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014-09-04郭聚坡
郭聚坡
摘 要: 在中学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运用新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给学生插上联想的翅膀,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创新能力,进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关键词: 中学化学 创新教学 激发兴趣 培养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一种不同于传统农业和工业经济的新型经济,即知识经济在美国首先出现。知识经济的核心在于创新,创新已成为世界上许多国家教育改革的焦点和核心。教育工作者要站在国家发展、民族兴旺的高度,进行教育教学方式的改革,实施启发式、讨论式和探究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主阵地,在中学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运用新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通过化学课堂找到学习乐趣,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在此,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谈化学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一、培养发散思维,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教是为了不教”,这是教师追求的最高境界。新课程改革要求老师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初步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开发创造潜能,初步形成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科学思维能力。化学教学中运用讨论式、质疑式、探究式教学,有利于发散思维、创新思维的发展。要让学生积极探索求异,坚持独立见解,就要求教师善于挖掘教材中的创造性因素,通过设疑、创设情境,给予每一位学生参与的机会,让学生积极运用所学知识,大胆进行发散创造。
让学生坚持独立思考,才可以使思维能力发展到创造水平。独立思考在学习中的表现应当是:善于独立发现问题,独立分析问题,独立解决问题,独立检验学习成果;不盲从、不轻信、不依赖,凡事都经过自己头脑思考筛选后,再做出决定。
让学生置身于问题之中,有了问题和需要解决问题时,思维才能活跃起来。由未知向已知的转化,意味着问题的解决。解决科研问题意味着为发明创造打基础,解决学习问题意味着知识由社会向个人转移。因此,在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就慢慢实现了真理的发现和继承,推动了人类思维的发展。老师要精心设计,引导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如教学中老师经常鼓励学生一题多变、一题多形、一题多解、一题多答等,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智能的发展,是培养和发展学生良好发散思维品质的有效途径。
二、给学生插上联想的翅膀,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联想是由一事物的印象观念想及另一事物的印象观念的心理过程。在化学学习活动中,化学知识作为人们对客观事物的一种基本认识,化学知识之间、化学知识与其他知识之间总是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只要我们能够科学地运用联想规律,就能够发现和揭示知识之间的这种内在联系方式,建立起知识间清晰而牢固的联系网络,加深对化学知识的识记和理解,促进化学知识的有效学习。
化学知识在概念、结构、性质、制法等方面存在许多相似或相近之处,发现和挖掘这种联系,可以引发相似联想。同位素、同素异形体、同分异构体、同系物,它们在名称上相似,可以引起相似联想。甲烷、四氯化碳、硅烷、四氟化硅,它们在结构相似,可以引起相似联想。氧化性、氧化剂和氧化反应,还原性、还原剂和还原反应,它们在概念上相近,可以引起相似联想。同主族元素,它们的单质、化合物分别在结构、化学性质等方面有一定的相似性,可以引起相似联想。同系列有机化合物,它们在结构、化学性质等方面有很大的相似性,可以引起相似联想。
一些化学知识中,化学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或生活常识在原理或逻辑上存在一定的类似之处,可以引发类比联想。物质的量表示物质含有一定数目粒子集体的多少,物质的质量表示物体含有物质的多少,两者在表述方式上相似,可以引起类比联想。元素是同一类原子的总称,只有种类之分,没有个数之别,两者在逻辑推理方式上相似,可以引起类比联想。
三、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好奇心是学生内在学习动机的核心,是一种追求外界信息指向学习活动本身的内驱力。许多著名科学家,如爱因斯坦、达尔文等,从小就有很强的好奇心,正是这种好奇心、求知欲,驱使他们克服种种困难,进行不懈的追求,取得科学成就。
学习中,学生表现出的好奇心是积极探求新奇事物和现象的一种心理倾向,老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捕捉每一位学生的好奇心,要正确引导,提高反应能力。老师应经常激发学生自觉学习的热情,培养其独立解决问题、善于思辨的习惯。锻炼思维、开发智力、发展能力,让学生带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积极愉悦地参与教学活动,从而把学习当成自身需要。
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化学教学的基本任务和要求。
要培养学生关注各种问题的习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渴求新发现。在解决问题的初期,学生不满足于现有研究问题的解释,希望能有新发现。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满足于自己已经取得的成果,而是希望进一步深入研究。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很多方法,化学实验趣味横生,老师对学生及时的肯定和鼓励,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讲铝丝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后,设置疑问:铝丝能否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呢?通过查阅资料,学生知道可以发生反应。然后老师引导学生用铝丝与硫酸铜溶液进行实验和探究,发现铝丝表面无红色物质出现,学生的兴趣被激发出来了。然后老师引导学生猜想:①铝表面的氧化膜阻碍反应进行;②与硫酸铜溶液的浓度有关;③可能需要加热。紧接着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探究,最终得出正确的结论。通过设疑—猜想—设计方案—实验探究—得出结论—交流讨论—再探究—再得出结论这样的教学过程,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探究问题的方法。
社会不断进步,这就要求老师打破传统教学模式,以创新的方式进行教学,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陈彦玲.化学复习课中问题优化策略的研究[J].化学教育,2005(05).
[2]杨静,陆真.研究性学习——化学教育改革的新视点[J].化学教学,2002(01).
[3]柏岚.创新高中化学学案教学模式初探[D].云南师范大学,2006.
[4]于惠玲.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探索[D].辽宁师范大学,2005.
[5]曾义诚.高中学生提问能力差的调查报告[J].化学教育,20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