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单纯子宫腺肌病病灶切除术后联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治疗子宫腺肌病的疗效评价

2014-09-04田晓娜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27期
关键词:腺肌病激动剂激素

田晓娜

单纯子宫腺肌病病灶切除术后联合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治疗子宫腺肌病的疗效评价

田晓娜

目的 对单纯子宫腺肌病病灶切除术后联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在子宫腺肌病治疗中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 子宫腺肌病患者58例,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对照组28例行单纯子宫腺肌病病灶切除术, 观察组30例行子宫腺肌病病灶切除术后联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治疗, 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痛经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治疗有效率及月经量减少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经3个月随访, 观察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子宫腺肌病治疗中, 子宫腺肌病病灶切除术后联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可实现显著治疗效果, 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子宫腺肌病;子宫腺肌病病灶切除术;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

子宫腺肌病属于妇科临床常见疾病, 近年来其发病人群表现出明显的年轻化趋势, 且发病率逐渐提高[1]。为探讨子宫腺肌病有效治疗方法, 作者选取58例患者, 分别给予单纯子宫腺肌病病灶切除术与子宫腺肌病病灶切除术后联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治疗, 后者疗效显著,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于2011年4月~2013年7月收治子宫腺肌病患者58例, 年龄28~50岁, 平均年龄(38.4±2.1)岁;其中有子宫肌瘤剔除术史3例, 剖宫产史8例。将5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对照组28例, 观察组30例, 两组患者在年龄、病情、病程等基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行单纯子宫腺肌病病灶切除术, 均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处理, 先对盆腔进行探查, 对盆腔粘连予以松解, 将子宫托起, 根据组织软硬程度对病灶与正常子宫组织进行区分;做梭形切口将子宫浆膜层切开, 直至病灶处, 对病灶进行锐性分离并将之尽量切除, 利用1号薇荞线对子宫创面进行连续缝合, 不可留下死腔;术后常规给予抗感染及止血治疗。观察组行子宫腺肌病病灶切除术后联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治疗, 手术方法与对照组相同, 在术后患者第1次月经时第1~3天, 在腹前壁给予患者亮丙瑞林注射液3.75 mg皮下注射, 隔28 d再次注射1次为1疗程, 连续治疗3疗程。

1.3 观察指标 利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痛经情况展开评分, 0分无痛经, 10分为痛经严重,分值越高代表痛经程度越高。以治疗后痛经改善情况进行疗效判断, 以患者治疗后痛经症状有显著缓解、VAS评分有显著降低为有效, 以治疗后痛经症状无改善、VAS评分无改变为无效。对两组患者治疗后月经量减少情况进行观察, 展开3个月随访, 判断患者复发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痛经VAS评分对比 两组患者治疗前痛经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VAS评分均有显著下降, 且观察组痛经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与月经量减少情况对比 治疗后对照组有效20例, 无效8例, 有效率为71.43%, 16例患者(57.14%)治疗后月经量明显减少;观察组有效30例, 无效0例, 有效率为100.00%, 26例患者(86.67%)治疗后月经量明显减少。观察组治疗有效率及月经量减少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患者复发率对比 经3个月随访, 对照组复发率39.29%, 观察组复发率13.33%, 观察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痛经VAS评分对比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痛经VAS评分对比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bP<0.05

痛经VAS评分治疗前治疗后对照组285.5±1.22.2±0.7观察组305.4±1.8a0.8±0.4b组别例数

3 讨论

子宫腺肌病是指子宫内膜间质与腺体向子宫肌层侵入后, 引发局限性或弥漫性病变的症状, 患者具有继发性痛经、月经量显著增多等临床表现, 对女性身心健康有严重影响[2]。目前子宫腺肌病发病原因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多数学者认为其发病机制是子宫黏膜下层不足, 导致内膜基底层发生细胞增生, 向子宫基层不断侵袭, 同时导致周围肌层细胞发生代偿性增生肥大, 最终引发病变[3]。

子宫腺肌病治疗方法较多, 临床应用最广泛的子宫切除术。然而随着发病人群日益年轻化及人们对完整器官、生育功能予以保留的愿望日益强烈, 大部分患者希望在子宫腺肌病治疗中将子宫保留。子宫腺肌病病灶切除是在保留患者子宫基础上治疗子宫腺肌病的有效方法, 在术前需对子宫腺肌病病灶位置及范围予以明确。然而因为子宫腺肌病界限模糊且具有弥漫性, 在手术中难以将病灶予以彻底清除,在术后给予药物辅助治疗可抑制、消除残留病灶, 有效预防复发。本院在为子宫腺肌病患者展开治疗时, 对照组行单纯子宫腺肌病病灶切除术, 观察组给予子宫腺肌病病灶切除术后联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治疗, 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痛经程度有显著下降, 月经量显著减少, 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经3个月随访, 观察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是10肽化合物, 由人工合成, 可对人体垂体黄体予以调节, 促使其合成激素, 刺激卵泡雌刺激素分泌, 在长时间应用下可促使垂体合性腺激素量降低, 而卵巢激素下降可致使患者出现短暂绝经, 减少月经量。因此, 将子宫腺肌病病灶切除术与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联用, 可促使手术治疗效果显著提高。

综上所述, 在子宫腺肌病治疗中, 子宫腺肌病病灶切除术后联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可实现显著治疗效果, 有效缓解患者痛经症状, 复发率较低, 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1] 罗萍.病灶切除术联合药物治疗子宫腺肌病80例临床分析.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2, 23(3):32.

[2] 李金芯.病灶切除术联合药物治疗子宫腺肌病89例临床分

450000 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妇产科

猜你喜欢

腺肌病激动剂激素
直面激素,正视它的好与坏
宁波第二激素厂
绝经治疗,该怎么选择激素药物
中成药在子宫腺肌病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备孕需要查激素六项吗
绿萝花中抗2型糖尿病PPARs激动剂的筛选
GPR35受体香豆素类激动剂三维定量构效关系研究
2型糖尿病应用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治疗的效果探讨
子宫腺肌病与子宫肌瘤的临床对比观察
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腺肌病100例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