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曹慰德:富过四代,船王的百年故事

2014-09-04宋厚亮

创新时代 2014年8期
关键词:曹家华章家族企业

宋厚亮

导语:中国有句古话叫“富不过三代”,但作为曹氏第四代掌门人曹慰德打破了这个魔咒,他说:“富过三代后,他关注的不再是财富,更多的是意义与文化的传承。”

从上海起家,到香港中兴,再到新加坡雄起。因航运而成为百年大家族的曹氏家族,已成功传承四代。曹慰德是第四代掌门人,执掌数百亿元的家族企业,他不喜欢谈企业,而喜欢谈儒释道。

新加坡万邦集团董事长曹慰德接班20年了。

20年前,37岁的曹慰德从父亲曹文锦手中接过家族企业的权杖,掌舵万邦的航运、工业两大主业。70岁的曹文锦,香港“四大船王”之一,没有像他的同龄人李嘉诚、李兆基等人那般仍牢牢掌握家族企业,他逐步退出。

这是一个富过四代的家族。一百年前,曹慰德的曾祖父曹华章,在上海凭一条小船起步,到第二代曹隐云已是上海的知名企业家,富甲一方。1949年之后,曹家离开大陆,在香港,曹文锦重拾祖业,成为家族的中兴之掌门人。

20年过去,曹慰德将家族企业的规模扩张了十多倍,资产已达数百亿元。他和乃父一样,低调做事做人,在中国大陆鲜为人知。对于家族企业的现状,他不愿多谈,原因是不和他人相比。而对于家族企业传承的方法论,他则说得头头是道。

相比这些,采访中,曹慰德更愿意谈的是“思想”。他像个思想家和布道者,滔滔不绝地谈论资本主义、经济转型、精神文明、世界观、价值观以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他最新提出的思想是“觉悟的资本主义”,目前正在写一部这个主题的书。他喜欢读古典经济学创始人亚当·斯密(Adam Smith)的《国富论》,他也喜欢读《大学》《心经》和《道德经》,每一本都读了多遍。他的朋友既有研究量子物理学的科学家,也有儒释道三界的名家,如新儒家代表杜维明。

曹慰德说,富过三代之后,他的关注点不再是财富,而是意义和文化的传承。“打破‘富不过三代之魔咒后,就知道传承并不是传承企业,也不是传承家族,而是传承人类文化精华。家族企业的传承,不是交给一个人的问题,它是一个过程,包括传承世界观的进化、文化的进化、组织的进化、人才的进化,这样才能联系的更好。家族企业必须思考这些问题。你好、我好、大家好,这是可以持续的。我很好,大家都不好,可持续吗?”

起:富甲上海一方

黄浦江的夜晚,风急浪高,曹华章驾着一艘小木船,穿梭于外国轮船和码头之间,接送乘客和水手。炎热的夏日,他还要把这艘破木船拖到河滩,一遍遍给木船漆上桐油。

曹华章家境贫穷,他的大哥幼时被送给了别人。他便成了家里的大哥,长子如父,承担起养家糊口之责。苦不堪言之间,则是家庭生活的向好,他的小木船也从一艘增加到两艘、三艘……伴随着上海的日渐繁华,曹华章不再接送水手,转为接运货物,他还拥有了账房办事班底、码头、储运仓库和卡车。

曹隐云出生时,曹家已是小康之家,日子红红火火,事业蒸蒸日上。曹隐云因此接受了不错的教育,在外国人开办的学校学习,掌握了英文。中学毕业,除了帮助父亲的船运,他在一家英国人开办的公司学习进出口生意,一步步升为高级经理,成为当时最为炙手可热的买办。

一时间,父子两代都成为各自业界的崭露头角之人。曹华章办起了运输公司“曹宝记”,业务扩张,遍及长江沿岸。曹隐云在上海租界开办了一家中小银行—中国劝业银行,此外,他还自己开办了一家进出口公司。他的妻子曹吴娱萱出身富贵之家,精明能干,独自在南京路开办规模很大的“天宝成银楼”,员工多达70多人。

曹文锦的成长时期,已是公子哥儿的优渥状态,他进入上海圣约翰大学学习经济学专业。圣约翰大学的学生,以官员、商人的子女为主,大名鼎鼎的企业家荣德生的儿子荣毅仁也在该校就读。1945年,20岁的曹文锦大学毕业,他和同校的教育学毕业生周美琦结婚。同时,开始接受商业训练,他被视为家族的接班人,无论是祖父的船运,还是父亲的进出口和银行,他都要一一学习。每天上午,他到一家中小型银行学习银行业务;下午,到一家瑞士人开办的洋行学习进出口贸易;晚上,他还要到祖父开办的运输公司学习航运业务。在回忆录《我的经历与航运六十载》中,曹文锦回忆:“一天跑三个地方,确实相当辛苦。不过,我明白自己作为长子的责任。所以再辛苦,我也硬着头皮,支撑下去。”

很难想象,从小生活安逸的曹文锦能吃得苦中苦。抗战胜利前的几个月,通货膨胀严重,挤兑风潮持续,银行工作从早上持续到夜里。夜里工作时,为了不招惹麻烦,需要把银行的窗户堵死。密不透风中,酷热难耐,曹文锦和普通柜台员工一起,光着上身,穿着短裤,汗流浃背中清点钞票。

经历了“活受罪”的训练后,曹文锦进入家族企业。抗战胜利,曹隐云的生意愈加庞大,进出口生意已在广州、福州、青岛、天津等地开设分公司。曹文锦受父亲指派,虽不懂粤语,仍远去香港,在中环开了间分公司。

1948年,蒋经国到上海“打虎”,命令上海各家各户把金银首饰、外国证券和外汇等全部兑换成金圆券,违令者枪毙。眼看着两代积聚的家产将毁于一场运动,23岁的曹文锦年轻气盛,瞒着父亲,将母亲经营的金银珠宝,先转移到广州分公司,再换成港币存入香港银行。这批金银珠宝,折算成价值近十万美元的金条。据后来香港媒体计算,这些财产仅占其家产的1%。

事后,曹隐云知晓此事,吓得脸色苍白,惊惧地说:“这可不得了,让人家知道,是要杀头的啊。”曹文锦倒是如初生牛犊一般,并不害怕:“事情是我办的,要枪毙,也是枪毙我。你们要是害怕,就带着弟弟妹妹去香港吧。”

蒋经国的打虎无疾而终,但随后,解放军的百万雄师很快到来。作为富家大户,曹家选择了远走香港。曹文锦原本以为到香港不过是暂避风头,过几个月还是要回来的,因为在他看来,无论哪个政权,都需要贸易和商业,都需要商人。他们撤走时,整个公司的产业以及房产、股票都没有变现带走。

很快,事情的发展让他悔恨不已,他的判断完全错了。曹隐云此后终生未能再回到祖居地,后来定居巴西,客死他乡。曹文锦再回上海,将是30多年后的事情了。曹家没有机会回大陆了,积攒了几十年的庞大财富,再也不属于他们了。好在1年前转移到香港的十万美元金条救了全家,只是如此下去,只能坐吃山空,他们需要另谋新路。endprint

猜你喜欢

曹家华章家族企业
康雍之际御瓷活动考
——以“曹家”及“安窑”为代表
百年华章
家族企业创新:前因、调节与结果
斗油
扶贫路上谱华章
浅析太谷曹家兴起的五大原因
家族企业的“感情困境”
百年传承 再谱华章
传·承
曹雪芹家到底有多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