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鸡舍不同位置对有窗式鸡舍内环境指标的影响

2014-09-04杨耀宗梁欢欢王梦芝

家畜生态学报 2014年8期
关键词:氨气鸡舍湿度

靳 锴,杨耀宗,梁欢欢,王梦芝

(扬州大学 动物科学与技术学院,江苏 扬州 225009)

鸡舍不同位置对有窗式鸡舍内环境指标的影响

靳 锴,杨耀宗,梁欢欢,王梦芝*

(扬州大学 动物科学与技术学院,江苏 扬州 225009)

试验采用自然沉降法和纳氏试剂法,研究有窗式鸡舍内不同位置对温度、相对湿度、氨气浓度和细菌总数等环境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东西走向上,细菌总数存在显著差异,东部显著高于西部(P<0.05),其他各环境因子差异不明显(P<0.05);南北走向上,相对湿度和氨气浓度差异明显,南部显著高于北部(P<0.05),而温度和细菌总数差异不显著(P>0.05)。另外,鸡舍内外环境之间也存在一定差异。研究结果表明,有窗式鸡舍内不同位置其环境指标有所不同,应该适当利用环境调控手段如通风、控温等,以创造出相对均衡一致的养殖环境。

位置;温湿度;氨气浓度;细菌总数

环境因素在现代畜禽生产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据报道,环境因素对家畜生产力的贡献率为30%~40%[1]。在现代畜牧产业集约化的生产过程中,尤其是在家禽饲养方面,由于养殖密度高、空间相对狭窄等原因,致使舍内空气污浊,使舍内细菌、氨气浓度增加。而污浊的空气可导致畜禽免疫负荷过重,增重缓慢,经济效益难以提高,严重时将引发鸡的疾病,造成较大的损失[2]。因此,探究鸡舍内空气细菌总数、氨气浓度和温湿度在鸡舍中的分布变化规律对集约化养鸡生产的环境控制具有重要的意义[3-5]。本研究以扬州大学实验农牧场的鸡场作为研究对象,研究有窗式鸡舍内不同位置细菌总数、氨气浓度的变化规律,以期能够对养殖场环境卫生管理、鸡舍内环境空气质量的改善,以及现代化畜禽疫病的预防提供一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鸡舍

本试验于2013年11月10~12日在扬州大学实验农牧场新扬州鸡鸡舍进行。试验鸡舍为混凝土结构,鸡舍屋脊呈东西走向,总长52.0 m,宽8.0 m。南北两侧墙各有11扇窗,为转轴式,窗宽和高均3.0 m。东西侧各设1个门。鸡舍内南北两侧各设1列3层半阶梯式鸡笼组,每组鸡笼长44.0 m,距东西两侧各4.0 m。鸡笼之间由廊道隔开,廊道宽1.6 m。各列鸡笼下设有与低层笼架等宽的纵向粪槽,宽2.0 m,分别距南北两侧墙1.2 m。鸡舍内采用自然通风,每个窗上方半开。

1.2 饲养管理

试验鸡舍内鸡只饲养总数为 0.3 万只,品种为新扬州鸡,均为140 日龄。每天饲喂 2 次,饲喂时间分别为上午8∶00~9∶00,下午3∶00~4∶00。纵向清粪采用刮板式清粪机,每天上午8∶00~ 9∶00清理1次。采用乳头式饮水器,自由饮水。

1.3 采样点的分布

本次试验各因素在鸡舍内共设12个取样点,室外1个,共13个取样点,采样点高度均为1米。采样的空间点分布,遵循采样代表性的原则[6]。具体如下图1。

1.4 指标测定与方法

1.4.1 温度、湿度的测定 分别采用红星干湿球温度计(精确度为0.1℃)测量鸡舍内温度和湿度,各采样点测定6次/天,采样时间分别为7∶30;9∶00;10∶30;12∶00;13∶30;15∶00。

图1 鸡舍内采样点分布图Fig.1 The distribution of sampling sites in the henhouse

1.4.2 空气中氨气浓度的测定 采用GS-ⅢB型大气采样机(上海宏宇环保应用研究所)采集空气。大气采样点高度为 1.5 m,氨吸收液为0.005 mol/L的硫酸,在各采样点采集空气15 min (0.5 L/min)。采用纳氏比色法测定所采集空气中氨的含量。具体参照文献进行操作[7-8]。

