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效果分析

2014-09-04赵凌军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16期
关键词:视网膜视力有效率

赵凌军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效果分析

赵凌军

目的 对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临床效果观察。方法 选取在本院住院治疗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 对照组使用常规的西医治疗, 实验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配合中医辨证方法进行治疗, 然后对两组治疗后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经治疗后, 实验组总有效率(87.50%)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57.50%), 实验组恢复最佳视力的时间(25±12)d, 出血渗出吸收的时间(8±2)d明显低于对照组(58±27)d、(35±4 )d,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 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视力, 因此此方法在临床上应得到进一步的推广和应用。

中西医结合;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临床效果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由于糖尿病患者体内糖代谢紊乱失调而引起的视网膜循环障碍导致的一系列眼底病变, 病变初期, 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的基底膜增厚, 使周围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失去调节能力, 进而导致毛细血管的阻塞引起周围局部长期缺血水肿, 导致视力下降甚至失明[1,2]。由于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辨证施治, 所以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有很好的治疗效果。作者对河南省新乡市第二人民医院眼科2年期间给予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疗的80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进行临床效果分析, 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80例本院眼科2011年1月~2013年1月住院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 对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40例患者中女20例, 男20例, 年龄61~80岁,平均年龄为(71.2±1.3)岁, 病程1~17年, 平均病程(12.1±1.2)年;实验组40例患者中女19例, 男21例, 年龄62~77岁,平均年龄为(73.4±1.1)岁, 病程1~18年, 平均病程(11.3±0.8)年。对两组患者进行治疗前的检查, 80例患者患糖尿病病程相同, 且能自行填写问卷及配合调查。确保两组患者在年龄组成、性别组成、病情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均在控制饮食的基础上给予药物治疗, 严重时亦可用胰岛素加以治疗, 并均给予口服羟苯磺酸钙胶囊, 1粒(0.5 g)/次, 3次/d, 维生素C片, 2片(0.2 g)/次, 3次/d。实验组患者在使用羟苯磺酸钙胶囊的基础上给予中药治疗,中医辨证分为3型, 肝肾阴虚型、气阴两虚型和血瘀气滞型。其中肝肾阴虚型主要的症状为眼睛干涩、视物模糊、腰酸背痛、口干舌燥等, 可用生地、云苓、丹皮、泽泻、枸杞子、旱莲草、柴胡等熬制成药。气阴两虚型主要症状为心悸气短、疲乏无力等, 可用木贼草、菊花、白蒺藜、三七、青葙子等。血瘀气滞型主要症状是头晕眼花、烦躁易怒等。可加用胡茯苓、当归、丹参、桃仁、生白芍等。半个月为1疗程。剂量是按患者的病情来定, 此方是由水煎成汤剂服用, 2次/d, 早晚各1次服用, 经3个月治疗后再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

1.3 疗效评定标准[3]显效:眼底未见出血, 头晕也明显改善, 视力提高2行以上;有效:眼底有少许出血, 偶尔出现眩晕, 视力提高1行以上;无效:眼底出血等各方面没有变化或加重。视力下降1行以上。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恢复最佳视力的时间及出血渗出吸收的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统计分析时采用SPSS17.0软件分析,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用t检验, 计数资料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经治疗后的疗效情况 两组患者经治疗后,实验组总有效率(87.50%)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5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经治疗后的疗效情况[n(%), %]

2.2 两组患者恢复最佳视力的时间及出血渗出吸收的时间的情况比较 实验组恢复最佳视力的时间(25±12)d, 出血渗出吸收的时间(8±2)d明显低于对照组(58±27)d、(35±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2。

表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恢复最佳视力的时间及出血渗出吸收的时间的情况比较( x-±s, d)

3 讨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与单纯应用西医治疗对比, 具有出血吸收好、恢复最佳视力时间短、有效改善视力等优点。在本研究中, 两组患者经治疗后, 实验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 两组具有明显的差异性, 究其原因, 中西医结合主要是以养阴血为主, 治疗初期能减少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的基底膜的增厚程度, 使之恢复原始的代偿时期, 逐渐过渡到正常[4]。治疗中期以后可以起到行气活血、祛瘀明目的目的, 后期可以起到逐瘀、软坚散结之功效, 促进血流运行顺畅, 提高组织对细胞的敏感程度, 同时可有效降低血糖、通透血管、抗凝和利尿的作用, 滋养肺阴, 以达到邪有出路, 去滞化瘀[5]。实验组恢复最佳视力的时间、出血渗出吸收的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恢复最佳视力的时间、出血渗出吸收的时间,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究其原因,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眼底病变恢复最佳视力的时间明显缩短, 是由于中药中包括生地、云苓、丹皮、泽泻、枸杞子、旱莲草、柴胡、胡茯苓、当归、丹参、桃仁、生白芍等, 对治疗视力模糊具有很好的作用, 可以有效减轻视网膜的结构破坏, 对视网膜的修复具有一定的功效, 防止视网膜的继续损伤[6,7]。此药还可以根据视网膜玻璃体瘀血的程度进行调节, 用其药材煮制的汤药既能控制止血, 又能明目, 对人体的危害也相对较小[8]。

综上所述, 在西药的基础上联合中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效果更显著, 可从根本上给予治疗,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在临床上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 所以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1] 王志忠,王亚平,程莹莹,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监测与控制.中国医药, 2010,5(7):607-608.

[2] 高静, 王凤华, 周立霞.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疗效的Meta分析.西部医学, 2013, 25(5):767-768, 771.

[3] 姚学云,屈林,寇宁.滋阴养气活血化瘀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32例.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9, 25(4):531-532.

[4] 闫珊珊.中西医结合防治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观察.中国中医药咨讯, 2011, 03(20):460-461.

[5] 白谦, 魏广川.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研究进展.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0, 19(9):115l-1154.

[6] 王义军, 迟秀娥, 李文东.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方药规律分析.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2011, 8(33):706-707.

[7] 陈文俐, 匡丽晖, 杨为中.中西医结合治疗重度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分析.实用医学杂志, 2012, 28(16): 2805-2807.

[8] 孙志毅, 解孝锋, 毕宏生.中西医结合全程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临床评价分析.国际眼科杂志, 2011, 11(1):103.

2014-03-11]

453000 河南省新乡市第二人民医院眼科

猜你喜欢

视网膜视力有效率
上午给眼睛“充电”或可改善视力
深度学习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诊疗中的应用
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合并孔源性视网膜脱离1例
高度近视视网膜微循环改变研究进展
球结膜下注射庆大霉素致视网膜损伤1例
保护视力等
好奇:20/20视力到底是什么?
张务锋:着力构建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
很有效率
视力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