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寻找母亲的花园》蕴涵的女权思想

2014-09-04张颂华

短篇小说 2014年1期
关键词:艾丽斯美国黑人沃克

张颂华

作为美国当代最为著名的黑人女作家之一,艾丽斯·沃克曾凭借小说《紫色》一举获得普利策奖、美国国家图书奖和全国书评家协会奖等多项殊荣。她的作品主要围绕美国南方黑人的生存境遇展开,尤其是针对黑人妇女的命运进行了较为细致的刻画。艾丽斯·沃克作品中塑造的女性形象主要可以概括为三种类型:其一是面对生活的重压默默忍受,遭受到了来自于肉体层面和精神层面的双重打击,比如小说《格兰奇·科普兰的第三次生命》中塑造的女性女人生;其二是与本民族的文化保持着疏离感的女性形象,她们往往无法融入到本民族的文化体系中;其三是西利亚和莎格这样的黑人妇女,虽然饱受折磨,却最终赢得了自己应当享有的权利。

一、种族歧视与女权意识

20世纪60年代美国出现了以马丁·路德·金为领袖的黑人民主运动浪潮。作为重要的参与者之一,艾丽斯·沃克在此时开启了属于自己的女权运动道路。所不同的是,艾丽斯·沃克更多的是利用自己手中的笔去描绘美国南方黑人,尤其是南方黑人妇女的悲惨遭遇,她甚至因此批判了自己曾参与的黑人民主运动。在她看来,“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黑人权力运动中的黑人民族文化主义者的‘大男子主义’的立场,忽略了黑人女性所遭受的多重压迫,并且傲慢地对待黑人妇女的创作和批评写作”[1]。

正是有感于美国现实社会中存在的不公正待遇,身为一名具有独立思识的黑人女作家,艾丽斯·沃克将自己的情感表达在《寻找母亲的花园》等一系列文学作品中。稍晚于这篇散文出版的《寻找母亲的花园——女性主义散文》更是直接在副标题中使用了女性主义的概念。仅从这一点来说,作者是以自己特殊的黑人女性身份来讲述发生在身边的故事,也是她对女权主义思想最为直接的阐述。

作为一名出身于美国南方的黑人女性,作者始终将关注的目光聚焦在美国南方黑人女性的身上。在她看来,女性之所以处于备受压迫的现实境遇,是与长期以来的社会压迫密不可分的。这种压迫可以从三个方面得到解释:首先,在男权话语占据强势地位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女性不可避免地遭受到来自于男性统治者的性侵犯。其次,在设定了种族等级制度的美国社会中,白人至上主义者的思维观念牢不可破。再次,黑人由于长期遭受压迫,基本没有任何经济能力,成为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被压迫者。

“你那具有艺术天赋的曾祖母(外祖母)或者死于无知和冷酷的白人监工的皮鞭下,或者当她渴望用水彩描绘日落的景色和雨中的绿油油的安详的牧场时,却不得不叫去为那些到处游荡的懒汉们烤饼干,或者当她唯一的乐趣是在石头上或泥墙上雕刻反抗者的英雄形象时,却因为不断的怀孕生产而累垮了身体。”

在《寻找母亲的花园》中,艾丽斯·沃克将女权思识的崛起与黑人在美国社会所遭受的种族歧视联系在一起。正如前文所讲述的,黑人女性所遭受的压迫是来自于社会各个方面的,其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具备艺术天赋的曾祖母不仅没有进行艺术学习的可能,就连接受教育的权利也被剥夺。这些原本应该成为艺术家、作家的黑人女性只能成为被人们遗忘的存在,她们的生命中既没有快乐的阳光,也没有童年的欢乐,留给她们的只有无尽的痛苦。当我们试图去追寻这一切的根源时,却发现这并非是个别现象,而是所有的黑人,尤其是黑人妇女无法摆脱的命运。作为一种广泛存在的社会现象,其根本原因就只有一个——来自于白人的种族歧视。我们或许应该感到庆幸,如果没有种族运动的风起云涌,没有女权主义思想的崛起,我们也许很难看到黑人群体中还有如此绚丽多彩的画面,她们或许将永远被掩埋在历史尘埃中无法放出自己的光芒。

二、黑人文学批评和女权思想

艾丽斯·沃克的出现并非是一种个别现象,她是作为美国现代文坛和批评界中黑人文学批评的重要代表者之一活跃于美国当代的。这一理论体系的社会基础就是美国黑人所经历的痛苦历史,他们从早期的激进主义倾向到对于自我民族的反思,“从对非洲文化中心论和黑人民族主义的倡导到对人类共同问题的关注,从理论的建构、解构到重构这一逐步成熟的阶段。美国黑人文学理论加深了人们对边缘话语和少数族裔话语的理解与认识”[2]。当我们回顾了美国黑人文学批评的发展历程之后,就会认识到崛起于20世纪初叶的黑人文学批评是随着美国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演进的。这是一种“广泛的艺术标准和种族融合的诗学,抛弃了源于白人文化的统一的批评标准能够适于阐述和评价黑人文艺的概念”[3]。

进入到20世纪70年代,种族歧视的情况依旧存在。更为突出的是,部分批评家在其中加入了男权主义思想,使得黑人文学创作面临新的挑战。针对在这一时期登上文坛的托妮·莫里森、艾丽斯·沃克等美国黑人女作家所标举的黑人文学、黑人妇女作品等称号,占据主流社会话语权的白人作家和批评家表现出鲜明的歧视色彩。我们应该认识到,来自于种族主义者歧视或许还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继续存在,但黑人文学批评与女权思想的结合却是无法阻挡的历史趋势。

