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院127例地高辛血药浓度监测与结果分析

2014-09-03钟雄敏

中国当代医药 2014年21期
关键词:血药浓度药学中毒

钟雄敏

[摘要] 目的 探讨地高辛血药浓度的监测,促进地高辛科学合理用药。 方法 回顾性分析127例患者地高辛血药浓度的监测结果,观察其疗效。 结果 地高辛血药浓度<0.5 ng/ml者10例(7.87%),0.5~2.0 ng/ml者108例(85.04%),>2.0 ng/ml者9例(7.09%)。 结论 合理控制地高辛的血药浓度,制订个体化的给药方案,可达到最佳临床治疗效果,有效降低地高辛中毒率,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关键词] 地高辛;血药浓度;监测

[中图分类号] R96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07(c)-0172-03

地高辛是唯一进过安慰剂对照进行临床试验评估的洋地黄类强心药,不被人体内的CYP3A代谢,是临床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及心房纤颤、心房扑动时常用药物,疗效较佳[1-2]。由于地高辛治疗窗较窄,安全范围窄,其毒副作用大,且药效学和药动学个体差异明显,易引起患者中毒[3]。地高辛具有治疗浓度与中毒浓度在一定程度上相互重叠的药动学特性,所以导致患者易发生中毒反应[4]。必须在用药期间对地高辛血药浓度进行监测,以调整给药方案,保证患者安全、有效,为医生安全、合理用药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5]。本文通过对127例患者地高辛血药浓度的监测与结果分析,以合理应用地高辛,保证患者安全、有效、合理用药。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月~2014年1月在本院门诊及住院采用地高辛治疗并进行血药浓度监测的127例患者,其中男79例,女48例,年龄57~91岁,平均(71.5±8.3)岁。致病原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25例,风湿性心脏病19例,高血压心肌肥厚37例,先天性心脏病21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5例,扩张型心肌病10例。

1.2 给药方案

所有患者均服用地高辛片0.25 mg/片,首次给药根据患者病情给予常规剂量0.125~0.25 mg/次,1次/d或隔日1次,后续给药根据患者血药浓度进行适宜的调整。

1.3 样品采集

所有患者口服地高辛7 d以上达稳态血药浓度后,均于末次给药后8 h取静脉血2~3 ml直接送检验科,并由检验科的专职人员进行检测,减少误差,以年龄分组对测定结果进行分析。

1.4 地高辛血药浓度测定

采用荧光偏振免疫法(FPIA),通过快速血药浓度监测仪(FDXFX)进行分析。所有患者连续服用地高辛至血药浓度达稳态,于再次给药前清晨空腹采集静脉血2~3 ml并置于无抗凝剂的试管中,采集血样后4 h内完成检测。以4000 r/min离心5 min,吸取血清150 μl,用TDX测定其血药浓度。Dig标准曲线质量浓度范围0~4.0 ng/ml,若怀疑患者服药中毒应在出现中毒症状时采血,测其峰浓度。

1.5 地高辛中毒诊断标准

中毒情况判断标准[6]:①患者出现恶心、呕吐、腹泻、腹痛、厌食等胃肠道症状;②患者出现不能用原有心脏病变及其他原因解释新的心律失常症状;③患者出现头昏、视物模糊、黄视、绿视、视觉障碍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④当患者停用或者减量地高辛后症状及心律失常好转或消失。符合④同时符合①、②、③其中一条或一条以上者为中毒。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地高辛血药浓度监测结果

地高辛血药浓度<0.5 ng/ml者10例(7.87%),0.5~2.0 ng/ml者108例(85.04%),>2.0 ng/ml者9例(7.09%)。

2.2 不同年龄组地高辛浓度监测结果

地高辛的应用以老年人居多,年龄>70岁患者地高辛血药浓度较<70岁患者血药浓度高,血药浓度随着年龄的增大呈增高趋势(表1)。

3 讨论

地高辛是从毛花洋地黄叶中提取的一种二级苷,是临床上应用于治疗心脏疾病的强心苷类药物之一[7],也是发生药物相互作用最多的药物之一,因相互作用而出现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高达27%[8]。地高辛治疗指数低、安全范围小、药动学及药效学个体差异大[9]。不同患者口服地高辛后,血药浓度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由于各个患者的身体素质及免疫力不同,常规剂量对于一部分患者,可能达不到治疗疗效;而对于一部分患者,则将会导致药物过量中毒[10]。需及时监测地高辛的血药浓度,及时指导医生结合临床疗效观察制订个性化给药方案,能有效保障各个患者的疗效,减少和纠正中毒事件发生[11]。

