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逆向静脉穿刺应用于老年慢性病患者的效果观察

2014-09-04许海英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16期
关键词:疼痛感逆向慢性病

许海英

逆向静脉穿刺应用于老年慢性病患者的效果观察

许海英

目的 探讨逆向穿刺在老年慢性病患者中的应用, 以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方法 选择2013年2~8月本中心收治的194名老年慢性病患者(水肿患者除外), 随机将这部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97例, 对照组采取顺向静脉穿刺, 实验组采取逆向静脉穿刺。比较两组患者在一次穿刺成功率、疼痛感、液体渗漏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对照组患者一次穿刺成功80例, 疼痛感36例, 液体渗漏发生率18例。观察组患者一次穿刺成功91例, 疼痛感23例, 液体渗漏发生率7例。两组各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对于穿刺困难的老年慢性病患者, 采用逆向静脉穿刺增加了远端血管的利用率, 是一种可行的穿刺方法, 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逆向静脉穿刺;静脉滴注

对于老年患者而言, 大多数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血管弹性差、易滑动、回血缓慢等复杂多样的问题。特别是老年慢病患者静脉条件差, 反复的穿刺以及药物的刺激, 致使常用手背浅静脉被破坏, 给临床静脉穿刺带来很大的困难[1]。笔者对逆向静脉穿刺与顺向静脉穿刺效果进行对比,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2~6月收治的194名老年慢性病患者(水肿患者除外), 其中男84例, 女62例, 年龄在60~77岁之间, 患有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脑梗死、恶性肿瘤等疾病。随机将这部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97例, 对照组采取顺向静脉穿刺, 实验组采取逆向静脉穿刺,两组均取第一次静脉输液作为观察。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①输液器选择:均选用普通5号半针头的一次性静脉输液器进行穿刺。②操作者选择:为避免因不同操作者穿刺造成的误差, 两组均选定由操作熟练的一名主管护师执行。③穿刺部位选择:实验组选择手背远端掌指关节处的细小静脉作为穿刺血管, 对照组选择整个手足背浅静脉作为穿刺血管。④逆向穿刺方法穿刺前向患者进行解释及心理疏导, 操作者与患者同向平行, 扎止血带于腕横纹处, 常规消毒, 左手握住患者手掌, 使患者的手呈“握空心拳”状, 以取最佳力度绷紧皮肤, 右手持针柄, 控制针头与掌背皮肤约60°角, 由血管近心端向远心端刺入, 见回血后再送针少许,固定针柄, 调整滴速, 完成操作。顺向穿刺方法按常规静脉穿刺操作。

1.3 效果观察 ①一次穿刺成功率:穿刺针头一次进入血管, 无渗漏、肿胀者为穿刺成功, 反之失败。②疼痛感:以患者主诉判定。③液体渗漏发生率:穿刺后输液通畅直至液体滴完者为液体渗漏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在一次穿刺成功、疼痛感、液体渗漏发生率三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 顺向静脉穿刺与逆向静脉穿刺效果观察[n(%)]

3 讨论

3.1 穿刺成功率提高 老年慢性病患者由于反复的静脉穿刺造成穿刺, 有效穿刺部位越来越少。手背远端掌指关节处的血管因短小、弯曲不平, 不作为首选穿刺血管而得以保留。逆行穿刺时, 可有手背作为穿刺支点, 穿刺力度好掌握, 进针速度快, 故穿刺易成功。

3.2 患者疼痛感轻 逆行穿刺采用半握“空心拳”的姿势,采取60°进针。研究显示, 与手背皮肤成60°进针时, 进针速度最快, 痛苦最小[2]。且血管不易滑动, 避免了针头在皮下潜行时对血管的划伤, 减轻了患者的痛苦[3]。

3.3 液体渗漏发生率降低 穿刺后可把针柄固定于手背,不易松动, 减轻患者活动受累情况, 针头不易移动, 减少了渗漏的发生。通过对以上两种穿刺效果观察, 对于老年慢性病患者, 采用逆向静脉穿刺增加了远端血管的利用率, 是一种安全可靠、穿刺成功率高、疼痛感小、液体渗漏发生率低的穿刺方法, 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1] 王慧芳,王芳.逆行静脉穿刺在老年慢性病病人中的应用.中国全科护理, 2010,8(4):879-880.

[2] 陈翠华.静脉穿刺进针角度的探讨.中华护理杂志, 1997, 32(6): 356.

[3] 赵美丽,武元甲.两种静脉穿刺方法对疼痛和穿刺成功率的影响.家庭护士, 2008,6(3):246-247.

2014-03-17]

257237 东营, 胜利石油管理局仙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猜你喜欢

疼痛感逆向慢性病
肥胖是种慢性病,得治!
健康管理和健康教育在老年人慢性病控制中的应用
逆向而行
健康体检常见慢性病及指标异常流行病学分析
情绪干预及注射手法对儿童预防接种疼痛感的影响
逆向思维天地宽
逆转慢性病每个人都可能是潜在的慢性病候选人!
试论寒烟、李南、荣荣诗歌中的疼痛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