1.4.3 空气中细菌总数测定 分别选择在测定鸡舍内12个采样点空气中的细菌总数。测定方法采用国标的自然沉降法(Natural sinking method,GB/T 18204.1-2000),即在每个采样点放 1 个直径为9 cm营养琼脂培养基(上海研生实业有限公司)平皿,采样高度为 1.5 m,在空气中暴露 8 min,于生化培养箱SHP-250 (上海精密仪器仪表有限公司)37 ℃培养 24 h后,对培养皿上的细菌菌落数进行计数。采用奥氏公式计算空气中细菌含量。菌落总数的计算方法如下:

C=50000×N/(A×T)

式中:C为每立方米菌落总数(cfu/m3);N为每皿菌落数(个);A为培养皿面积(cm2);T为采样时间(min)。

1.5 数据统计

试验数据用 Excel 软件和SPSS软件进行方差分析和 Duncan分析,所有数据结果均以平均数±标准误表示,以P<0.05作为差异显著。采用sigma-plot作图。

2 结果与分析

2.1 东西走向对环境的影响

鸡舍内东西走向各环境因子测定结果见表1。由表1可知,温度在15.60~17.26 ℃范围变化,但差异不显著(P>0.05),湿度在70.75%~75.00%范围变化,但差异不显著(P>0.05)。氨气浓度在1.43~1.76 mg/m3范围变化,但差异不显著(P>0.05)。在测定的四个环境因子中,只有细菌总数东西走向上表现的差异明显,东部采样点显著高于西部采样点(P<0.05)。

表1 东西走向各环境因子均值Table 1 The average of each environmental factor from east to west

注:同行字母肩标字母不同表示差异显著(P<0.05)。下同。

Notes:Values with different superscripts in the same row indicate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The same as below.

2.2 南北走向对环境的影响

由表2可知,温度在15.79~16.83 ℃范围变化,但差异不显著(P>0.05);氨气浓度在1.29~1.73 mg/m3范围变化,但差异不显著(P>0.05);细菌总数在1.29~1.73×104cfu/m3范围变化,但差异不显著(P>0.05)。在测定的四个环境因子中,只有湿度南北走向上表现的差异明显,南部采样点显著高于北部采样点(P<0.05)。

2.3 室内外对环境的影响

由表3可知,对比室内和室外的4个环境因子的测量值,室内的温湿度指标相对优于室外。可见鸡舍内部与鸡舍外的环境存在着差异,而通过室内环境控制,能够创造出一个适宜于鸡只生产和生活的环境。同时,舍外的环境在有窗式鸡舍中不可避免的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舍内的环境。

表2 南北走向各环境因子均值Table 2 The average value of each environmental factor from south to north

表3 鸡舍内外环境因子的对比Table 3 The comparison of environmental factors between the inside and outside

3 讨 论

3.1 不同位置对鸡舍温度的影响

一般认为,种鸡饲养的理想温度是18~23 ℃,冬天不低于13 ℃,夏天不高于30 ℃时,对鸡的产蛋性能和健康不会造成威胁[9-10]。潮湿的空气、地面、墙等,可使鸡舍散热量增加,因为水的导热系数是空气的25倍。因此必须经常清扫舍内粪便,防止饮水用具漏水[11]。保证舍温始终保持在露点以上,防止水汽在墙壁、地面凝结。保证自然通风系统良好,以便及时将舍内多余的水汽排除。

本试验中,在舍外平均温度为14 ℃的情况下,测定鸡舍内温度范围在13.5~19.0 ℃,平均温度为16.55 ℃,符合农业部无公害肉鸡生产标准所规定的成鸡舍温度标准(10~24 ℃)[12]。结果表明,鸡舍内各区域温度差异不显著,本研究中部温度高于东西两侧,但差异不显著,见图2。这是因为东、西两侧各有一个大门,且西侧大门试验过程中始终开着,东侧大门虽未打开,但东侧排风扇扇叶缝隙较大,具有一定的对外散热作用;中部温度略高于南北两侧,但差异并不显著。这是因为鸡舍内部为封闭环境,鸡舍内部与外部环境的连通较少,仅有少量上层窗户半开通风,而叠层笼养舍内架将鸡舍断面划分成巷道状,阻碍空气的水平横向运动[13];温度最低点出现在大门的南侧,这可能与测定当天大门打开,扬州秋季盛行北风所致。由此可以看出,鸡舍内的温度很大程度上受舍内通风的影响。

