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奈唑胺治疗医院获得性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疗效分析

2014-09-04冯辉王瑞连焦静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18期
关键词:耐甲氧获得性西林

冯辉 王瑞连 焦静

利奈唑胺治疗医院获得性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疗效分析

冯辉 王瑞连 焦静

目的 分析利奈唑胺治疗医院获得性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效果。方法 选取MRSA肺炎患者共50例, 随机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 其中观察组患者使用利奈唑胺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万古霉素进行治疗, 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 观察组患者18例痊愈, 2例显效, 3例有效, 2例无效, 总有效率为80%;对照组患者10例痊愈, 3例显效, 4例有效, 8例无效, 总有效率为52%。两组患者在总有效率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治疗医院获得性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时, 使用利奈唑胺治疗效果明显优于万古霉素, 患者治愈率较高且不良反应少, 在临床上值得广泛使用。

利奈唑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疗效;观察

MRSA的高发人群通常为重症患者, 且MRSA感染死亡率高[1]。由于重症患者通常会伴有肝、肾功能损害及骨髓抑制, 因此医生在进行治疗的过程中, 需要一种毒副反应小、效果肯定的抗菌药物[2]。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3月~2013年10月期间, 本院收治的医院获得性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患者共50例, 随机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 其中观察组患者男18例, 女7例, 年龄30~86岁, 平均年龄(55.3±12.3)岁;对照组患者男19例, 女6例, 年龄33~85岁, 平均年龄

(54.3±10.8)岁。50例患者均接受两次以上痰培养, 确认存在MRSA, 且培养结果仅对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敏感。

1. 2 方法 观察组患者静脉滴注利奈唑胺600 mg, 12 h给药1次, 疗程为10~15 d;对照组患者静脉滴注万古霉素1.0 g, 12 h给药1次, 疗程为10~15 d。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后均进行痰培养以及药物过敏试验, 治疗开始前、治疗1周、疗程结束后检查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和胸部CT。隔日复查痰培养, 直至连续3次痰培养阴性。两组其他治疗均相同,包括对症支持治疗及雾化吸入等。根据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研究指导标准》, 按痊愈、显效、有效、无效4级评定, 痊愈:感染的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和细菌学检查4 项均恢复正常。显效:病情明显好转, 但上述4项中1项未完全恢复正常。有效: 病情好转, 但上述4项中有l项以上未恢复正常; 无效:用药后病情无好转或有加重, 需使用其他抗生素。痊愈和显效的病例合计为总有效。细菌学评定标准: 按病原菌清除、未清除、替换、再感染标准评定并计算痰菌清除率。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总例数×100%。

1. 3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数据以SPSS18.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比较以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经χ2检验, 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治疗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情况对比(n, %)

2. 2 不良反应 观察组患者中, 在使用利奈唑胺后, 有4例患者出现了腹泻现象。

白细胞:25例使用利奈唑胺治疗的患者例白细胞正常;8例1 d白细胞降至正常;9例3 d白细胞将至正常;6例7 d白细胞降至正常;2例9 d白细胞降至正常。

血小板:5例出现血小板降低;2例停药后11 d PLT为70×109/L, 2例停药6 d后恢复至135×109/L, 1例停药后5 d出现PLT降低。

肝肾功能:25例患者中, 15例用药前肝功能出现异常, 8例患者用药前肾功能异常, 所有患者用药后肝肾功能均未出现异常。

2. 3 细菌清除率比较 详见表2。两组患者治疗后, 细菌清除率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患者细菌清除率比较(n, %)

3 讨论

在医院获得性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中, 患者的发病率正在呈现出上升趋势, 引起感染的患者病情都相对严重, 现如今已经成为医学界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当前,医院获得性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中对万古霉素以及利奈唑胺的耐用性最低。现如今在治疗MRSA时, 其首选药物依然是万古霉素, 万古霉素会直接与细菌细胞壁肽聚糖前体结合, 对细菌细胞壁肽聚糖前体的交叉链接进行干扰,让患者体内的细菌无法形成三维空间, 达到杀菌的目的。

现如今已经有文献证明, 万古霉素在肺组织中的浓度低于血清中的浓度, 1 h内分别为9.6 mg/kg以及40.6 mg/L, 在12 h内分别为2.8 mg/kg以及6.7 mg/L, 并不推荐用于MRSA引起的肺部感染。利奈唑胺具有强大的组织穿透力以及体液穿透性, 它在肺上皮细胞衬液穿透力为100%。有学者对利奈唑胺和万古霉素治疗MRSA的疗效进行了对比, 发现利奈唑胺的临床治愈率为61.3%, 万古霉素治愈率为35.1%, 利奈唑胺细菌清除率为62.3%, 万古霉素细菌清除率为23.1%, 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在本次研究中, 使用利奈唑胺治疗的患者18例痊愈, 2例显效, 3例有效, 2例无效, 总有效率为80%;使用万古霉素治疗的患者10例痊愈, 3例显效, 4例有效, 8例无效, 总有效率为52%。两种治疗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与文献报道相似。

在治疗医院获得性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时,使用利奈唑胺治疗效果明显优于万古霉素, 患者治愈率较高且安全性、耐受性好, 在临床上值得广泛使用。

[1] 郑崇伟, 叶珩, 陈纯波, 等.利奈唑胺治疗医院获得性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的疗效与安全性.广东医学, 2012, 33(20):3155.

[2] 曲连悦, 张伟, 蔡爽, 等.利奈唑胺与万古霉素治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肺部感染的成本-效果分析.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2013, 32(07):578.

2014-03-28]

276800山东省日照市中医医院呼吸科(冯辉 焦静), 重症医学科(王瑞连)

猜你喜欢

耐甲氧获得性西林
Laser-induced fluorescence experimental spectroscopy and theoretical calculations of uranium monoxide
获得性指状纤维角皮瘤验案
题西林壁
苏东坡题西林壁的故事
“脾主肌肉”在治疗ICU获得性肌无力中的应用
成人获得性扁平足的治疗进展
烧伤残余创面合并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有效治疗方法
王西林 作品欣赏
小型猪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创面模型的建立
万古霉素联合中药治疗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感染的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