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地理科学发展及预测的探究
2014-09-04刘燕严佩升
刘燕++++严佩升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文地理学科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在本文中,以当前地理学科发展为基础,结合人文地理科学的发展过程以及面临的时势力,更深入的探究人文地理科学在日后的发展情况以及发展趋势。本文指出在科学的核心领域中,要更深入的加强人文地理科学的研究力度。给区域发展以及区域赋予新的内涵,要以人文地理科学为基础,进行实践领域的拓展并提高综合研究的力度。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采用计算机以及遥感技术促进人文地理科学在计量化方面的发展,从而使人文地理科学更好的与国际相接轨。
关键词:人文地理;科学;计量化
1 地理科学日后发展趋势的探析
在1965年,著名学者竺可桢对地理学做过定义:地理学主要针对地理环境的演化、区域之间的差异以及生产布局等方面进行研究的一门科学,其具备突出的综合性以及地域性。与此同时,其实践作用较强,与国民经济建设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在1986年,著名学者钱学森提出地理科学这一概念。随着全球经济化的逐步深入,地理科学将出现以下发展势态:
1.1文化地理科学发展迅速
就文化来讲,其主要是人类在后天做事的方式以及学习行为的合并,而文化地理主要是通过区域文化组成时代的特征。因此,就文化地理来讲,其对历史的研究较多。在上世纪的八十年代中国才将文化地理科学引入。1985年,学者钱今昔在其文章中对文化地理科学进行详细的阐述。此外,也重点介绍了在现代化建设中文化地理学的重要性。当今,此门学科的重要性逐渐增大。
1.2 区域研究的重视程度提升
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因为存在马太效应以及惯性定律,所以在很长的时间内,区域之间的差异很难缩小,而且还有扩大的可能性。如果区域性的差异存在,那么就一定存在对区域的研究,而且研究的力度将逐渐提升。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来临,相关的技术人才、理论知识、传播的规律都将在研究地理学的过程中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
1.3 地理科学理论的深入研究
就地理学科来讲,其理论基础较为薄弱,在最新学科的应用方面显得明显不足。这就极大限制了地理科学的发展。因此,对于地理学科相关理论的研究应进一步深入,对辩证进行进一步的思考,构建以实证为基础的系统研究。通过哲学思想的采用,更深入的认识以及掌握地理现象。
1.4 地理学科应用速度的加快
第一,在地理科学中,引入新技术,新科技,更好的进行地理科学的研究。其中主要涵盖成果科技的含金量、遥感技术等。将研究的成果快速的进行生产力的转化,从而提高生产力,在区域社会中,对经济的决策提供支持。
2 人文地理科学的发展历程及挑战
2.1 发展历程
就人文地理科学而言,其发展主要有三阶段。1949年之前是第一阶段,在爱国青年以及留学青年的探索下逐步建立起来的。这一阶段的理论主要借鉴于欧美国家,对典型区域进行尝试性的研究。1950-1970年属于第二阶段。在此阶段中,同样不稳定。在50年代初期,人们对西方人文地理学以及其本身都全面否定。而在70年代之前,人文地理仅有的一些研究成果又被文化大革命所破坏。1980年之后是第三阶段,在此阶段中,学者李旭旦提出要重点研究人文地理学,从此走上了正规的发展道路。
2.2 面临的挑战
2.2.1 人文地理科学发展受传统思维及方法的束缚
就人文地理科学来讲,其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查阅文献、野外考察等多种办法。最近几年,增设了计量方法,但是总体而言,传统方法都非常落后,满足不了当前信息快速、精确的需求。而以前的思维模式在当前经济主体中也很难得到创新,这阻碍了人文地理科学的发展。
2.2.2 需要提高人文地理科学的研究力度与地位
分析国内专业组织、专业期刊以及地理知识可知,在中国学术界中,人文地理科学所占据的地位比较低,对其研究力度也存在很大的不足。
2.2.3人文地理科学在理论方面需要突破
就一个学科来讲,创新是其发展的灵魂,也是发展的重要核心。但是在近几年中,人文地理学没有研究出重要的基础理论。当前,已经进入知识经济的时代,对于人文地理学的理论知识有更高的要求,因此,其在理论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的突破。
