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真菌感染性皮肤病的临床诊疗

2014-09-04邱勇龙黄志明梁冬梅梁瑞李湘辉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16期
关键词:皮肤病感染性真菌

邱勇龙 黄志明 梁冬梅 梁瑞 李湘辉

真菌感染性皮肤病的临床诊疗

邱勇龙 黄志明 梁冬梅 梁瑞 李湘辉

目的 以头癣为例探讨研究真菌感染性皮肤病的临床诊疗方案。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2年6月本院皮肤科门诊明确诊断为头癣的患者60例, 随机分为A、B两组, 每组个30例, A组患者采用服药、涂药、消毒、隔离、洗头、剪发、增强体质相联合的综合治疗方案, B组患者采用传统仅注重用药和消毒的治疗方案, 疗程6周, 随访1年, 记录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头癣恢复和复发情况。结果 经过治疗, A、B两组患者的头癣症状均较前好转, 两组间相比较, A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较B组好, 复发率更低, 两组间的数值相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服药、涂药、消毒、隔离、洗头、剪发相联合的综合治疗方案在治疗头癣上与传统方案相比较具有明显优势, 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真菌感染性皮肤病;临床诊疗;恢复;复发

真菌是由真菌感染人体引起的感染性的疾病[1]。感染人类的真菌主要来自外界环境, 经接触、呼吸道和口腔等途径传染, 且多为条件致病菌, 根据真菌入侵深浅的不同把致病真菌非为浅部真菌和深部真菌[2]。浅部真菌病主要指的就是真菌感染性皮肤病, 入侵的真菌具有亲角质蛋白的共同特点, 侵入到人体的皮肤、毛发、甲板中[3]。由于真菌在自然界存在广泛, 很难预防且易复发, 临床上很难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本文通过比较服药、涂药、消毒、隔离、洗头、剪发相联合的综合治疗方案与传统仅注重用药和消毒的治疗方案在治疗头癣上的效果, 寻求较好的治疗方案。具体内容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2012年6月本院皮肤科门诊明确诊断为头癣的患者60例, 均为非哺乳非妊娠期患者, 1月内无内服且近2周无外用抗真菌药物史。将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 每组各30例, 其中A组患者男23例、女7例, 年龄在15~45岁之间, 平均25.1岁, 黄癣6例、白癣12例、黑点癣5例、脓癣7例, 患病时间平均2.1年;B组患者男性22例、女性8例, 年龄在16~43岁之间, 平均25.3岁, 黄癣6例、白癣11例、黑点癣7例、脓癣6例, 患病时间平均2.2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所患头癣类别等一般资料上,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B组患者的具体治疗方案:①服药:灰黄霉素600~800 mg/d,治疗过程中定期检查肝功能, 如肝功能受损及时调整治疗方案;②搽药:1%联苯苄唑霜剂搽于头癣部位, 2次/d;③消毒:患者使用过的毛巾、梳子、帽子、枕头等日常生活用品及时更换和并用专门的化学试剂消毒。A组患者的在B组患者治疗方案的基础上联合以下措施:①洗头:2%酮康唑洗剂洗头, 1次/d;②剪发:理发1次/周根据需要及时剪掉断发, 连续8周;③隔离:当患者病变部位广泛时采取隔离措施;④改善体质:补充维生素和蛋白质、规律饮食、适宜进行体育锻炼。当患者处于急性炎症期时可联合应用小剂量糖皮质激素, 继发细菌感染时加用相应的抗生素。疗程6周, 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随访1年,了解复发情况。

1.3 疗效评定 痊愈:临床症状消失, 皮疹消退, 直接镜检和培养均未查见真菌;显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 皮疹消退>60%, 直接镜检偶可查见菌体, 真菌培养阴性;无效:临床症状无好转, 皮疹未见消退, 直接镜检可见大量菌体, 真菌培养阳性。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所得数据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 x-±s)来表示, 组间比较应用配对t检验,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疗程结束后两组患者的疗效比较及复发情况 经过1个疗程(6周)的治疗, 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均有所改善。两组间相比较, A组的治愈率和有效率分别高于B组;随访1年, A组未见复发患者, B组发现5例复发患者, 两组间相关数据相比较, P<0.05, 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具体数值,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疗效和复发情况(人)

