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如何踢好临门一脚
2014-09-04刘卫平
刘卫平
作文历来是高考语文考试的重头戏,分值除江苏省是70分以外,其他省市均为60分,占满分的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作文得分的高低直接决定着高考语文成绩乃至高考总成绩。在临近高考之际,谁掌握了写作技术要领,谁把握住踢好临门一脚的方法,谁就能为自己的佳作“锦上添花”。下面,笔者盘点以下几项技术要领,供考生参考。
一、一见倾心芳草地——卷面整洁优雅
据统计,高考作文平均的阅卷时间不到一分钟。阅卷老师要在如此短的阅卷时间里决定作文的分值。因此对作文的第一印象是阅卷老师打分的重要依据。即便内涵丰富、文采飞扬的作文也需要外在的“衣着”打扮,让阅卷老师产生愉悦之感。
若你的字形不美,就一定要认真书写,笔画要清楚,字体大小要适中,字迹不要潦草,卷面不可随意涂改。高考作文字数一般规定不少于800字,写作时理想的字数应是850字至900字之间,字数过多显得冗长啰唆,也浪费作答时间,字数过少则让人觉得你语言贫瘠,也不能完美地表达文章的中心思想。语段一般以5~7段为宜,标题是文章的眼睛,也是阅卷老师第一关注的对象。考生在拟写标题时应尽量让标题显得有文采,可采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让标题熠熠生辉。如“给……一把尺”“……也是一种美丽”“……之途绽放鲜花”“让……溢满心田”“离……越近,离灵魂越远”就是不错的标题。俗话说:“秧好一半谷,题好一半文。”文章标题在有文采的同时一定要扣住立意,不要游离于文章中心和内容之外。
二、三军过后尽开颜——确保立意稳当
如今,在新材料作文“一统天下”的背景下,审题是每位考生必须谨慎迈过的一道坎,只有审好题,才能确保立意妥帖,稳当。为了避免审题立意出现偏差,考生要仔细、反复地读材料,千万不能慌慌张张地“扫描”一下就下笔,至少要读三遍材料,用铅笔勾画出关键词、关键句,立意时要顾及这些内容的内涵和外延,从列出的两个至三个立意中选择出一个最佳、最合适的立意,然后再阅读材料看自己的立意是否切题。在对文题把握度不大的情况下,不要追求新颖、个性化的立意,否则很容易弄巧成拙。
三、磨刀不误砍柴工——列好提纲
建造一座房子需要事先设计一番,撰写一篇上乘的作文,当然也需要精心设计。笔者建议考生留给作文的时间为50分钟至一个小时。在接近一个小时的时间里,考生应在草稿纸上花10~15分钟进行构思并列好提纲:快速立意,写好标题,精雕细琢富有思想性的分论点,搜索能派上用场的材料。若是时间允许的话,可以把开头大致写好,这样可从容地有方向性地写作。很多考生没有列提纲的习惯,一拿到作文题就立马动笔,以致写作没有完善的思路,写完后总觉得不满意。高考作文是一锤定音、没有彩排的过程,若是写作中有所闪失,将无法进行修复。所以,不列提纲就写作,风险性是很大的。
四、为有源头活水来——选材多样化
胡适曾说:“要有话说,方才说话。”苦读12年,每位考生都接触了浩如烟海的素材,但考试中能真正运用得上的只是那么几则。因此考场作文的选材关键是能否快速回忆起适当的材料以及灵活地运用这些材料。考生在考前需要对材料进行斟酌、归纳和梳理,对材料进行深入思考和多方面挖掘,以便在考场上能把材料快速输入写作空间。
对于写作材料的储备,笔者有一个观点:古今、中外、大小、虚实的材料应结合起来,方使作文内容更具丰富性、开阔性。古今材料的结合会显示作文的纵向深度,中外材料的结合会凸显作文的横向跨度,宏大和细微材料的结合会增强作文的论证张力,想象的历史画面以及假设性的史料会增加作文的想象力和穿透力。另外,高考作文不应缺少“现实符号”,应紧密结合生活实际。现实中的政治风云、自然风光、美好的情感、痛苦的经历和执著的追求等都是考生可以写作的素材。对这些材料去粗取精,探寻实质,进而用生动形象的文字表达出自己的思想观点和感情就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如今高考作文命题的取向大致有这几个方面:关注生活、关注人生、关注时代、关注道德,从大方面剖析时代生活,从小方面洞察人的道德情操。因此,考生应对现实生活热点和身边的人、事有所思考。
五、回眸一笑百媚生——扣题点题
所谓点题,就是在恰当的地方用精要的语句点出文章的题旨,暗示全文的脉络层次。这种用于点题的核心语句,我们称之为点睛之笔。这种点睛之笔,即作文的“文眼”,是整篇文章精神的“团聚处”。高考作文要重视点睛之笔,因为,点题是获取保险分的“奠基石”,是挽救离题文的“救命稻草”。
要避免作文与文题若即若离,最积极而有效的办法就是反复点题,渲染并突出文题。当然,反复不是乱点题,也不是滥点题,否则,就会弄巧成拙。用作点题的话语可以设计三四处,分别出现在段首、中间和文末,以便步步勾连,彼此照应,浑然一体,构成最优化的组合。这样的点题设计既能使文章中心得以逐渐强化,又可以让主旨不断深化,从而成就考场佳作。
另外,在点题时不要机械地抄写题旨,而要对题旨进行多角度解读,分析题旨形成的原因、背景、价值意义、产生的结果等,从不同层面进行点题。考生也可以采用反面点题的方法来增强文章的可读性和辩证性。
六、亡羊补牢为时未晚——及时救题
在“时间就是分数”的考场上,莘莘学子都会绷紧一根弦——想抓紧时间做完所有的题目。在有限的时间里,考生写作时可能将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思路上,而不大会提醒自己作文的中心是什么,此时最容易犯的一个错误就是中途跑题。面对不经意的偏题,不要过于急躁,也不要急于涂改,涂改只会“雪上加霜”,应冷静应对。题旨是文章的核心所在,所有叙述、议论的内容都是为了表达中心思想。若是没抓住中心思想来论述或记叙,而是阐述次要内容,考生可以试着把次要内容作为陪衬或铺垫;若是写到与中心思想相反的内容,可以试着采用对比的写作手法,用转折性的句子进行过渡衔接;若是与中心思想若即若离,则可以考虑“将错就错”,由此延伸下去,看是否能与中心有接轨之处;当偏题不远时,也可以考虑“不理不睬”的方法,将主题拉回来,毕竟对于800多字的文章,阅卷老师不一定能“明察秋毫”,“瑕不掩瑜”未尝不可。
对于做题的顺序问题,笔者认为作文虽是最后一题,但拿到试卷后应该先看一看作文材料,把重要的信息储存于大脑之中,让自己有一定的时间“咀嚼”作文题。在做阅读题和默写题的时候,文中的某些词语、诗句或情境会不自觉地刺激潜意识,或许会突然冒出有关作文的想法。有时,这种闪现的思维火花往往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意外收获,可以帮考生开辟一条独特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