3.1 地高辛血药浓度结果的分布

本研究结果显示,地高辛血药浓度<0.5 ng/ml者10例(7.87%),0.5~2.0 ng/ml者108例(85.04%),>2.0 ng/ml者9例(7.09%),说明本院对地高辛应用的患者总体较为合理。有研究表明[12],地高辛血药浓度范围在0.5~2.0 ng/ml时达到比较好的治疗作用,临床可获得较为显著的疗效,而不良反应的发生相对较小,还有效降低药物毒副作用;有效血药浓度范围内,地高辛药理作用与血药浓度之间的关系是呈现小剂量小作用、大剂量大作用的关系。毛小琴等[13]报道,地高辛中毒的发生与血药浓度有一定的关联性,可通过监测血药浓度来预防地高辛中毒的发生。朱春香等[14]监测地高辛其血药浓度可指导临床上给药方案调整、维持有效血药浓度、预防药物中毒。本研究与相关文献报道一致。

3.2 年龄对地高辛疗效的影响

年龄对地高辛有一定影响,由表1可知,老年人发生地高辛中毒的概率相对较高,随着年龄增大,地高辛血药浓度呈上升趋势,血药浓度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71~80岁组与60岁以下组地高辛血药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地高辛在体内约80%以原形从肾脏排泄,肾功能不全可使地高辛在体内消除延缓,致使毒蓄积诱发毒性反应,主要是因为中老年人随着年龄增大,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肾功能下降使肾脏清除地高辛的能力降低,半衰期延长,易在体内蓄积而发生中毒;老年人骨骼肌减少,肝血流量减少使地高辛代谢能力下降,老年人细胞的Na+-K+-ATP酶活性降低,对地高辛敏感性增高,易发生毒性反应;老年人肝血流量减少或肝功能异常,才导致使地高辛代谢能力下降[15]。所以,老年患者应用地高辛时就要根据其自身情况调整药物剂量,要随时监测其血药浓度,根据临床症状和血药浓度变化而相应地调整药物剂量,制订个体化的给药方案,提高地高辛的治疗效果,降低地高辛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总之,科学合理地控制地高辛的血药浓度,制订个体化的给药方案,可达到最佳临床治疗效果,有效降低地高辛中毒率,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史惠卿,胡婷婷,雍小兰.206例地高辛血药浓度监测结果分析[J].西南军医,2013,15(5):537-539.

[2] 欧阳苍鸿,谢娟.111例心衰患者的MDRI和CYP3A基因多态性与地高辛血药浓度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14,19(3):291-296.

[3] 朱翠平,刘俊.355例次地高辛血清浓度监测结果及影响因素分析[J].药学与临床研究,2014,22(2):171-173.

[4] 任红心,韩雷,赵宁民,等.地高辛血药浓度监测方法新进展[J].中国医药科学,2012,2(21):48-49,71.

[5] 盛高峰.地高辛血药浓度监测200例分析[J].山西医药杂志,2014,43(8):945-946.

[6] 周燕.地高辛血药浓度监测结果分析[J].北方药学,2013, 10(7):130-131.

[7] 赵文丽,张世俊.地高辛与常用药物的相互作用及用药策略[M].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2,12(5):447-450.

[8] 徐晓云,陈思丹,陈建南.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应用于地高辛血药浓度的测定[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27):104-105.

[9] 沈宏伟,张青莲,吴春美.老年患者405例地高辛血药浓度监测[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7):3437-3438.

[10] 王磊,沈纪中,葛卫红,等.基因多态性对地高辛代谢影响的研究进展[J].药学与临床研究,2014,22(1):72-76. [11] 王雪,王先坤,温彩兰.少数民族地区150例地高辛血药浓度结果分析[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4,34(8):639-640.