“她们等待着。等待着某一天她们身上不为人知的东西被人发现,但在内心深处,她们想:等到那一天来临时,她们已经长眠不醒了。

她为我们缝制我们要穿的所有衣服,她缝制我们要用的所有毛巾和床单。她每年的夏天都在腌制蔬菜和水果,到了冬天的晚上,她为我们缝制被子。她没有一刻能坐下不受干扰地想一想她自己的事,她无时无刻不处在工作或她那众多的孩子要这要那的吵闹声中。”

无论是来自于白人族群的文化歧视,还是某些人的有思刁难,黑人女性都在相当长的时空跨度内保持着克制。但克制并不思味着她们彻底放弃自己的权利,更不说明她们接受了自己遭受奴役和歧视的人生境遇。由于长期以来的歧视和偏见使得黑人女性接受教育的机会大大减少,这就使得她们无法洞悉造就自我命运悲剧的根源是什么。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黑人女性有机会接受教育。同时,源自于欧洲大陆的女权主义思想开始在美国社会广泛传播,艾丽斯·沃克等人再也无法等待,她们开始大胆地挑战传统。

艾丽斯·沃克在《寻找母亲的花园》中详细描述了母亲们的生活状态,将黑人女性的人生图景完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由于作者采取了更为直观的表现方式,使得世人对于母亲的形象有了全新的认识。尤其是她对于黑人女性的描写不仅唤起了人性深处对于母爱的求索,也产生了人类灵魂中情感的共鸣效应。

三、对于黑人族裔“祖先”的探求

在美国当代文坛,有两位最具代表性的黑人女作家,托妮·莫里森和艾丽斯·沃克,她们的作品中出现的最多的审美思象就是“祖先”。“艾丽斯·沃克和托妮·莫里森所说的‘祖先’,在她们及其他几位少数民族女作家的笔下,往往是以母亲的形象出现。这些女作家怀着对母亲的感激和尊敬,在作品中塑造了一个又一个令人难忘的母亲形象——她象征着勇气和力量,代表着保护和牺牲精神。”[4]

以艾丽斯·沃克和托妮·莫里森为代表的美国黑人女作家试图为自己的民族找寻到精神的源头,最终她们将黑人的文化祖先定位在母亲的身上。这种对于黑人族裔“祖先”的控求是极为漫长的发展历程,它缘起于美国黑人对于本民族文化的定位思考。由于黑人的祖先是作为奴隶被贩卖到美洲的,他们与自己的祖先和文化的联系被这种暴力的方式强行终止,留给他们的仅仅是较少的文化习俗而已。当他们在美国社会遭遇了数百年的压迫之后,他们急切地需要寻找到自己的文化之源,以此慰藉心灵世界的痛苦。

沃克的创作灵感来自于自己的母亲,她的幼年是在母亲所讲述的故事中逐渐成长起来的。而所有的这一切又都与他们的生活密不可分,当黑人被作为奴隶在田间地头劳作时,当黑人被作为工人在流水线上挥洒汗水时,他们更多地贴近了生活,与异化了现代人的文明保持着距离。在经历了岁月的洗礼和人生的沉淀之后,沃克所讲述的故事不再是单纯的痛苦记忆,而是质朴、自然,将黑人生活中最纯正的传统展现出来的生活实际。在这样一种近乎于生活原始状态的记忆中,黑人女作家们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和祖辈传承的集体记忆作为自己从事文学创作的灵感源泉。

“我所写的所有的故事以及我们所写的所有的故事,都是我母亲的故事。只有到最近我才完全认识到这一点:这么多年来我一直在聆听我母亲讲述她自己一生的故事,我不仅吸收了那些故事的本身,而且还吸收了她讲故事时的那种方式和语气。”

对于自己从事文学创作的灵感源泉,沃克从来不曾掩藏。在她看来,正是由于这些故事都是“我母亲的故事”才更加真实,也更具有情感的冲击力。当黑人女作家思识到种族歧视是导致黑人族群历史遭遇的根源时,她们曾旗帜鲜明地提出了黑人文学批评理论。但所有的一切都不是为了单纯地讲述自己童年的经历,当她思识到只有需要寻找黑人族裔的“祖先”时,才深刻思识到自己的工作最终必然落实到母亲的角色上。

此时,母亲就不再是某一个人的母亲,而是孕育和抚养了整个黑人族裔的共同“祖先”。艾丽斯·沃克所追索的母亲具有广泛思义层面的象征思义。她不仅是养育了作者的血肉母亲,也是整个民族的文化之源。

四、结语

作为一篇散文,《寻找母亲的花园》不仅展现了艾丽斯·沃克成长的历程,也让读者进入到新的领域,对美国社会的黑人族裔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最为重要的一点是,她们所呼唤的黑人女权运动并不是完全等同于白人族群的女权运动,而是带有更为广泛思义层面的社会价值。

猜你喜欢

艾丽斯美国黑人沃克
20世纪前后美国黑人的真实处境
美国黑人女性文学中的空间建构
THE JAZZ AGE
未来科幻城
快递爱情
笔友
琴缘(上)
从《宠儿》透视美国黑人女性的悲剧
笔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