3.2 不同位置对鸡舍湿度的影响

本研究测得,舍外平均湿度为47.00%,舍内湿度范围为41.00~99.00%,平均湿度为72.00%,略低于农业部无公害肉鸡生产标准所规定的成鸡舍湿度标准(75%)。鸡舍内湿度高于舍外,这是由于鸡舍内鸡舍饮水器、鸡的代谢产物都会增大鸡舍内的相对湿度。同时,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湿度在舍内南北走向呈现显著的区域性分布,而在东西走向上并未有明显的区域性分布(图3),同时湿度在鸡舍内南边保持了很高的一致性,南北高而中间低,这是由其舍内的叠养鸡笼走向所决定的[14]。东西方向湿度差异不显著,中部湿度不显著高于东西两侧,是因为东、西两侧各有一个大门,且西侧大门实验过程中始终开着,东侧大门虽然未打开,但受到东侧排风扇扇叶缝隙较大,也会影响鸡舍内的湿度;南边湿度显著高于北边,是因为北边有一部分(采样点1和采样点2)没有鸡,呼吸和粪便中的水汽相对减少。

鸡舍的湿度与温度、光照、通风状况以及粪便处理等有关。湿度增大,空气中的CO2和H2S的含量也上升,对鸡群造成危害,所以要加强通风控制、及时处理粪便以及有良好的光照措施等。

3.3 不同位置对鸡舍氨气的影响

鸡舍内的氨气主要来源于厌氧菌所分解的粪便、饲料与垫料中的含氮有机物,禽粪便中一般含有20~25%的未被机体消化的营养物质,其中一部分为蛋白质、氨基酸、微生物氧。这些含氮物质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很快被分解为氨释放到周围空气中。

鸡舍内氨气的浓度范围为0.64~3.4 mg/m3,平均值为1.78 mg/ m3,远低于农业部无公害肉鸡生产标准所规定的成鸡舍氨气标准(15 mg/m3)。而由表可知,氨气在东西走向上并无显著差距,而在南北走向上有显著的区域性差异,即南北差异明显,南部的氨气显著高于北部,见图4。这是由于测定时鸡舍内南北鸡群的数量差异所导致,南部的鸡群数量较多,密度较大,而北边鸡群数量较少,密度较小。可见鸡舍内氨气浓度很大程度上是由鸡群密度决定,鸡群密度越大,氨气浓度越高。

图2 不同采样地点温度的变化Fig.2 Temperature changes with sampling sites

图3 不同采样地点湿度的变化Fig.3 Humidity changes with sampling sites

研究表明,氨气的挥发受粪中尿素与氨浓度、温度、湿度、含水量和通风状况等因素的影响[15]。由于氨气高度溶于水,所以在高湿空气中氨的浓度相对较高。因此应做到及时清理鸡舍粪便、有良好的保温隔热措施、适度的通风换气等,以保障鸡的生长发育不会受到氨气的干扰。

图4 不同采样地点氨气的变化Fig.4 Ammonia changes with sampling sites

图5 不同采样地点细菌的变化Fig.5 Bacterium changes with sampling sites

3.4 不同采样地点对鸡舍细菌的影响

大气中微生物的数量和种类是环境污染监测的重要指标之一[16]。本试验表明,鸡舍内的细菌数量在9000~20384个/m3范围内波动,均值为14330.5个/m3,略低于农业部无公害肉鸡生产标准所规定的成鸡舍细菌标准(25000个)[10],鸡舍外为14507个/m3,空白对照组为5449个/m3。舍外的细菌数比部分舍内的还要多,是因为鸡舍外采样点附近有少量垃圾堆积,细菌较多,而且仅在舍外进行一点取样,数据的偶然性较大。

方差分析结果表明,鸡舍内细菌南北分布的差异不显著,而东西走向的差异显著,中间和西边的细菌数显著低于东边的,见图5。应当在允许的条件下加强鸡舍内通风,以保证鸡舍内空气流通,减少污染物的附着以及空气污染加重。

4 结 论

本试验所研究的有窗式鸡舍,其不同位置其环境因子具有一定的差异。以东部细菌数较高;以南边氨气浓度较高。综合分析认为,应该适当地利用环境调控手段如通风、控温等,以创造出相对均衡一致的的养殖环境,最终提高养殖生产效益。同时本次试验表明室外的环境对室内的环境也有一定的影响,可以在接下来的实验中进行进一步探究。

[1]安立龙.西安地区集约化蛋鸡场的环境与生产[J].甘肃畜牧兽医,1997(5):18-19.

