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护理干预
2014-09-04周红芳
周红芳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护理干预
周红芳
目的 分析总结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并发脑血管痉挛(CVS)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 对120例CV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 按照护理方式的区别分为观察组60例与对照组60例, 观察组患者接受系统的护理干预, 对照组则仅接受常规护理, 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死亡率为1.67%,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1.67%,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此外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0.00%,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67%,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SAH后并发CVS患者的护理中,早期护理监测与观察, 系统的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死亡率与致残率, 提高患者预后, 值得推广。
脑血管痉挛;蛛网膜下腔出血;护理干预
脑血管痉挛是SAH患者的一种严重并发症, 发病率高,危险性强, 轻者导致患者瘫痪致残, 重者造成患者死亡, 且较难治愈, 预后并不理想[1]。因此加强SAH患者的临床护理对于预防和改善并发脑血管痉挛来说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近年来, 本院对60例SAH并发脑血管痉挛进行了系统全面的护理干预, 并与同期仅接受常规护理的60例患者对照, 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120例, 男66例, 女54例, 年龄27~69岁, 平均年龄(44.3±5.9)岁。伴随症状:昏迷39例,癫痫发作34例, 单眼盲47例。经过经颅多普勒(TCD)检查确定CVS分级为:重度痉挛32例, 中度痉挛48例, 轻度痉挛40例。按照护理方式的区别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伴随症状等一般资料相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在72 h内对患者实施栓塞手术、脑血管造影或动脉瘤手术, 术后进行常规药物治疗:以0.1 mg/h的速率为患者微泵静脉输注10 mg尼莫同, 并给予腰大池外引流,疗程均为10 d左右。同时进行半个月的3H疗法(高血压、高血溶量、血液高稀释度), 通过锁骨下静脉或者颈内静脉置管测量中心静脉压。
1.3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处理,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检验水准为α= 0.05,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经过系统全面的护理后仅1例患者死亡, 而对照组患者死亡7例, 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0.00%,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67%,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具体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间临床疗效比较[n (%), %]
3 讨论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 观察组患者则给予系统全面的护理支持, 具体护理措施总结如下。
3.1 心理护理 SAH患者经常遭受剧烈头痛的折磨, 病情严重者会出现偏瘫、失语等情况, 极易引发患者恐惧、焦虑、绝望等负面情绪, 如果得不到合理的引导则会加大并发CVS的几率。因此护理人员要详细的向患者讲述疾病的相关知识,积极鼓励患者, 帮助患者消除恐惧紧张的心理, 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治疗。
3.2 一般护理 患者卧床休息5周, 不能太早下床, 避免导致再次出血或者诱发脑疝, 卧床期间头部抬高30°, 不可随意搬动, 患者的日常饮食、洗漱、大小便等均在床上进行。对患者的吸氧、降温、呼吸道等问题对症处理, 安排好患者的日常休息与生活。
3.3 手术护理 早期手术清除SAH患者的出血血块与其分解物对预防脑血管痉挛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使用脑池内置管引流的方法早期清除出血血块的临床效果显著。在术前0.5~1 h进行甘露醇脱水, 建立静脉通道并准备好急救药物,手术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面色、意识、生命体征等情况,有异常反应时马上中断操作, 给予地塞米松、呋塞米及甘露醇以预防脑疝[2]。此外认真观测患者脑脊液的量、质、颜色等,合理控制引流管高度, 防止引流逆行导致感染。
3.4 药物治疗 使用尼莫同可以缓解脑血管痉挛, 但也会给患者带来多汗、皮肤发红、心动过速、胃肠不适等不良反应, 因此要严格把握泵入尼莫同的泵入时间, 泵入的量与速度, 按照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 严密检测患者意识、生命体征、肢体活动。3H疗法中要控制好患者血压, 保持在平常水平的20%~30%之间, 并记录24 h出入量, 同时记录中心静脉压与红细胞压积。对于心肾功能不佳者, 使用刺激性相对较低的甘油果糖代替甘露醇。
SAH是脑底部或者脊髓血管受损破裂后引起急性出血的一种脑血管疾病, 出血直接到达蛛网膜下腔, 流入腔内的血液与其分解产物是诱发CVS的关键。目前临床上主要使用尼莫同预防CVS, 该药物可以有效改善CVS患者的预后, 但目前针对SAH后并发CVS的治疗并无特效治疗手段。
SAH患者在出血1周内并发CVS的几率最大, 因此这段时间内要密切注意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 一旦怀疑出现CVS的先兆症状要马上报告医生及时诊治[3]。对于经过治疗后好转的SAH患者, 若病情稳定一段时间后出现偏瘫、失语等症状, 高度怀疑并发CVS, 要立即治疗。
对于SAH后并发CVS的患者来说, 加强临床护理支持是提高患者预后的关键。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患者的死亡率与致残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说明通过早期监测患者的各项临床体征, 实施系统的针对性的护理措施, 能够有效提高治疗的有效率, 改善患者预后, 值得推广。
[1] 刘玉琛.经颅多普勒超声对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痉挛的研究.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2011,20(1):174-175.
[2] 李淑珍,魏淑云.4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护理.中华内科杂志, 2012,18(7):437-438.
[3] 魏晓耕.TCD诊断蛛网膜下腔出血迟发性脑血管痉挛的新研究进展.国外医学分册, 2011,12(7):233-234.
2014-04-01]
458000 河南省能源鹤煤集团公司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