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探究 体验感悟
2014-09-03马天红
马天红
实践探究是人类认识世界、创造世界的制胜法宝,让学生掌握实践探究的方法,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实现减负增效的目的。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实践探究的指导,关注学生的体验感悟,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建构,使他们感受到在实践探究中“做”数学的重要性。下面,以“千克和克”一课教学为例提些个人拙见,旨在引发大家新的谈论与思考。
一、实践感知,建构重量观念
“千克和克”的认识是枯燥单调的,表象很难建构,但它又无时无刻地融于我们的学习与生活之中,虽然“看不见”,却“摸得着”。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指导学生参与实践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体验1千克、1克的大小,建立1千克、1克的表象。
例如,课前组织学生进行拎书包的活动,引导他们初步建构轻、重的表象,使学生感受到物体有轻有重;课始组织“猜一猜”活动,让学生想象两袋同样大的红枣和大米谁轻谁重;接着安排“掂一掂”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验证猜想;最后安排学生读一读课本,深化猜想。感知物体的轻重,观察不是最好的方法,“掂一掂”“称一称”等才是有效的方法。如课中先安排掂书包、拎大米等活动,引导学生初步建立一般物体的重量;再让学生小组合作,掂一掂1千克的大米,建构1千克的表象;接着让学生掂一掂自带的物品,比较、体会1千克的大小,形成统一的观念;然后掂一掂课本、练习本或书包等物体,估计它们的重量与1千克的关系;最后用台秤验证,比一比谁的重量最接近1千克。
又如,教学“克的认识”一课,课前教师有目的地指导学生准备一枚2分硬币、几片羽毛、一些黄豆、图钉、乒乓球等实物。教师教学时组织学生进行“看一看”“比一比”“掂一掂”“称一称”等实践活动,增强他们对克的感性认识,引导学生建构克的重量观念。同时,组织称黄豆的活动,让学生数一数1克黄豆的粒数,深化对1克表象的建构。
再如,为引导学生建构克和千克之间的进率关系,教师课前准备好1克、10克、100克、10OO克黄豆,通过“看一看”“掂一掂”“称一称”等一系列的实践活动,促进学生重量表象的形成,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印象。
二、实践感悟,发展创新思维
“千克和克”一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形成清晰的认知表象,建构对应的重量观念,能够感受1千克和1克的重量,知道千克与克的具体应用。因此,教师要科学实施教材中安排的活动,让学生体验感悟,形成初步认识。同时,教师还要积极创造条件,组织学生参与估测、感悟等活动,让学生在估测活动中逐步建立数和量之间的有机联系,使学生在“量中用数,数中学量”。
例如,教师教学中组织“猜测、估算黄豆粒数”的游戏活动:“小组合作称好1千克黄豆,估一估,l千克黄豆大约有多少粒?比一比,谁的方法好?”然后让学生合作研究,共同探究1千克黄豆的粒数,激发他们的求异思维。学生得出以下方法:(1)用台秤称一称,先称出10克黄豆,数出有几粒,再推测出1千克黄豆的总粒数;(2)将黄豆大致分成10等份,数一数其中1份的粒数,再估算出1千克黄豆有多少粒;(3)用小杯子量一量1千克黄豆有几杯,数一数1小杯约有几粒(取整十数),推算出1千克黄豆的总粒数……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猜想推算出2千克、5千克黄豆的总粒数。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获得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深刻理解所学的数学知识,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思考、解决问题,发展了创新思维。
三、实践应用,培养综合素质
认识重量,就要了解其使用工具。读懂秤是一个人生存的基本技能之一,也是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不可缺少的知识。因此,教师可组织实践应用活动,促进学生知识的建构,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如设计模拟购物活动:四个学生为一组,一个学生当售货员,其余学生当顾客。安排购买1千克、2千克的黄豆或大米,先称出相应物品的重量,再尝试计算出价钱,并辨析付的钱够不够、要不要找零、找多少钱等。活动中学生了解了测量重量的使用工具,使他们牢固建立千克的表象,既训练了口算、表达、交往等能力,又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实践活动能使学生体验到数学在生活实际中的应用价值,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再如,教学“克与千克”后设计相应练习,有部分学生这样回答:“一个西瓜重4000(千克),一只大白鹅重5(克)。”面对学生的错误,教师先让其他学生说出正确的答案,再引导学生进行辨析与思考,使学生进一步感悟理解,提升思维水平。
生1:我的体重是28千克,比一个西瓜要重得多,所以西瓜4000千克明显不对,应该是4千克才合理。
生2:我们知道4粒黄豆重1克,一只大白鹅难道就只有20粒黄豆那么重吗?所以,一只大白鹅应该是5千克。
师:仔细思考一下,我们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错误呢?
生3:因为分辨不清1克和1千克到底有多重。
……
教师应当认真钻研教材,巧妙运用错误资源,让学生在找、辨、议、改等活动中讨论、反思,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深化,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实践探究,使学生通过亲身的体验,深刻理解所学知识,获得新的发展。
(责编 蓝 天)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