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开别样红
2014-09-03钱露
钱露
我国数学家华罗庚曾经对数学与生活的关系做过精彩的描述:“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充分说明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源自生活,还要回归生活,最终应用于生活。数学问题生活化让能我们的数学课堂走出枯燥,处处开花,且花开别样红。
一、生活,激趣数学
小学生尽管年纪小,但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教师要尽量还原教材的生活本色,尽量从生活中引入教学。
【案例1】“计算三步”这节课要达到的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计算应用题的解题三步。
第一步——读:弄清题意,找出条件和问题。
第二步——想:分析题里数量间的关系,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第三步——算:列出算式,算出得数。
我是这样导入的:猜一猜老师的年龄。“如果老师不直接告诉你们我的年龄,你能从所提供的信息中推算出老师的年龄吗?”通过问题引导学生从多种角度展开,灵活选择条件进行解答。然后再展开本课例题:学校安排甲、乙、丙三个班种树,甲班种了36棵,乙班种的棵数是甲班的2倍,丙班种的棵数比甲、乙两个班种的总数少8棵。
(1)独立操作:你能找出几条信息。
(2)指名回答:这些信息可以解决哪些问题?
这节课,学生顺利地利用教师提供的信息进行发散思维训练,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学习的能力也得以提高。
二、生活,释疑数学
社会生活中有着许多与数学相关的活动。在解答数学题的过程中,教师如果能利用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稍作点拨,学生就会很容易地解决数学疑难问题。
【案例2】“体积和体积单位”是让学生了解并掌握体积单位和体积的意义。首先,要让学生认清楚体积的概念,教师可以通过接近生活的实验来完成。
实验1:演示乌鸦喝水的故事。先让学生看看量杯里有多少水,然后把小石块放入该量杯中,问:你有发现什么?说明什么?
师:通过实验,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
生:物体占空间。
实验2:教师演示(提醒学生注意观察):在两个量杯中放入同样多的水,然后把大小不同的两个石块分别放入这两个量杯中。
师:通过这个实验,你发现了什么?两个量杯中水面有什么变化?这意味着什么?
生:物体大的占的空间就大,物体小的占的就空间就小。
师(拿出三样东西:文具盒、火柴盒和书包):这三样东西哪个所占的空间比较大呢?哪个所占的空间又比较小?
引导学生得出:物体占空间有“大”、“小”之分,形成初步的空间概念。
师生经过共同探讨与归纳,得出结论:物体的体积是指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
本节课要突破的难点“体积的意义”,对于小学生来说十分抽象。教师可以通过第一次展示,使学生了解所有的物体都“占有一定空间”。接着,通过第二次展示,使学生在脑海里初步形成“空间有大有小”的概念,有利于学生最终构建“体积”的概念。
三、数学,回归生活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应该指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数学来源于生活,扎根于生活,但最终还是要达到应用于生活的目的,这便是叶落要归根。
教学时,教师要善于从现实生活中挖掘数学问题,使枯燥的数学课堂生活化,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生动活泼且富有个性的数学课堂,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实用价值,产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形成良性循环。
【案例3】学习“分类”之后,我让学生到社会中去调查,找出生活中有哪些地方涉及分类这个数学问题,它们又是怎样分的。
学生调查后汇报:
1.书店有分类:文学类,艺术类,工具书类,儿童类……
2.超市中有分类:生活用品,食品,学习用品,服装……
【案例4】学了正方形、长方形的面积后,我就让学生帮我们的教室铺地板。
算一算:如果用60cm×60cm的地板砖需要多少块?如果用80cm×80cm的地板砖需要多少块?如果用100cm×100cm的地板砖需要多少块?
这样就把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进行联系,不但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也提高了。
数学课堂生活化,让学生学会经常用数学的“眼光”看待身边的事物,让学生“愿意亲近数学、了解数学、谈论数学,对数学现象保持一定的好奇心”。这种“好奇心”不断得到发展,就会引导学生最终走进科学的殿堂。爱因斯坦说过:“教育应当使所提供的东西让学生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领受,而不是作为艰苦的任务去负担。”让数学课堂因生活化而花开别样红,变得更加生动多彩,成为学生乐于接受的宝贵礼物吧!
(责编 金 铃)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