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英语教师职业倦怠初探

2014-09-03周明明

教育界·下旬 2014年8期
关键词:职业倦怠英语教学

周明明

【摘 要】职业倦怠是一种消极的心理状态和社会问题,高职院校英语教师的职业倦怠情绪尤为突出,对教师本人带来了极为不利的影响,也极大地制约了英语教学工作的开展。本文从社会、学校和个人三个层面分析了高职英语教师职业倦怠形成的原因以及对策,得出结论:各个层面的合作可以有效地预防和缓解高职院校英语教师的职业倦怠感。

【关键词】高职英语教师 职业倦怠 英语教学

一、引言

职业倦怠是指人们因工作时间过长、工作量过大、工作强度过高而产生的一种身心俱疲的状态。教师职业倦怠,即教师在长期繁重的工作压力下经历的身体上的疲累及心理上的焦虑、厌倦感。教师的倦怠感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情绪衰竭,指教师容易出现情绪波动,不能积极地把控自身情绪,任由消极的情绪影响工作和生活;二是去人性化,指教师以冷淡、麻木、不友好的态度对待学生、同事及工作,教师只是消极地完成工作,很少关心学生同事的感受;三是低成就感,指教师感受不到自身工作的价值,认为自己无法给学生带来积极的变化,自身的才能无法得到施展,从而产生悲观情绪和无助感,进而失去工作动机。在教师队伍中英语教师容易产生职业倦怠感是有目共睹的事实。学生从小学就开始系统地学习英语,长期的哑巴英语应试教育使学生早已经产生了厌倦感,而进入高职院校的学生普遍英语底子较差,面对这样的情况,高职英语教师职业倦怠感与日俱增。

二、高职英语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

1.社会发展与教育改革带来的压力。随着全球化、信息化的发展,英语学习早已经不再局限于课堂,网络的普及为学生提供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多渠道的学习环境和轻松的学习氛围,这让长期处于应试教育中的广大学子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对传统的英语教学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同时,高校教学改革也在不断深入,传统的应试教育有待改革以适应时代的要求。最近,教育部将这几年专升本的部分院校改为职业院校的消息的出台也表明了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高度重视。为此,高职教育必须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应用型人才,适应社会多元化要求。然而,众多高职院校还是以大学英语四、六级等级考试的通过率作为对教师的评价标准之一,这使得国家倡导的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英语教师一方面要实行教学改革,努力培养学生的实际语言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另一方面却不得不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分析新的考试模式,以便给学生做好考试指导。学生对传统教学方式的厌倦和抵制,以及自身在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夹缝中的尴尬处境,都给教师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这也成为他们职业倦怠的原因之一。

2.学校体制改革对英语教学的压力。20世纪90年代以来,大学不断扩招,职业院校数量也猛增,各个高校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师资紧缺现象,为此,大班教学在所难免。而这违背了语言教学规律,不经过一定量的语言实际操练是很难掌握好这门语言的,而人数的众多大大减少了老师和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语言交流的机会。教学效果差,学生对课堂教学的不良反馈,以及教师自身为没能给学生的学习带来很大变化而产生的愧疚感都在无形中增加了教师的职业倦怠感。另外,高职院校教师的工作量大也是不争的事实。大部分教师每周都有14至20课时的教学任务,每年新生进校那一学期甚至更多,这使得教师备课、批改作业都异常繁重。另外,教师也承担着科研、考评以及评职称带来的重大压力。由于教学任务过重,教师能投入科研的时间和精力其实是相当有限的。然而为了评职称,他们不得不牺牲大量的休息时间甚至付出健康的代价来完成科研任务。并且,高校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要求既能胜任教学也能做好科研,既能成为教学名师也能做研究者。而教师在两者之间疲于奔命时,教学和科研都无法得出最好的结果,教师的个人成就感自然会逐渐丧失。此外,高校每年对教师的考评也是他们感到压力重重的原因之一。部分高校对教师的考核标准太单一,仅仅依据学生的反馈意见就做出对一名老师的评判,这让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大受打击,付出和回报的不对等加深了他们的职业倦怠感。

3.英语教师自身的原因。职业院校在最近几年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大量的英语本科毕业生也得以进入这类院校任职。他们大多没有经过专门的教师岗位培训,随着学生生源越来越优质、学校的管理越来越严格、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他们的工作能力受到了考验。有些教师自身语言专业能力不强,在课堂上无法有效地传达自己的想法;有些教师欠缺管理知识,无法驾驭整个课堂;还有教师不能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容易和学生发生小摩擦。这些都是职业院校英语教师欠缺专门系统的理论培训的表现。即便是从事了多年大学英语教学的老师,也可能是“一年教学经验重复了20次的教师”。时代的变化给教师提出了与时俱进的要求,自身不努力必然会产生强烈的职业倦怠感。另外,本科英语教师由于没有经过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对于如何做好科研没有系统的理论指导和实践经验,这也是他们要比研究生学历教师花费更多时间和精力、更加容易感到疲惫不堪的原因。除此之外,教师自身的人格特征也是职业倦怠感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有些教师天生性格内向,面对压力没有合适的途径排解,他们更容易陷入疲倦状态;有些教师生性好强,当期望没有达到时,又容易产生挫败感。

