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胃窦炎致“假幽门征”的CT表现(附1例报告)

2014-09-04李清福罗晓丽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10期
关键词:球部胃壁胃窦

李清福 罗晓丽

胃窦炎致“假幽门征”的CT表现(附1例报告)

李清福 罗晓丽

假幽门征;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1 病例资料

患者女, 52岁, 上腹部腹胀﹑食欲不振﹑嗳气乏力多年,偶伴恶心呕吐。

口服3%含碘造影剂500 ml, 行上腹部CT扫描, 其CT表现如下:十二指肠球部及胃窦部可见高密度造影剂影, 其间可见环状软组织密度的幽门括约肌及中间线状高密度造影剂充填的幽门管, 十二指肠球部局部壁环状轻度增厚, 十二指肠降部上段无高密度造影剂, 内可见低﹑等密度絮状内容物 。胃体部﹑十二指肠降部下段﹑水平段及空肠近段内见高密度造影剂。CT诊断:十二指肠球部局部轻度增厚, 慢性炎症所致。胃镜检查:幽门内黏膜明显充血﹑水肿, 蠕动波增多, 胃壁柔软, 十二指肠球部及余结构无异常。

图1箭所示:胃窦部局部胃壁环状增厚, 胃体部及十二指肠降部下段内见高密度造影剂, 十二指肠球部及十二指肠降部上段无高密度造影剂。

图2细白箭示:胃窦部局部增厚的壁形成“假幽门征”,内见线状“假幽门管”。十二指肠降部下段, 水平段及空肠近段内见高密度造影剂。

2 讨论

2.1 “假幽门征”是胃窦炎时, 幽门区胃壁受炎性刺激, 致幽门的蠕动增强﹑增多, 而蠕动波产生于胃底, 逐渐向下传递,在胃角处最强烈, 收缩明显, 致局部管壁增厚, 管腔狭窄, 而幽门的内容物增多, 管腔扩张, 形成了假幽门﹑假幽门管及假十二指肠球部, 合称“假幽门征”。而真正的十二指肠球部因幽门炎症, 球部激惹, 肠管内容物滞留变短, 造影剂充填欠佳, 呈扁﹑线状。

2.2 “假幽门征”诊断要点。临床:①多数患者都有胃炎病史,即各种因素引起胃黏膜发生炎症性改变。急性期胃黏膜充血﹑水肿﹑出血或糜烂, 为一过性病变, 病理组织学特征为胃黏膜固有层见到以中性粒细胞为主的炎症细胞浸润;慢性胃炎系指不同病因引起的各种慢性胃黏膜炎性病变, 常分为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和肥厚性胃炎[1]。临床以浅表性和萎缩性胃炎多见, 肥厚性少见。不同时期的胃炎其X线影像各不相同, 但急性或慢性胃炎在X线或CT上可表现为胃壁的局限或弥漫性增厚, 发生在胃窦部的肥厚性胃炎, 致局部胃壁环状增厚, 口服高密度造影剂后行CT扫描, 从而形成在胃窦部假幽门﹑假幽门管及假十二指肠球部, 即 “假幽门征”。②因CT平扫获得的是胃的局部横断位图像, 如若诊断医师不连贯观察图像或经验不足, 错误判断局部增厚的胃窦壁为正常的胃幽门, 从而出现误诊, 故应结合冠状位﹑矢状位﹑斜位或三维后处理图像辅助诊断。③对胃肠X线的影像诊断,应密切结合胃镜及活检检查, 胃镜及活检对胃和十二指肠的内壁病变的诊断更为准确详实。

图1 CT诊断

图2 CT诊断

2.3 该“假幽门征”影像变化较快, 随口服造影剂后的检查时间及患者的个体差异而变化, 在有症状的胃肠道疾病的患者行CT平扫时, 注意该征象。

3 鉴别诊断

胃窦部病变有正常收缩﹑炎变﹑癌﹑间质瘤及淋巴瘤等,常见病变是炎症及癌性病变的鉴别, 在CT表现上的主要区别是胃窦炎胃壁增厚相对均匀, 病变表面光滑, 可见“假幽门征”, 结合增强扫描, 可见病变区域黏膜下层水肿或均一性强化改变[2]。胃窦癌胃壁不同程度增厚, 病变表面不光滑,黏膜不连续, 常伴溃疡及环堤形成, 病变区域胃壁僵硬, 增强扫描不均匀强化[3]。

[1] 张树桐, 金朝林.影像病理诊断基础与技巧.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10:340-342.

[2] 周康荣.腹部CT.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 1993:133, 144.

[3] 彭卫军, 周康荣, 陈惠明.CT 在胃癌诊断中的作用.临床放射学杂志, 1997, 16 (6) :352-354.

621000 四川绵阳市富临医院放射科

猜你喜欢

球部胃壁胃窦
超声引导下针刺足三里穴对胃窦收缩功能的影响:随机对照研究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CT表现
双能CT迭代重建技术联合虚拟平扫对胃壁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影响
超声诊断中晚期胃窦癌的价值与影像学研究
胃会被撑大饿小吗?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胃窦黏膜脱垂10 例临床效果报道
温度计为何能显示温度?
硫酸钡用于上消化道钡餐造影诊断十二指肠球部病变的临床价值研究
空腹
X线分析消化道气钡双重造影胃窦变形临床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