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追寻阅读之美—初中语文“诵读欣赏”指导策略研究

2014-09-03仇贵宾

课外语文·下 2014年8期
关键词:阅读指导实施初中语文

仇贵宾

【摘要】诵读欣赏是初中语文新课标所开辟的一个新专栏,诵读欣赏指导是教师的基本责任,增强诵读欣赏的指导力度和效果,有助于拓宽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初中语文;诵读欣赏;阅读指导;策略;实施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苏教版初中语文新课标共收录了35篇诵读欣赏附录课文,其中诗词类大多又收录了2-4篇诗文,近百首古诗。诵读欣赏专栏的设立旨在提升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但从目前初中语文教学现状来看,许多教师对诵读欣赏课文的指导阅读不够重视,所投入的指导力度不足,导致诵读欣赏课文的教育功能减退,缩减了学生增长知识的路径。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师应树立起重视诵读欣赏指导阅读的基本理念,注重采用多种途径和多元方法指导学生阅读。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并提升初中语文教学质量。

一、培养学生的阅读技巧

阅读也需要技巧,面对一篇文章、一首古诗或一本好书,如何读、怎样读才能增长自己的知识?对于初中生来说,技巧恰恰是他们最为匮乏的。因此,教师应首先培养学生的阅读技巧,其次才专注于教会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在对学生进行阅读指导时,教师应教会学生在阅读前首先对文章进行分类,不同的类别选择不同的阅读方式[1]。如诗词类,这一类型往往篇幅短小,字字珠玑,因此,在阅读时需要学生进行精读、细读和鉴赏阅读。苏教版初中语文诵读欣赏部分涉及了大量古诗,如《次北固山下》《过故人庄》《登岳阳楼》《蝉》《使至塞上》《登飞来峰》等等,都需采用这种读法,才能切实发挥阅读的价值和作用。而对于教材中所收录的少量文章类,如《两小儿辩日》《老人与海》(节选)《往事》等等,则需要引导学生读情感、中心思想以及引申阅读原著。总之,分类阅读能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阅读能力,拓宽学生视野,教师必须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只有这样才能切实发挥诵读欣赏的教育价值。

二、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

(一)解读价值根源

每一部有灵魂的文学作品都有其特定的产生背景,都是作者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以及文化环境下有所感悟,结合自身经历所创作出来的。当我们在阅读这些作品时,除了读文本,更重要的是读作品的内涵,读作者的意图。

如《老人与海》,课文节选于美国著名作家海明威的著作《老人与海》,是一篇流传很广且影响力很强的优秀课文。在阅读这篇课文时,笔者要求学生们不能把眼光仅停留在课文表面的层次上。即:一是读生活环境。文中“老人”的生活环境即是大海,而所谓的“大海”,其实正是老人一生生活的缩影。笔者要求学生在阅读时读出自己的感受,将自己充分融入角色,以“我”的视角,在阅读中体会“老人”的生活状况。二是读作者背景。文中的“老人”即海明威的朋友——古巴渔民格雷戈里奥·富恩特斯,他与海明威在近十年的交往中建立了深厚的友谊,而要读出这些内涵,就必须要进行拓展阅读,即在课外阅读与《老人与海》相关的资料。由此可见,读,并不是简简单单的一目十行,“读”的内涵也很广阔。只有首先能够读懂课文的文化背景,才能掌握作者的写作意图,而只有读懂作者的写作意图,读出其中的人文精神指向,才能体现出“读”的真正意义。

(二)读懂作者心理

在中学语文教材的诵读欣赏专栏中,编者引入了大量的古代著名诗词,如孟浩然的《过故人庄》、李清照的《一剪梅》、辛弃疾的《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等等。在组织和实施阅读引导时,教师应当要让学生读出这些诗词作者的情感,力求引发学生与作者之间的心灵共鸣。要真正读懂作者的心理,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在课外进一步阅读作者的相关内容[2]。如从《别云间》一诗让学生去拓展阅读夏完淳的《狱中上母书》,让学生用心理解夏完淳作品所融入的情感,让他们通过拓展阅读夏完淳的生活环境、社会背景来对比自己当前的生活环境、社会背景,让他们从夏完淳笔下的情感与愿望中去寻找他们积极向上的精神,以此来加强自己对当前美好生活的认识,并加强他们的求学报国信念。

(三)引申主题思想 鼓励辩证思维

诵读欣赏中有大量的诗歌、小小说之类的作品,因为篇幅短小、情节简单,因此许多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时仅是对阅读方法稍作概括,即能让学生用简单的语言把握课文的中心思想[3]。但与诵读欣赏相对应的“名著推荐与阅读”部分,如《朝花夕拾》《格列佛游记》《水浒传》等等,对于这些长篇名著,由于推荐作品的篇幅较长,章节回目繁多,对于初中学生来说,要想让他们能够记住推荐作品中的思想精神,自主领会其中的人文精神指向,似乎无比的困难。因此教师在进行阅读指导时,可指引他们阅读文中的某一具有代表意义的篇章。如《水浒传》,可引导学生着重阅读这部作品的开篇,让他们对小说的产生背景有充分的了解。如此,一是作品本身的魅力可吸引他们继续阅读下去,二是可使他们在阅读时学会抓住文章的重点,使他们在阅读时能体会出主要矛盾,或是矛盾的来源,让他们学会从事物的正、反面去思考问题,读懂事物的两面性,而这,正是最基本的“辩证思维”。要能够让学生在学习中掌握,并能够运用到阅读和生活之中,从而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绝佳效果。

总之,对于教师而言,阅读引导是一项系统工作。只有不断拓展新的引导方法,指导学生有目的、有方法地读,才能切实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并发挥诵读欣赏专栏的教育功能,提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刘波纹.新课标下初中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的方法与策略[J]. 都市家教:下半月,2014(3).

[2] 钱学芬.浅谈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阅读理解[J]. 语数外学习:初中版(中旬), 2014(3).

[3]何智萍.培养初中生语文阅读能力的策略分析和探索[J].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4(3).

(编辑:龙贤东)endprint

猜你喜欢

阅读指导实施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浅析高中图书馆的阅读指导措施
新形势下高校二级学院教务管理优化路径探析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
刍议写景散文阅读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