[2]戴四发,张水柱,张 军.鸡舍内有害气体的来源、危害及控制[J].安徽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3,17 (1):7-9.

[3]郝会元.影响鸡舍湿度的因素及调控措施[J].家禽科学,2011(5):20-22.

[4]金 濯.封闭式鸡舍冬季温湿度分布规律[J].中国家禽,2008,30(23):68-70.

[5]王 米,孟新宇,赵枝新,等.氨气对畜禽养殖业的危害及防治措施[J].饲料博览,2006(7): 38-41.

[6]张丽英.饲料分析及饲料质量检测技术[M].3版.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9: 11-12.

[7]张 潜,王立人,杨祥龙,等.养殖场氨气检测方法研究现状[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7,26(S):309-312.

[8]施丽娟,李志腾,夏晶晶,等.扬州大学实验农牧场周围部分环境质量指标检测[J].家畜生态学报,2011,32(2):55-59.

[9]刘国强,见 萍,崔 永.浅析肉种鸡开产推迟的原因及对策[J].养禽与禽病防治,1998(4):12-13.

[10]王进友,丁爱萍.肉种鸡饲养管理程序的探讨[J].中国禽业导刊,1998(1):15-16.

[11]隋 玲.鸡舍的环境控制[J].养殖技术顾问,2009(7):9-10.

[12]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NY/T 5038-2006无公害食品家禽养殖生产管理规范[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6.

[13]潘 强,黄之栋,张天柱.盛层笼养蛋鸡舍夏季环境特性与热湿环境模型[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1998,3(4):54-58.

[14]郝会元.影响鸡舍湿度的因素及调控措施[J].家禽科学,2011(5):20-22.

[15]王世鹏,毛罕平,王新忠,等.冬季鸡舍内NH3的空间分布规律[J].畜牧与兽医,2008,40(10): 52-54.

[16]刘雪珠,董邦乾.舟山市区空气中微生物数量变化动态初报[J].浙江科技学院学报,2008,20(3):196-199.

[17]王 静,步长英,孙瑞峰,等.规模化养鸡场鸡舍空气细菌含量检测[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7,29(3):429-433.

ImpactofLocationontheEnvironmentalFactorsintheSemi-enclosedHenhouse

JIN Kai,YANG Yao-zong,LIANG Huan-huan,WANG Meng-zhi*

(CollegeofAnimalScienceandTechnology,YangzhouUniversity,Yangzhou225009)

This paper mainly studied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locations on the environmental factors in the semi-enclosed henhouse.The total number of bacteria and ammonia concentration were measured by natural sedimentation method and Nessler reagent method,and the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were examined as well.The results showed that,from east to west,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ere detected in the total number of bacteria,and the bacteria number in the east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west (P<0.05); however,other environmental factors were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P<0.05).The relative humidity and ammonia concentration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the north to south with data in the south evidently higher (P<0.05).Additionally,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emperature and the total number of bacteria were revealed (P>0.05).However,the internal and the external environment displayed remakable difference.To conclude,location brought with some differences in environmental factors in the semi-open henhouse,and environmental control methods such as ventilation,temperature control,etc.should be utilized to manage a relatively balancing feeding environment for house livestock.

location; humiture; ammonia concentration; bacterial count

2014-01-25,

2014-05-02

扬州大学2013年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资助

靳 锴(1993-),男,陕西宝鸡人,本科,研究方向:动物科学。E-mail: jinkai0621@163.com

*[通讯作者]王梦芝(1973-),女,江苏徐州人,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 E-mail: mengzhiwangyz@126.com

S811.6

A

1005-5228(2014)08-0078-05

猜你喜欢

氨气鸡舍湿度
工业锅炉饱和蒸汽湿度的运行控制
鸡舍消毒程序小结
鸡舍消毒程序小结
基于湿度控制的室内空气净化器高压电源设计
泰州大桥主缆纵向湿度分布及相关性分析
鸡舍
氨气还原氧化铜的微型实验
丝兰属植物提取物降低养鸡场氨气排放的试验
跟踪导练(二)(2)
SPF鸡舍建设工程设计与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