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情境创设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及方法
2014-09-03许飞程毅荣
许飞+程毅荣
【摘要】所谓情境创设,笔者认为,情境创设是通过声像、模拟表演、再现生活等方式营造一种氛围,以便于让读者、观众更好地理解作品的一种教学方法。情境创设在语文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情境创设;语文教学;作用;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一、情境创设易调动感情、点燃激情,便于更好的调动感情
只有身临其境,才能更好地调动感情,激起内心的感情共鸣。语文教学,要想让学生对一篇文章(尤其是一些感情色彩较浓的文章)理解透彻,知文意、识文理、悟文情,就必须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在亲临的氛围中,走进作者心田,领悟其内心情感。但并不是所有的文章都能通过文字就能让学生身临其境的。那怎样能让学生身临其境呢?例如:魏巍的《我的老师》这篇课文,如果我们只单纯要求学生去读课文,根据书中的情节去理解老师对学生真挚的爱,学生肯定很难真正理解。这时,我们可以通过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再现生活,为学生创设与老师相处的情景。如让学生想一想老师在为你排除纠纷时,老师是怎样做的,你怎样看待老师的行为;当老师嗔怒于你时,你会怎样做;老师手把手地教你写字时,你内心会涌起怎样的感情。学生只要一回忆自己的亲身经历,自然就理解了蔡老师对她的学生那份真挚而又无私的爱。
二、情境创设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性思维
并不是所有的文章都能借助多媒体辅助工具、模拟表演等手段来进行情境创设的。有些特别的文章,我们只能通过让学生去大胆的想象来创设情境。比如:我在教孟浩然的《过故人庄》这首诗时,为了让学生体会出诗人对农村生活的喜爱以及诗人与主人的深厚友谊,我让学生去大胆地想象诗人与朋友“把酒话桑麻”时的情景。他们除了“话桑麻”,还说了些什么?诗人为什么还要“还来就菊花”?学生思考后,有的说:“诗人还与主人说起了今年风调雨顺,是个丰收年”;有的说:“诗人与主人谈起了往事”;还有的说:“诗人不请自来赏菊,说明他爱菊花,同时也说明他以前也许与主人一起饮过菊花酒”等。这样,学生通过充分地发挥想象,既培养了他们的想象力与创造性思维,又更好地理解了诗文。
三、情境创设可以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与口头表达能力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熟悉课文、理解课文,老师有时让学生把文章中的某一部分或全文表演出来,这种表演本身就是一种情境的创设。与前者所不同的是,这里的情境创设既不是联系生活进行回忆,也不是借助生活进行想象,而是亲自参与、身临其境。这种身临其境会让学生对文章更加熟悉、理解。例如:教《白毛女》一文,可让学生先预习课文,在对文章初步理解的基础上,由科代表组织学生分配角色、排练,然后用一节课表演。学生排练的过程就是一个对文章熟悉、理解的过程。而表演又是一个感染其他学生的过程。不管是“表演者”还是“观众”,都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无疑是一堂很生动的课,要比老师抽象的讲解效果好得多。学生在表演时,不仅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提高了口头表达能力、组织能力等。
那么,怎样进行情境创设呢?笔者认为有以下一些方法:
1.借助各种媒体进行情境创设。
比如:为了营造悲伤氛围,可放一些伤感的音乐;为了突出欢乐的气氛,可放一些轻快的音乐。再如,上《热爱生命》这一课,教师可放一段婴儿出生的录像,让学生通过亲眼看到婴儿出生的艰难来认识生命的来之不易,从而珍惜生命、热爱生命。另外,还可借助一些图画、实物来进行情景创设。
2.通过学生模拟表演进行情境创设。
这一种方法适合于一些故事性很强、具有可表演性的课文。比如戏剧、小说片段,这类课文完全可以先让学生预习,再由学生组织排练,最后将课文以课本剧的形式演出来,演完后让学生评价是非得失。这样学生既在表演时熟悉了情节,塑造了人物,初步理解了文章,又在评价中进一步明晰了文章的主旨,理解了文章。
3.发挥想象力进行情境创设。
想象可以穿越时空,可以再现历史,甚至可以再造“历史”。因此,我们可以借助想象来弥补课堂教学受时空限制的不足,来借助想象与古人谈心,与文豪对话,来领略曾经的惊心动魄,感悟伟人的至情至性。
4.用生活实例创设情境。
经历过,才会感动过。文学创作总是源于生活,作者的思想、情感往往都是对生活真实的写照。因此,作为读者,只要我们能设身处地地去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以己之感悟彼之情,我们就一定能真正的去理解文章的主旨,领悟作者的情感。
5.朗读来创设情境。
朗读是很好的一种表达情感的方法。特别是一些感情色彩浓、有气势的文章,尤其适合用朗读来创设情境。朗读分为集体朗读、分角色朗读、个别读等方式,根据具体的文章来选择。如像《安塞腰鼓》一文,因文章排比句较多,感情又气势磅礴,所以适合集体朗读。《一个都不能少》一文,因其感情真挚,催人泪下,所以适合采用分角色朗读。不管是哪一种,都可以很好地调动学生的情感,营造氛围,便于更好地理解课文。
(编辑:龙贤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