3 讨论

真菌是一种真核生物, 具有坚固的细胞壁和独立的细胞核, 以寄生或腐生的方式汲取营养, 广泛存在于外界环境中,种类很多。目前已知对人类致病的真菌约有300多种。绝大多数真菌为条件致病菌, 多在人体免疫力低下或接触量较多时致病;极少数真菌直接治病[4]。临床上把致病真菌分为浅表真菌和深部真菌。而浅部真菌主要指的就是皮肤癣菌, 包括毛癣菌属、表皮菌属和小孢子菌属。皮肤癣菌的共同特点就是亲角质蛋白, 侵犯部位遍及人体的毛发, 皮肤, 甲板中,引起的感染统称皮肤癣菌病[5]。目前皮肤鲜菌病仍按照发病部位命名, 如头癣、体癣、股癣、手癣、足癣等[6]。真菌在感染部位上无特异性。因此任何一个部位一旦感染上真菌需要尽早治疗, 减少自身传染的机会。传统的治疗方案注重疾病的处理, 在对患者接触过的生活用品进行消毒的基础上以内服、外用抗真菌药物治疗为主, 取得一定的疗效, 但是治疗过程中往往会出现疾病迁延不愈, 容易复发, 甚至向身体其他部位扩散的现象。近年来, 一些临床工作者提出药物和日常生活相结合的治疗观念, 取得较理想的疗效。主要措施包括:①增强体质:真菌为条件致病菌, 一般当人体免疫力较差时感染致病, 嘱咐患者补充维生素、蛋白质, 并进行适当的锻炼;②隔离:真菌的传播方式包括接触、经口和经呼吸道等, 密切接触很容易传染, 且日常的消毒剂和紫外线照射均不易杀死真菌, 隔离患者并进行综合消毒非常重要;③保持患病部位的清洁:皮肤癣菌病在不同部位会出现不同皮损, 无论程度轻重均会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 如果清洁工作不到位不仅会造成真菌感染部位的扩散, 甚至可能导致其他真菌均属、细菌、寄生虫等感染, 进一步增大治疗难度。本院皮肤科2012年1月引进该观念, 在给患者进行常规药物治疗的同时嘱咐患者日常生活需要注意的一系列问题。经过比较发现与传统单纯注重药物治疗的方案相比较, 该方案可以使患者对病情有更好的把握, 有效率更高而且很少复发,临床效果较满意, 为本科以后对其提起皮肤疾病的治疗提供思路, 值得进一步学习和探讨。

[1] 韩莉.真菌感染性皮肤病的临床诊疗研究.中国药学指导, 2013, 11(33):302-302.

[2] 张立斌.氟康哩与伊曲康哩治疗甲真菌病疗效比较.中国医药导报, 2010,7(1):72-73.

[3] 叶丽霞.莫匹罗星治疗小儿细菌感染性皮肤病疗效及安全性的评价.求医问药, 2012,10(5):651-653.

[4] 李艳梅.红光照射治疗感染性皮肤病的临床效果分析.临床研究, 2013,11(1):93-94.

[5] 梁晓春.糖尿病合并感染性皮肤病的中西医治疗.中国临床医生, 2011,39(11):821-822.

[6] 张信江.皮肤性病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9:78-91.

2014-03-18]

518126 深圳市宝安区慢性病防治院

猜你喜欢

皮肤病感染性真菌
伤寒杆菌致感染性腹主动脉瘤合并腹腔脓肿1例
9例布鲁氏菌病并发感染性主动脉瘤患者临床诊治分析
《思考心电图之177》
牛结节性皮肤病的防控措施
高等大型真菌与人类
真菌造房子
烟叶主要真菌病害的发生与防治
实事求是 报喜告忧 喜读《中西医结合治疗皮肤病》
探讨皮炎湿疹类皮肤病的中医治疗效果
血清Cys C、β2-MG在感染性休克早期集束化治疗中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