2.2.4人文地理科学在实践的应用方面较差
站在某种视角而言,人文地理学属于应用学科,所以人文地理学的生命力与其应用性有着直接关系。但是在实际中,人文地理学在实践方面存在很大的缺陷。
2.3人文地理科学发展的契机
2.3.1内在动力
人文地理学在发展的过程中,社会需求是重要的内在动力。在现实中,政府、企业都与人文地理信息以及现象有着紧密的关系。社会对人文地理学的需求也在逐步增大。因此,在日后的发展中,人文地理的工作人员怎样根据社会的需求,为人们提供优质的信息服务是人文地理科学发展的重要机遇。
2.3.2 外在动因
研究人文地理科学的过程中,要将人地关系的复杂系统处理完善。其研究范围很广,导致其研究成本通常出现滞后的情况,而且综合性较差。采用新技术进行研究。这样可以将研究周期缩短,而且可以预报以及检测研究的成果。这样为工程以及日常生活的决策提供基础,同时也为人文地理科学奠定新的研究支撑点。
3人文地理科学未来发展的预测
3.1 在地理学中,人地关系的理论占据较为重要的地位,也是研究的核心内容。在西方,学者站在不同的视角对人文地理学的运行机制、人地关系等方面进行研究。对于中国而言,应该重点研究人地关系、理论意义以及现实意义、可持续发展等内容。与此同时,在对人地关系研究时还要掌握人地之间的多种关系。对于人地系统来讲,通过选取多个指标,模拟人地之间的作用、变化及最终结果,并且进行效益的评价,通过结论来引导人们向着生态化以及科学化的方向发展。endprint
3.2区域发展给予新的内涵
不管是整体还是单个部门,都将面临区域发展的一些问题。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国内在研究人文地理时在区域内涵方面出现了变动,主要有两点。其一,评价区域更加侧重于技能的掌握、使用以及创新情况。如果想优化区域创新,那么就应该加大区域开发的程度,构建优质人才队伍。其二,对于当前研究系统来讲,其具有复杂性以及开放性,其涵盖无形与有形资产。如果想要将以往不全面研究的局面打破,就要整体分析区域内的人文以及自然因素。就区域发展而言,要求其持续发展。因此,在持续发展的过程中,不仅仅着眼于区域当前发展的现状,而是对其潜力以及发挥的程度更加注重,追求各因素的整体运用,实现利益的最大化。由此可知,持续发展的核心内容实现人口、环境以及资源之间的协调发展。此外,在区域发展的过程中,对其独特性不能过分注重,应该提高各区际的联系程度,实现区际之间互补、促进,实现共同发展,进而提高整体利益。
3.3将人文地理科学的实践领域拓宽
在21世纪,国家以及地方建设应该积极利用人文地理学,而人文地理学自身也应拓宽自身应用以及研究范围,这样可以有效的增加多样化的社会服务。就农业方面来讲,应该改变以前的种植观念,增加渠道与总量,大力开展养殖业、畜牧业,增加农民收入。对于农村工业而言,应该相对集中,根据实际情况,发展适合的行业。要将农业进行提升,使其拥有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从而提高经济效益。将农业生产前后进行结合,使行为主体的范围得到扩增。这样可以有效的提升各环节的紧密程度,实现农业的一体化、商业化。就非农业而言,人文地理学应该积极在旅游业、建筑业等多个领域进行拓展,各方面的研究深度也应该不断加深,实现研究内容的多样化。
3.4提升人文地理科学综合的研究力度
当前,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传统的学科分类早已打破。各种新型学科的产生使得学科多样化。而随着新能源等多个新型学科的产生,高科技体系也随之产生。对于人文地理科学而言,其在高科技的体系方面存在较好的优势,因此,在日后的发展中,对人文地理科学的研究应该提高综合研究的力度。在人文地理科学的理论以及数量方面进一步的进行综合化,进而使其应用与研究能够得到同步发展。但是就人文地理的事项来讲,大部分都具备一定的综合性。因此,在日后的研究中,应该妥善处理多门学科之间的协调关系。这就要求在对人文地理科学进行专业分化的时候,应该对各个专业的高度进行合理的综合,对一些领域实施交叉探究,例如城市、资源、环境等科学内容。这样就可以使各门学科之间进行融合,进而实现各学科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局面。
3.5研究方法逐渐完善
