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理工科高校学生干部政治效能感实证研究

2014-09-03王书菲王洪军孔庆林

教育界·下旬 2014年8期
关键词:效能辅导员群体

王书菲?王洪军?孔庆林

【摘 要】通过对辽宁省L大学学生干部参与学校管理的现状、态度和行为进行分析,以了解当前理工科大学学生干部的政治效能感状况。分析发现当前学生干部的政治效能感较高,同时对当前高校大学生参与学校管理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提出了思考。

【关键词】学生干部 政治效能感

1 政治效能感与学生民主管理

政治效能感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海外政治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是“当代民主理论”的核心概念,指个人认为其政治行为对整个政治过程能够产生影响力的感觉或者信念。学生参与校园管理既是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具体体现,也是提升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和公民道德素质的有效手段。那么学生参与校园管理的途径和效果如何,可以通过对大学生群体政治效能感的调查和分析得出结论。

2 问卷调查的设计与实施

2.1 调查的主体。本次调查选取了辽宁省的理工科高校L大学学生干部作为调查对象。

2.2 问卷发放和数据统计情况。调查共发放问卷576份,收回问卷576份,有效回收率100%。被调查者包括该校本科13个学院的学生干部,其中理工类学生376人,文史类学生121人,艺术类学生79人,理工科类占65.28%。男生309人,占53.65%,女生267人,占46.35%。从年级构成来看,大三年级168人,大二年级408人。因为高校的学生会学生干部仅由两个年级构成,大三年级任学生会主席或是部长,大二年级任学生会副部长。

3 数据分析

3.1 学生干部参与学校管理的现状。这一部分主要对L高校学生干部参与学校管理的现状进行了调查,通过问题6我们可以看出,45.31%的同学对学校管理表达过意见,证明学生干部群体对校园事务管理的参与率是比较高的。问题7中,对曾经参与过校园事务管理的同学的参与方式进行了调查。其中通过辅导员老师表达意见的占52.08%,超过了半数,证明辅导员群体是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一个主要媒介,其次为校长座谈会。通过新媒体留言参与校园管理的比例虽然只占10.24%,但新媒体留言的形式,极易造成新媒体事件的发生,在网络社会已然形成的今天,应该予以足够的重视。问题8,学生干部认为目前参与学校管理的事物范围“很多”和“一般”的学生占68.75%,证明L大学学生干部参与校园管理的范围还是很大的。

3.2 学生干部对参与学校管理的态度。社会心理学理论认为,态度对于行为具有较强的预测性,有怎样的态度就会引起怎样的行为。对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态度,学生持普遍赞同的观点,占83.33%。但当问到在学校管理中学生自身所处的位置时,又有28.99%的同学选择了被管理者。这种对自身的定位反映出学生缺乏对自身权利的了解,习惯于接受管理和服从指挥。问题12假设了一种情境来考察学生的参与态度,其中选择“自己不参与,也不关注别人的参与情况”的人数仅占2.43%,比例非常小。而选择“自己不参与,关注别人参与的情况”的9.03%的同学很值得注意。

3.3 学生干部对自身参与能力的认知。这一部分主要考察了学生干部内在政治效能感这一维度,由问题13可以看出,46.35%的学生干部对自己的参与能力表示肯定,明确认为不具备这种能力的学生仅占9.55%。表示不确定的人数占43.23%,这种不确定性与学生的自信心不足、缺乏实践参与经验都有很大关系。而在制约个人参与因素中“自身能力与知识水平”的欠缺占主要原因,其次是“时间精力有限”,这两点都是个人主观原因。客观制约因素“参与渠道不畅通”和“参与效果不明显”占28.65%。这反映出个人主观原因是制约内在政治效能感的主要力量,从一个侧面也看出L大学对学生参与校园管理的态度和手段是积极的。

考查学生利益受到侵害时学生的反应,也反映出学生对自身参与能力的肯定与否。在问题15中,13.89%的学生选择默默服从,13.19%的学生虽未表示反对,但也不服从。大部分同学选择了找辅导员和相关部门咨询解决,态度是积极的,体现了这部分群体内在政治效能感较高。

3.4 学生干部参与学校管理的途径。在对学生干部参与校园管理的有效途径调查中,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发挥学生组织的作用、吸收学生参与教学制定和学生管理的相关制度、召开座谈会。而以督导的形式参与校园管理,学生干部则普遍认为是参与效果最差的,仅占5.21%。参与制定政策和对政策的执行反映情况,是两种不同的途径。在政策制定之处就参与其中,学生显然认为这样的参与实效更强。

4 思考与总结

一是重视辅导员群体在学生干部参与学校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性。辅导员群体是学校管理队伍中一个很特殊的角色。一方面学校的各项政策都要通过辅导员这个神经末梢传达给每位在校同学,另一方面学生对学校事务的各种意见表达主要也是反映给自己的辅导员老师,辅导员群体是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一个主要媒介。

二是学生干部政治效能感处于偏上水平。相对于学校庞大的管理体系而言,学生作为单独个体去参与校园管理既是不便利又是不显效的,而以类似学生会这种学生组织的形象出现,参与效果更明显。

三是大学生参与学校管理是缓解学校和学生间冲突的有效策略。学生群体和学校间发生冲突主要是由于认识上存在的分歧,由不同群体间利益差异和沟通渠道不畅引发的矛盾。让学生群体参与到校园事务的管理中可以弱化引发冲突的原因,从而减少因信息不对称而发生的不必要冲突事件。

四是培养学生的参与能力,塑造参与型政治文化。参与校园事务的管理,既需要具备一定的素质能力,也需要成熟的民主参与意识。学校从教育人和培养人角度有义务为学生这方面能力的培养提供实践的机会,使学生参政议政的能力在实践中得到锻炼,道德责任感和民主法治意识得以养成。

【参考文献】

[1]王章佩,董良杰.政治效能感:解析大学生选举参与行为的一种视角[J].山东省团校学报,2009(1):5-8.

[2]张平,李国青.论政治效能感的作用机制及其培养[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55-57.endprint

猜你喜欢

效能辅导员群体
同时多层扩散成像对胰腺病变的诊断效能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充分激发“以工代赈”的最大效能
通过自然感染获得群体免疫有多可怕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唐代前后期交通运输效能对比分析
关爱特殊群体不畏难
特殊群体要给予特殊的关爱
校外辅导员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