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教学中的方法及体会点滴
2014-09-03李娜
李娜
【摘 要】临床教学是医学生在心理上从学生向临床医师转变的桥梁,是基础知识向临床应用的过渡。我们认为在临床教学工作中应注意从医德教育,临床技能培养以及循证医学的启蒙入手,目标是使学生以良好的心态,完整的知识体系框架迎接即将到来的临床实际工作。
【关键词】临床教学 方法 体会
医学职业教育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实用性并具有创新意识,具有独立思维能力,在医学知识、医学护理技术、实践技能等方面具有较高素质和能力的卫生专业技能人才。其课程设置中的临床教学是医学教育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临床教学质量的好坏与医学人才的培养质量有着直接的关系。在医学教与学中,基础医学转向临床医学是一个质的飞跃,这将更加大临床医学的教学和学习的难度。那么,怎样才能够减轻难度呢?笔者通过这些年临床课的教学实践,有如下体会:
1不断改革和完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
1.1教学内容要与时俱进
教学内容的改革应随着医学领域的不断发展,特别是随着分子生物学研究技术的出现、发展和完善,人类基因组计划工程的不断深入发展,人们对疾病有了全新的认识,临床诊治和预防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人类疾病种类也日趋增加。另外,近年一些传染病暴发,如SARS、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等,现有的教科书和教学大纲已很难及时跟上现代医学的发展,因此必须紧密结合医学发展的动态来积极开展临床医学教育,这就要求临床教研室和教师必须根据这些变化及时更新授课内容和调整学时安排,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1.2教学方法的新尝试
1.2.1模仿相声,有声有色,导入新课。良好的开端就是成功的一半,导入新课要讲究艺术。在上新课时,学生对即将学习的新知识总有一种“新奇感”。恰当地利用学生的这一好奇心理,精心构思,根据教学内容设置一个良好的课堂教学开端,来吸引学生,取得事半加倍的效果。要求我们临床教学者,在精通自己的专业水平的同时,能够模仿相声演员,对一些常见病、多发病的典型症状表现得有声有色。如在学习《支气管哮喘》时,老师先模仿哮喘患者发出哮鸣音,并做相应端坐呼吸的动作,这样的开端,既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兴趣,又可体现本课时将要学习的内容,使同学们记忆犹新。
1.2.2启发式教学。“填鸭式”教学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给学生一桶黄金不如给予他获取黄金的能力。在病因及发病机制的教学中教师应概括讲述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使学生想一想应该怎样解决。在治疗问题的讲述中应将目前还不能解决的问题讲清楚,启发他们应该如何办,使他们感觉有不能解决问题的困惑,鼓励他们如何创新。
1.2.3图文(表)式教学。医学课程内容多、复杂不易记忆,使很多医学生感觉困惑。如果教师能将复杂的内容归纳、整理,分门别类,学生感觉条理性强,就比较容易记忆。这比以往的教学效果要好很多。
1.2.4巧用通俗易懂语言,增强记忆。想在医学事业上有所成就的医学学生,都应努力学好临床理论知识,但学习临床知识,大多需要记忆。我们老师通过认真钻研教材,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把书本中复杂的知识点编成“口诀”“顺口溜”,学生读起来朗朗上口,易于接受和记忆,同学们像记儿歌一样轻而易举地掌握了知识,学起来比较轻松自如,教师教起来省劲,效果也令人满意。如在学习《流行性出血热》时,将其临床特点及临床分期编成:高热三红似酒貌,三痛再加蛋白尿,上颚腋下出血点,休克少尿及多尿。心肌梗塞的定位诊断是临床课中的一个难点,而我在教学中将病理性Q波出现的部位编成口诀:V1、V2看前间,前壁V4和V3;L、I两导联,还有V5、V6是侧面;V7、V8看后壁,II、III、F观膈面(下壁)。这样不但容易理解,而且容易记忆,甚至终生难忘。