当前,遥感技术与计算机技术得到很好的发展及应用,在上世纪的八十年代,我国人文地理科学将国外的数学研究方法引入,促进了国内人文地理科学在计量化方面得到很好的发展。与此同时,信息论、系统论等多个理论的思想都非常活跃,这为计量化的发展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八十年代之后,构建并优化了多个最优化的模型,主要包括多目标的规划、线性规划等。这些模型在人文地理的研究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与此同时,还引进了科学预测、模拟仿真等多个新型研究方法,这对人文地理科学的研究有很好的积极作用,加深了研究深度。此外,当前市场经济在机制、体制等方面都发生了改变,观念以及专业知识等方面的更新导致人文地理学的相关工作人员在思维方面出现很大的改变,这对经济以及区域社会的发展都有非常严重的影响。主要原因是在研究人文地理科学时,研究对象已经实现了单要素向多要素的转变,由静态向动态、部门转向综合转变。在这个过程中,涉及到了社会、自然等方面因素。但是这些因素都具备较强的随机性以及模糊性,因此在对人文地理的相关问题进行处理时,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这不被任何模型所包容。因此,当前研究人文地理学要与复杂、多变的人文现象相结合,提出采用非线性的科学研究来研究地理相关事物的思想。虽然在此方面的研究还较少,但是它却代表着当前人文地理学在信息社会研究的主要方向。
3.加快人文地理科学与国际接轨的速度
改革开放至今,国内在人文地理学科方面的研究取得较好的成果。研究手段也逐步实现科技化、定量化,研究理论也向着专业化以及综合化方向转变。对于研究内容而言,也逐渐增多,实现多样化,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不管是在理论、手段还是研究成果以及内容方面都存在较大的举例。除此之外,在区域研究方面国内与国际也存在很大的差别。因为这样的差异存在,所以对学科之间的交流、沟通、合作都有很多不便。对于国际上的分工,也有严重的负面影响。为了将此局面打破,国内人文地理科学应该把“中国21世纪议程”当做研究导向,合理开展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掌握当前国际中研究的课题以及日后发展的主要趋势。除此之外,采用的语言要与国际接轨,参与国际学术的研讨等内容。
3.7侧重研究分支内容
就文化地理学来讲,应该提高对差异、区域性的文化特征、演变机制的研究程度,对时间因素、外来文化以及生态等因素进行重点分析。在21世纪,人文地理学研究的主要是不同群体之间的行为决策、消费投资行为理论等内容。就城市地理学而言,其主要是通过计量模型的措施增强城市化、人口预测、城镇体系等方面的研究。就公司地理学而言,其研究的主要是环境与公司之间的关系、空间意义等方面的内容。值得注意的是深入研究跨国公司对我们掌握某一区域在经济方面发展的动态有很好的积极作用。就人口地理学而言,其研究的主要是人口移动、质量以及增长等方面加强的内容。就科技地理学而言,其研究的主要是地理环境与科学技术之间的相互关系。
4 结束语
就人文地理科学而言,其不仅是古老的学科,更是年轻的学科,其在当前社会的建设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在21世界,人文地理科学怎样正确的对待信息环境冲击的所带来的问题及挑战,这将是人文地理科学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在本文中,虽然对此内容进行分析,但是却不全面,因此,还需要进行完善。就发展趋势而言,其主要是科学的对日后发展进行预示,因此,在预示的整个过程中,都存在不确定的因素。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演变,预测的结果也发生一定的变化。在人文地理科学中,模拟实验以及GIS是较为先进的研究工具,使很多主观的问题以及判断向客观现实转化。但是那些经过多年实践得出的经验同样应该给予重视。因此,在研究过程中,专家经验不可缺少。实践应用和理论建设应该相互结合,密不可分,互相促进。后者主要起到指导作用,而前者对后者的研究方法进行验证。随着科学的进步,高科技的发展,可以更好的进行优化、改进。
参考文献:
[1] 冯健,赵兵. 知识经济与21世纪中国人文地理学发展[J].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11(04)
[2] 赵荣. 试论我国人文地理学近年的发展与方向[J]. 人文地理. 2012(01)
[3] 张远广,马建军,王建平. 我国人文地理学的发展趋势[J]. 人文地理. 2010(01)
[4] 冯仁国. 我国经济地理学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其改造途径[J]. 地理科学. 2011(04)
[5] 海春兴,王静,李晓佳. 科学技术进步对中国地理学发展的推动作用[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0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