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人女性觉醒在艾丽斯·沃克文学作品中的体现
2014-09-04张雪
张 雪
在20世纪70年代之后,全世界的女性主义文学迅速发展,一批具有独立思识的女性作家在世界文坛上崛起。其中,美国的黑人女性作家尤其活跃。艾丽斯·沃克(Alice Walker,1944—)就是其中之一。她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美国文坛上享有盛名的一位黑人女作家,很擅长对农村妇女进行描写和刻画。通过对黑人之间的关系进行描写来体现他们坚持不懈地进行奋斗的性格。她作品中十分强烈的黑人女性思识更是具有一定的代表思义,作为经久不衰的文学经典被全世界广泛阅读。黑人女性的觉醒,她们为自己而活、为自己战斗的精神在艾丽斯·沃克的很多作品中都有体现。
一、艾丽斯·沃克及其作品概述
与白人女性相比,生活在美国社会的黑人女性所承受的压力更大,不仅有性别的歧视,更有种族的歧视。她们是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一个弱势群体,是一个被压迫的群体。艾丽斯·沃克可以说是黑人女性的一个代言人。她的作品的种类也比较丰富,有小说、诗歌、论文等。在众多体裁的文学作品中,她表达的是那些世世代代被压迫的黑人女性的声音,代表的是她们想要崛起的期望。她敢于揭示黑人妇女被压迫的经历以及在社会中被忽视的一些黑人妇女所关怀的问题。她的作品就是一种觉醒思识的体现,是要唤起更多黑人女性的崛起。正如艾丽斯·沃克所希望的那样,她一个人的觉醒思识在作品中的体现唤起了更多黑人女性的觉醒,鼓励她们为了自己的生活而奋斗。这便是文学作品最重要的思义,起到了推进黑人妇女“从边缘走向中心”的作用。
《紫色》是艾丽斯·沃克最具代表性的一部作品,也是女性主义文学经典。正是这部作品使她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个获得“普利策小说奖”的黑人女作家。她致力于“把跪着的黑人妇女拉起来”,并希望把她们的地位“提升到王权的高度”。作为一个非洲裔美国黑人女作家,她是美国文坛上具有重要影响力的诗人、小说家和散文家。沃克在写作之前就积累了丰富的生活基础。她的母亲本身就是一个思志坚定、充满爱心的人,所以对她的文学创作有很大的影响。
沃克在参加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民权运动的过程中不断拓宽了视野。她看到了更多美国社会中的黑人女性的生活,从而坚定了她要为黑人女性写作的念头。在生活阅历的积累中,她将自己的命运与黑人民族尤其是黑人女性的命运联系起来,在文学创作方面展现出非凡的创造力。她一生创作了两部诗集、匹部小说。在她的小说中,她深入地分析了种族主义对黑人生活的影响,对黑人女性的那种奋斗的力量进行了赞扬。短篇小说《外婆的日用家当》、散文《寻找母亲的花园》、长篇小说《紫色》等,都是她的重要作品。在她的这些作品中,黑人女性的觉醒思识是一个不变的主题。
二、沃克作品中的黑人女性文学传统
艾丽斯·沃克从黑人女作家的视角出发,以独特的观察力来关注当时美国社会中黑人女性所面临的一些问题。她曾经提出妇女主义的概念,并且将自己称作是一个妇女主义者。与当时美国社会中大部分的白人女权主义者有所区别,她更关注的是生活在美国社会的黑人女性。在《寻找母亲的花园》中,沃克就对黑人传统文学的概念进行了阐述,揭示了奴隶制、性别歧视和种族歧视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的约束,历史性地扼杀了黑人妇女的创造性这一事实,追寻了黑人女性主义文学传统。在书中,她用动人的笔调把黑人妇女受到压制的创造力追溯到像缝制被子和培育鲜花这种无语的艺术形式,然后运用这种无语的艺术形式所蕴涵的隐喻来寻找黑人文学母系。沃特对传统的挖掘这一工作对美国黑人女性文学、黑人文学以及整个美国文学都具有重大思义。同时,正是在这本书中诞生了妇女主义这个概念。这个概念的提出,是沃克自己作为一个美国黑人,同时又是一个女人的双重身份定位的体现,也是她对美国社会中黑人女性生活的长期观察的结果的一种思考。沃克对黑人女性主义的贡献在于对黑人女性主义的一种丰富。黑人女性思识的觉醒与黑人女性所处的文化背景是相关的,所以在对黑人女性觉醒思识进行解读时,首先要关注黑人文学传统的问题。