1.2.5形象生动的比喻,便于理解。授课之前,要对教学内容进行严密的思考,做周密的安排,在熟悉教材的基础上,明确哪些是重点内容,哪些作一般讲解。但学生对教师所讲的难点,重点内容,往往会产生迷惑不解,一知半解,甚至误解。这样,我们可用形象的比喻来帮助学生理解内容,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化,永存于学生的记忆中。如讲解肾功能衰竭代偿机制及分期时,可比喻在山顶有1000人施工为正常机体生理功能,而负责从山下向山顶工地运送食物的100人相对于维持正常肾功能的肾单位。由于受凉感冒,有25人发生疾病,那么运送食物的任务将由75人承担,这相当于肾功能不全代偿期;由于山路曲折,工作量大,过度劳累,又有25人发病,送饭任务则由50人承担,此时相当于氮质血症期;随后由于劳累又有25人发生疾病,这时送饭任务将由25人承担,这相当于肾功能衰竭期,由于送饭人员减少,山顶施工人员吃不饱,产生情绪,工作不认真,这相当于出现临床症状;随着送饭任务的加重发,又有15人生病,这时承担送饭任务的人不足10人,相对于进入尿毒症期,这必然导致山顶施工受阻(临床症状加重),甚至罢工(机体死亡)。这样一来,同学们对肾功能不全代偿机制分期理解不言而喻。
2运用参与式教学法
参与式教学法[1]是一种合作式、协助式教学法。要求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协作者和教学情境的创设者、学生活动的伙伴;学生不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自主学习的参与者,问题的发现者、思考者与解决者。运用参与式教学法的过程不仅是知识传授和技能培养的过程,也是智力开发和创造力生产生成的过程,情感涵养个性形成的过程,也是智力开发和创造力生成的过程,情感涵养和个性形成的过程,良好态度和习惯养成的过程。只有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才能加强学生内在激励,积极思考,享受学习乐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他们在活动中理解、掌握和运用所学知识,在活动中创造和发展,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
3多媒体教学在临床医学教学中的应用
作为课堂教学的辅助手段之一,多媒体课件能够形象、直观、动态地显示教学内容[2],以往教学中一些难以理解和讲解的内容,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引入了声音、动画和视频,给学生带来了身临其境的感受,使单调枯燥的内容变得生动有趣。从而摆脱过去的机械、呆板的学习方法,帮助学生扩展思维,增强课堂教学效果。endprint
4不断进行教学反思
所谓教学反思,就是对已经结束的教学过程进行回顾和总结,从中找出成功的地方和存在的不足。这种方法有利于我们不断地积累经验,及时地发现和弥补教学过程中的缺陷和失误,从而不断地提高我们的教学水平。“文无定法”,一篇好的教学反思,不可能是一个固定的模式,也不可能面面俱到。它的基本原则是有感而发,可以就某一细节谈自己的深刻见解,也可以纵观全局论证个人的创意和设想。
4.1 要总结教学过程中巧妙的引入,自然的过渡与衔接,令人回味的结尾。把这些积累下来,有利于今后教学过程中借鉴和运用。
4.2 要总结教学过程中突发的灵感和针对某一问题的巧妙做法。这些东西日积月累,就会使我们逐渐地实现从教书匠到教育家的转变。
4.3 要总结教学过程中师生配合默契的环节,记下教学双方的各自闪光之点。因为教学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的过程,双方配合默契,说明我们在备课过程中对学生了解的透彻,底码摸得清楚。记下这些,有利于今后在备课和讲课过程中继续发扬。
5要找出教学过程中的缺陷与不足
教学本身就是一种遗憾的艺术,完美无缺的课是不存在的。尽管我们花费了心血,进行了努力,缺陷与不足仍然在所难免。比如课堂的引入是否达到理想的效果,是否引起了学生的注意;教学过程的过渡是否自然,学生的思路能否跟上过程的变化;教学的结尾是否草率,或者是前紧后松,不能留下回味;教学内容是否完整,有无遗漏的问题;通过学生的表情看出有哪些问题还没有解决,通过巩固练习发现哪些问题还要进一步深化和充实等等。关键是我们要发现它、认识它、改变它。我们的教学能力就是在弥补缺陷和纠正失误的过程中不断提高的。
6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
教师是学生的一面镜子,学生是教师的一个影子。教师本身就是一本书,学生时时刻刻都是从他们身上学习。外在的规范再好,还需教师自身的努力。医学教育是个不断进展的过程,作为一名医学教师,应进行继续教育,不断更新思想观念和学习结构,刻苦钻研,学习相关学科的知识,随时了解国内国际最新最先进的医学动态,不断充实自己,教给学生最新最好的知识,培养出能够满足21世纪需要的合格的医学专业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王恒来. 参与式教学法实施体会[J].卫生职业教育,2011(1):66-67.
[2]马振勇. 多媒体技术在临床医学教学中的应用偶得[J].职业教育,2010(8):3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