三、应对高职院校英语教师职业倦怠的对策

1.社会层面。国家对英语教学的改革应该要有更明晰的方向,既然高职院校是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方向,就应该多制定这方面的具体政策,明确到高职院校加以执行,不要让教师在两难中徘徊。同时,赋予高校更大的自由度,鼓励各校根据实际情况充分实现去行政化和学术治校,建立起合理有效的评价体制和激励体制,提供教师的职业满意度。另外,国家要采取切实措施,加大对高校的重视和投入力度,提高教师的经济待遇,改善他们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福利,让他们没有后顾之忧而专心于教学和科研。更重要的一点是全社会在关注英语教学和改革的同时,也应该多理解教师的难处,合理降低对英语教师的期望和要求,正确认识他们的社会作用和社会地位,构建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同时社会舆论应正确引导工作合理评价高职教师,为陷入职业倦怠的教师提供帮助和心理疏导。endprint

2.学校层面。鉴于高职院校英语教师普遍学历较低的状况,高校应该创造必要的条件,为教师提供进一步深造的机会,教师可以选择上培训班、进修学习、在职攻读研究生,或者考研考博。由于职业院校以市场为导向,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方向,所以高校应为教师提供顶岗实习的机会,鼓励教师去企业锻炼,积累语言实战经验,为适应英语改革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样在平时的教学中才能游刃有余,才能产生积极的教学效果,从而缓解压力,减轻倦怠感。另外,高校应适当减轻教师的教学工作量,可以聘请校外教师或者研究生担任部分教学任务;同时减少各种名目繁多的教学检查,有些只是走走过场,但是教师却不得不为了应付检查而加班加点,于学校是浪费资源,于教师是增加无谓的负担,造成压力,形成倦怠感。此外,高校应该为教师提供科研方法上的指导,创造学术沟通和交流的机会,培养学术骨干,为科研和教学起到示范作用,从而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一些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科研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高校也应该建立起公平的竞争和管理机制,对爱岗敬业、能力突出、为学院做出贡献的英语教师应该予以奖励,多教多酬,优教优酬;在职称评定方面标准也应该多元化,除了教师的论文,也应该把在教学中有突出贡献、指导学生参赛获得奖励等作为评定标准。学校还可以成立以骨干教师和优秀名师为带头人的课程小组,促进小组成员之间的交流和合作,解决青年教师在日常备课上课中出现的问题,帮助他们积累更多教学和科研上的经验,从而缓解他们工作上的压力,逐步消除职业倦怠感。

3.个人层面。首先,高职英语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专业能力,要多渠道全方位增加语言输入,不断锤炼自己的语言,不断更新语言的来源,保持语言的新鲜度和活力,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语言的有效输出,才能在课堂上游刃有余,才不至于在教学上力不从心,从而可以极大地减轻倦怠感。同时,英语教师也应该扩展自己的跨学科知识,心理学和教育学方面的知识必然有利于教师更好地了解自己和学生,有利于和学生进行交流,从而有助于课堂的管理和课堂教学的开展。教师也要学会自我调节,建立合理的期望值和自我定位,认清自己的优缺点,消除事业上不切实际的幻想;要正视遇到的困难,保持乐观向上的态度和奋发有为的精神;同时要用心去体会教学的乐趣,要学会把压力变为动力,变挑战为机遇;要构建和谐的家庭关系,多与家人沟通,寻求家人的理解和支持,以积极的情绪面对家人,享受和家人在一起的乐趣,这样才能获得更多的工作干劲和动力。更为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教师要有良好的心态,要有合理的目标计划,一步一步地克服职业倦怠,比如可以制订分阶段的自身发展计划,在行动中将计划付诸实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积累信心,学会管理好时间,学会释放压力,用积极的心态面对工作学习中的困难,有效预防职业倦怠感的产生。

四、结语

职业倦怠是高职院校英语教师无法回避的一个问题,它影响着教师的工作和生活,制约着整个高职院校英语教学工作的开展,如果不对其进行密切的关注和防止,将严重危害教师的身心健康和社会的进步。社会应为他们创设一个宽松的人文环境,在学校和自身的共同努力下,逐步克服职业倦怠心理。关注高职英语教师职业倦怠状况,研究其成因和对策,是各界人士共同面对的问题。创建和谐社会,需要各方面的通力合作,只有这样广大高职英语教师才能早日告别职业倦怠,重塑美好师者形象。

【参考文献】

[1]Maslach C.Jackson E,Leiter MP. Maslach. Burnout Inventory [M].Manual 3rd.Palo Alto: Consulting Psychologists Press,1996.

[2]束定芳. 外语教师与科研[J]. 国外外语教学,2002(1).

[3]王彬.高校教师的职业倦怠感成因及对策[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

[4]许海燕.大学英语教师职业倦怠现状的调查与研究[J].教育与现代化,2010(3).

[5]程晓堂. 英语教师职业倦怠情况调查[J].外语艺术教育研究,2006(12).endprint

猜你喜欢

职业倦怠英语教学
养老护理员职业倦怠研究进展
放射科住院医师职业倦怠研究进展
职业倦怠,别“倦怠”了家
合作学习在英语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初、高中英语教学衔接漫谈
Long的互动假说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扩展阅读之职业倦怠
精神科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相关分析
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中EGP+ESP模式的构建
医务人员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其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