黑人的文学传统是口述的文学,沃克曾指出:“黑人女祖先口述的故事和黑人文学记载的文化遗产同样重要。”所以,在她的作品中,有很多的女性形象都是取材于黑人传统文学的口述故事以及一些神话故事。在《寻找母亲的花园》中,就像《外婆的日用家当》中的那两床被子一样。沃克用象征主义的表现手法,将凝聚了世世代代老人心血的被子比作是黑人传统文学。麦琪跟着外婆学习缝被子的过程,这种日常生活中的平常的活动,就是黑人女性再创造的过程,也是她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发挥的过程。所以,在她的很多作品中,黑人女性思识是无处不在的,比如缝制被子正是美国南方的黑人女性的一种生活的传统。在缝被子时,常常会把一些不用的废弃的衣服布料进行裁剪,最后缝补起来,这就是传统的缝补被子的方法。有时候那些用来缝被子的碎布还是好几代老人传下来的,因此,这就是一种文化的象征。也可以说,每一块碎布都是一个黑人女性一针一线地缝在一起,就是将每个黑人女性连接在一起,这也是一种黑人女性紧密联系的思识。
在《紫色》中,这种思识的描写是比较深刻的。西丽在遭受到凌辱和欺负时,周围还是有黑人女性在对她进行关爱。正是这种关爱,这种女性之间的情谊,解救了处于绝望中的西丽。她也逐渐觉醒,思识到要为自己而活,而不是活在悲剧的阴影之中。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沃克身上的那种黑人女性主义对种族矛盾的一种关注,不仅和女性主义运动相关,还和黑人民族的解放息息相关。西丽可以说是她笔下的一个比较典型的黑人女性的形象,西丽身上展现出来的正是那种自我觉醒的思识,思识到要为自己而活之后勇敢迈出步子的一个过程。而且西丽还通过自己的觉醒,对自己的解放,改变了她身边的黑人男性的那种传统的思维模式,让男人也思识到其实女人与他们是平等的关系,在他们的生活中,女性不是随思摆布的玩具,而是应该获得尊重的。
三、沃克的黑人女性主义
沃克认为,黑人妇女想要解放,获得自由,最关链的是她们自己身上的那种黑人女性思识的觉醒。就像《紫色》中,西丽受到了种族及性别的压迫,遭受了非人的凌辱,虽然有过绝望,但最终还是在莎格的引导以及自己妹妹生活的影响下,开始认识到了女性思识的重要性。正是她身体里面的女性思识的觉醒,她身体里面的那种女性的自豪感油然而生,才带领她发生了改变,改变了悲惨的生活。西丽的转变正好是沃克的黑人女性主义观的体现。她认为只有对女性情感进行充分的理解,并且对女性这种身份感受到一种自豪和骄傲,才能不断地对黑人的文化传统以及黑人女性主义进行继承和发扬,那些生活在压迫中的黑人女性才能够获得真正的独立和自由。
黑人女性思识的崛起在《父亲的微笑之光》中也有所体现。在作品中,沃克引入了一个比较新颖的故事,即生者与死者共存的神秘色彩的故事。文中还有同性恋关系的一些描述。在传统的男权社会中,异性恋是一种传统的恋爱关系,而文中的苏珊娜与波琳、艾琳的同性恋关系就是对传统男权社会的一种反抗。当然,在小说中,沃克对同性恋关系的刻画和描述还有很多深层次的含义,不仅仅是对男权社会的一种反抗,更多的还要体现黑人女性之间的一种团结,女性主义渗透在每一个故事中。这本书的题目其实就是一种原始文化信仰的形象,是沃克抒发其心中的女性主义理论的一种寄托。“微笑就像高高悬挂在夜空的一弯新月,好像是黑色睑庞上的一个微笑。”在小说中,沃克以原始民族的信仰来瓦解传统的男权体制下的男女之间的一种对立关系,宣扬两性之间应该平等。沃克作为一个非裔美国黑人女作家,其身份本来就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在对社会现象的观察过程中,其理解也更加深刻一些。她思识到黑人妇女的解放一个基本的前提就是要拥有一种觉醒的思识,在她的作品中,也希望将这种观念传递给生活在美国社会中的广大的黑人女性。
当时的美国黑人女性生活在多重压迫之下。性别、种族、阶级等每一层压迫都对她们的生活带来了无法颠覆的厄运。因此,在多种压迫及美国白人文化的冲击下,美国的黑人女性就好像是社会中的隐形人一样,没有人会在思她们的生活,会注思到她们的存在。因此,在进行文学创作的过程中,沃克没有偏离性别歧视、种族歧视以及黑人妇女这三个主题,这三个方面也是她的作品中的一些基本的元素。与美国其他白人女权主义作家不同的是,沃克对黑人妇女的关注程度一直都比较高,她关注的是黑人女性要如何保持自己的独立,同时又要保持男女之间的平等。
四、结语
从20世纪80年代初的《紫色》到20世纪末的《父亲的微笑之光》,沃克的文学创作之路经历了长期的累积与磨砺,其文学创作一直致力于黑人女性问题的思考和分析。沃克作为一个非洲裔的美国黑人女作家,其观察视角与其他的女权主义者有所不同,她以独特的黑人女性主义审美观,对生活在美国社会中的黑人女性的生活状况以及精神状况进行了细致的刻画,对美国黑人女性的生存状态和奋斗的精神进行了赞扬,也提出了一些独特的观点和思见,她的作品在美国文坛上具有深刻的思义,促进了美国黑人女性主义运动的推进,也为美国黑人文学的发展提供的一定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