寻找是主要的,之后的近20年里,凡是能让被荷尔蒙折磨的年轻人结识异性的软件,没有一个不成功的。
ICQ支持文字对谈、传输文件,出世不久就宣布要成为世界上用户量最大的即时通讯软件。可是,远在中国深圳的一个年轻人让这个豪言落空了。马化腾接触了ICQ软件后,觉得英文界面是唯一阻止它在中国快速扩张的因素,于是,他开发了“OICQ”:中文版的ICQ。
1998年,美国在线(AOL)以4.07亿美元收购了ICQ,此时其用户数已超过1000万。1999年和2000年,美国在线连发两封律师函,警告腾讯公司侵权,于是,OICQ变成了今天的QQ。
但是好景不长,在QQ、MSN、Skype等软件的冲击下,ICQ很快便淡出主流视野,而且从始至终,它一直没有推出中文版本,用户适应不了高冷的英文版本,因此本土化的QQ才会成长为在中国最受欢迎的即时通讯软件。
可是你知道吗?十多年过去了,ICQ虽然没落于江湖,但是它还没死呢!而且,最近颇有点还魂的意思。
在被AOL收购以后,ICQ的用户在2001年一度达到一亿,公司还进行了大肆的庆祝。但AOL“只要注册就算用户”的计算方式并不能真实反映ICQ的状况,在这一亿人中,真实的活跃用户只占到四分之一。在AOL手中,这家公司不论软件开发还是发展方向都非常混乱,很快就从会下金蛋的母鸡变成了待甩的包袱。
当然了,AOL作为著名的“互联网创业公司毒药”并没有浪得虚名,只要翻翻它的收购黑历史就知道,ICQ不是唯一被坑的,开发了浏览器Netscape Navigator的网景公司、社交公司XDrive、软件平台Userplane.com、博客服务公司Weblog、科技博客TechCrunch都在被AOL收购后以非常惨不忍睹的结局收场。
2010年,AOL以1.875亿美元的跳楼价把ICQ卖给了俄罗斯公司Mail.ru。须知ICQ在俄罗斯以及捷克等东欧国家依然非常受欢迎。在被转卖的2010年,ICQ的4200万用户中,大约有44%,即1850万为俄语用户。所以你可以理解为什么竞买ICQ的三个买家中有两家是俄罗斯公司,而另一家公司,名字叫腾讯。
被收购四年后,ICQ的用户跌至1100万,但是近来Mail.ru披露,ICQ首次出现了用户增长的趋势。7月,巴西世界杯期间,在人们渴望分享和交流的因素推动下,巴西有100万人下载了ICQ,它暂时成为巴西最受欢迎的iOS应用;而在乌拉圭,ICQ也曾一度领跑App Store市场排名;在阿根廷,它也曾跻身前五名。
尽管比起巅峰时期,ICQ现在的数据看上去确实有点惨,但是俄罗斯新东家倒是自信满满,Mail.ru即时通讯业务主管艾格·厄马科夫称:“当前的重点是拓展用户群。在俄罗斯、欧洲和拉美,我们希望ICQ用户数量继续增长。”
这可不是吹牛,因为Mail.ru的幕后大佬尤里·米尔纳是个狠角色,facebook、Twitter、社交游戏公司 Zynga、流媒体服务商Spotify、团购网站 Groupon,甚至包括中国的京东背后都有这位互联网投资大鳄的身影,而且他还与腾讯公司在投资方面有深入的合作。
如此“慧眼识网”的大佬会做赔本买卖吗?这让人想起AOL的CEO蒂姆·阿姆斯特朗在卖掉ICQ时说的那句话:“很幸运为ICQ找到了一个好归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