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教学创新能力的培养
2014-09-03陈秀英
陈秀英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3-0058-02
创新教育已经成为新时期教育改革一个重要话题。目前相当一部分学生解决常规问题比较熟练,而解决非常规问题的能力比较弱,所以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处于迫切需要状态。所谓“创”就是打破常规;“造”就是在打破常规的基础上产生具有现实意义的东西。如:方法、理论、产品、事物等。“新”随“造”出。时代的发展需要很多新的东西来取代旧的,而新的东西起源于创新的人才,现在的学生就是将来的人才。由国家教育部主持制订的《数学新课程标准》已将创新教育作为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加以实施。要把学生培养成对社会有用的创新型人才,在数学教学中开展创新教学就显得十分重要。
一、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
创新能力关系到民族的兴衰,创新要靠人才,人才来源于良好的教育。因此,开展创新教育活动,不仅要求教师随时拓展自己的知识量,同时还要求改变对学生的评价标准。评价学生的首要标准应看这个学生是否具有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能力。而不该把其获得知识的多少放在首位。我们应正视学生各方面的差别,努力发现每个学生的天赋特长。
二、激发学生兴趣,多方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兴趣是一种带有情感色彩的认识倾向,它以认识探索某种事物的需要为基础,是一种认识事物,探索真理的重要动机。良好的兴趣、爱好能激发人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推动创新能力的发展,从而取得创造性的科学成果。陈景润的中学数学教师曾向他的学生介绍了200多年来难住无数数学家的问题,并激发学生们的高度兴趣。从此,陈景润开始了摘取数学皇冠上明珠的万里长征。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首先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用兴趣吸引学生去思考、探索、创新。
三、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教学首先要解放学生思想,让他们敢想、敢说、敢干,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方法之一就是赞扬他,将他的优点放大、升华,让他充满自尊地成长。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发展,当然离不开知识和经验的积累,作为教师,不要把眼光老盯在某些成绩优秀的学生身上。要多把注意力投向中等生和后进生,使学生真正从内心里爱学数学,让他们在实践中品尝创新与成功的乐趣。
四、讲方法,多设疑,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疑问是思维的火种,是创造的动力。教学中,当学生的兴趣被诱发出来时,要不失时机地提出一些具有思考价值和启发意义的问题,激发学生去思考。课前精心设计疑问,问题提出后要留给学生思考的余地,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从而引出问题的突破口。
五、鼓励学生质疑,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创新精神是指推崇创新、追求创新,以创新为荣的观念和意识。创造性思维和培养离不开创新精神,而创新精神的培养需要独立思考,提出问题的环境。引导学生形成独立思考、大胆质疑的个体自信心理品质,这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前提。教学中,对学生提出的异议或即使是错误的观点也要采取尊重、宽容的态度。
六、引导学生创造性地学,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创新
教学中,要时刻注意学生在学习中的创新意识和行为,要及时引导学生创造地“学”。这是教师创新的体现,也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教师运用有效手段,引起学生认知矛盾和冲突,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探求欲望。鼓励学生打破常规,标新立异。引导学生善于合作,取长补短。
七、多设开放性问题和探索性问题,培养学生开放创新性的品质
探索性问题是指条件具备,结论未知而需要学生进行探索、猜想并加以证明的问题;开放性问题是指条件不充分,结论不唯一的问题,其特点是答案多样性,设计此类题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时代和素质教育对教学的呼唤。
八、让学生在课外活动中“发现自我,展现自我”
创新能力的培养,除了以课堂为载体,通过课外活动来培养也是一种重要形式,教师应多设计一些课外活动,并鼓励学生人人参加,让学生有机会尝试新的体验,对于有兴趣的事物作进一步的探索,获得更多的新知。
九、在失败中磨练意志,培养创新能力
“创新”的道路不是平坦的,而是崎岖、坎坷,布满荆棘,教师应鼓励学生在失败中吸取教训,从失败中获取经验,不能让失败成为阻力,而是变失败为成功的动力。
在教学过程中,只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出发点,以素质教育为核心,就能较好地提高学生素质。中学数学之中本身蕴含着不少创新性、探索性资源,教师要注意研究,多从创新方面去培养学生,在数学教学中从思想认识方面,从习题练习方面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另外,我们还可以联系中学数学实际,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研究性探索教学活动,还可以组织创新型教学报告会,启发职业学校学生的创新意识。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多种多样,而且互相连贯、互相促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认真总结、探索,为社会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
(责任编辑 易 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