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肌梗死急性期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与血糖水平对其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2014-09-04温志平廖文光廖新学杜志民阮云军向定成钟守澄钟可荣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16期
关键词:急性期心肌梗死血糖

温志平 廖文光 廖新学 杜志民 阮云军 向定成 钟守澄 钟可荣

心肌梗死急性期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与血糖水平对其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温志平 廖文光 廖新学 杜志民 阮云军 向定成 钟守澄 钟可荣

目的 研究心肌梗死急性期患者血糖及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变化与其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6月~2013年4月收治的18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患者, 其中根据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90例分为对照组, 预后较差组90例为观察组, 分别检测两组患者纤维蛋白原浓度与血糖水平,并分析评价检测指标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观察组FIB和葡萄糖(GLU)的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MI患者FIB和GLU的含量明显高于正常人, 其含量的高低与发生AMI时的病情、梗死面积及预后呈明显正相关。

纤维蛋白原;心肌梗死;空腹血糖

有大量研究者认为急性心肌梗死(AMI)发病与纤维蛋白原浓度升高有关, 同时作者发现有高糖血症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往往心肌梗死面积更大, 这与人们普遍认为的心肌梗死的预后与患者是否患有糖尿病相关的观点不一致, 作者针对心肌梗死急性期患者血糖及纤维蛋白原水平变化与其预后的关系进行研究[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0年6月~2013年4月收治的180例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 其中男100例, 女80例, 年龄53~86岁, 平均(58.7±9.5)岁。本研究程序符合负国家人体试验的委员会所制订的伦理学标准, 所有受试对象或其亲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根据预后情况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90例, 见表1。

1.2 诊断标准 采用世界卫生组织( WHO ) 联合一些主要心脏病学术团体于1979年共同制订的三条诊断AM I的标准, 2000年ESC和ACC经过多年临床实践经验、科研经验和流行病学调查做出的修订标准。

纳入标准:均符合以下标准:①持续胸痛>0.5 h, 但不超过12 h;②每两个相邻导联ST段抬高≥2 mm;③肌酸激酶MB同工酶(CK-MB )高于正常值2倍以上。

排除标准:①冠状动脉造影或其他临床资料不全的;②入院前已发生心源性休克的病例;③酮症酸中毒的病例;④严重肝肾疾病病例;⑤不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例。

1.3 方法

1.3.1 分组方法 心肌梗死面积测量的金标准仍然是病理学方法, 受院内硬性条件影响, 采用QRS计分系统测定心肌梗死面积。用QRS计分系统采用Hirdman[1]等修订原始的QRS计分系统后, 推出的54项/32分制系统。根据随机数字给所有患者编号, 然后按照心肌梗死面积由小到大的顺序为所有患者排序, 排序位于前50%的为预后良好, 分至对照组,排序为后50%的为预后较差组, 分至观察组。

1.3.2 测定方法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入院后立即进行血象,心肌酶谱和心电图联合检查, 除心肌梗死的常规检查外本研究主要测量指标为空腹血糖和纤维蛋白原浓度, 入院后第2天清晨空腹12 h静脉采血, 选择EDTA抗凝管储存:①血糖:患者入院后立即抽血化验血糖, 同时对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如高脂血症, 糖尿病, 高血压以及吸烟史进行记录等, 所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均于清晨空腹于肘正中静脉采血。②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采用Clauss法(即凝血酶法)使用Bovine Thrombin试剂通过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测定纤维蛋白原浓度。为保证测量准确测定过程中采用标准质控血浆来监测测定过程[2]。

1.4 统计学方法 对本临床研究的所有数据采用SPSS13.0进行分析,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对两变量相关程度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 检验水准设定为α=0.05, 当P<0.05时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一般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 作者通过单因素回归分析发现空腹血糖、吸烟、高血压和FIB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详见表1。

表1 观察组和对照组基本资料比较

3 讨论

3.1 心肌梗死现状 随着人们生活改善, 营养结构发生改变, 同时改变的还有人类疾病谱, 流行病学调查发现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率近年来有显著增加[3]。

3.2 危险因素分析 通过表1显示血糖水平、吸烟、高血压和FIB对心肌梗死的预后都有显著影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但吸烟和高血压对心肌梗死的预后没有直接影响, 作者认为吸烟和高血压可能通过影响血糖水平和FIB浓度影响心肌梗死的预后。研究表明FIB可以作用于冠状动脉血管壁因此直接参与血栓形成。FIB的含量可以直接影响心肌梗死的面积, 直接影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预后[2]。本研究显示心肌梗死面积大的患者其FIB的水平显著要高于心肌梗死面积相对较小的患者, 提示FIB水平与MIR呈正相关。MIR大的患者, 其血糖水平也高于MIR相对较小的患者,其可能原因是在心肌梗死急性期机体处于应激状态下, 应激相关激素水平升高, 糖异生加强, 高糖血症加强血小板的活性, 形成人体内高血小板状态, 形成微血栓为心肌梗死创造条件[3]。

综上所述, 作者认为血浆纤维蛋白原高水平和血糖水平是影响心肌梗死急性期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理应重视, 在治疗心肌梗死急性期的患者时应该注意调整血糖和纤维蛋白原水平。

[1] Hindman NB, Schocken DD, Widmann M, et al.Evaluation of a QRS scoring system for estimating myocardial infarct size V.Specificity and method of application of the complete system.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ardiology, 1985, 55(13): 1485-1490.

[2] 郑明慧,张宏宇,赵慧颖.高纤维蛋白原血症与冠脉病变程度及稳定性的相关性研究.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11, 21(24): 2989-2992.

[3] 李勇,吕树铮, 孟康,等.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纤维蛋白原和 D-二聚体的相关研究.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2010(1): 42-44.

2014-03-28]

517400 广东省紫金县人民医院内科(温志平 廖文光 钟守澄 钟可荣);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 廖新学 杜志民);广州军区总医院心血管内科(阮云军 向定成)

猜你喜欢

急性期心肌梗死血糖
细嚼慢咽,对减肥和控血糖有用么
以剑突下疼痛为首发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1例
一吃饺子血糖就飙升,怎么办?
居家监测血糖需要“4注意”
KD患儿急性期h-FABP、PAC-1表达与冠状动脉受损的关系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分析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
中国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抑郁障碍的性别差异
替格瑞洛在老年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作用研究
巨刺灵骨、大白治疗颈型颈椎病急性期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