[12] 贾欣珠.地高辛血药浓度监测及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1,15(7):584-586.

[13] 毛小琴,贾雄飞,张渊.地高辛血药浓度监测与疗效及中毒情况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3,40(20):3813-3814.

[14] 朱春香,罗万慰,夏军,等.我院2011-2012年164例次地高辛血药监测浓度回顾性分析[J].中国药房,2014, 25(2):136-139.

[15] 王学彬,徐慧欣,黄瑾,等.地高辛血药浓度监测及病例分析[J].世界临床药物,2011,32(2):113-115.

(收稿日期:2014-06-24 本文编辑:郭静娟)

总之,科学合理地控制地高辛的血药浓度,制订个体化的给药方案,可达到最佳临床治疗效果,有效降低地高辛中毒率,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史惠卿,胡婷婷,雍小兰.206例地高辛血药浓度监测结果分析[J].西南军医,2013,15(5):537-539.

[2] 欧阳苍鸿,谢娟.111例心衰患者的MDRI和CYP3A基因多态性与地高辛血药浓度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14,19(3):291-296.

[3] 朱翠平,刘俊.355例次地高辛血清浓度监测结果及影响因素分析[J].药学与临床研究,2014,22(2):171-173.

[4] 任红心,韩雷,赵宁民,等.地高辛血药浓度监测方法新进展[J].中国医药科学,2012,2(21):48-49,71.

[5] 盛高峰.地高辛血药浓度监测200例分析[J].山西医药杂志,2014,43(8):945-946.

[6] 周燕.地高辛血药浓度监测结果分析[J].北方药学,2013, 10(7):130-131.

[7] 赵文丽,张世俊.地高辛与常用药物的相互作用及用药策略[M].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2,12(5):447-450.

[8] 徐晓云,陈思丹,陈建南.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应用于地高辛血药浓度的测定[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27):104-105.

[9] 沈宏伟,张青莲,吴春美.老年患者405例地高辛血药浓度监测[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7):3437-3438.

[10] 王磊,沈纪中,葛卫红,等.基因多态性对地高辛代谢影响的研究进展[J].药学与临床研究,2014,22(1):72-76. [11] 王雪,王先坤,温彩兰.少数民族地区150例地高辛血药浓度结果分析[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4,34(8):639-640.

[12] 贾欣珠.地高辛血药浓度监测及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1,15(7):584-586.

[13] 毛小琴,贾雄飞,张渊.地高辛血药浓度监测与疗效及中毒情况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3,40(20):3813-3814.

[14] 朱春香,罗万慰,夏军,等.我院2011-2012年164例次地高辛血药监测浓度回顾性分析[J].中国药房,2014, 25(2):136-139.

[15] 王学彬,徐慧欣,黄瑾,等.地高辛血药浓度监测及病例分析[J].世界临床药物,2011,32(2):113-115.

(收稿日期:2014-06-24 本文编辑:郭静娟)

总之,科学合理地控制地高辛的血药浓度,制订个体化的给药方案,可达到最佳临床治疗效果,有效降低地高辛中毒率,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史惠卿,胡婷婷,雍小兰.206例地高辛血药浓度监测结果分析[J].西南军医,2013,15(5):537-539.

[2] 欧阳苍鸿,谢娟.111例心衰患者的MDRI和CYP3A基因多态性与地高辛血药浓度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14,19(3):291-296.

[3] 朱翠平,刘俊.355例次地高辛血清浓度监测结果及影响因素分析[J].药学与临床研究,2014,22(2):171-173.

[4] 任红心,韩雷,赵宁民,等.地高辛血药浓度监测方法新进展[J].中国医药科学,2012,2(21):48-49,71.

[5] 盛高峰.地高辛血药浓度监测200例分析[J].山西医药杂志,2014,43(8):945-946.

[6] 周燕.地高辛血药浓度监测结果分析[J].北方药学,2013, 10(7):130-131.

[7] 赵文丽,张世俊.地高辛与常用药物的相互作用及用药策略[M].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2,12(5):447-450.

[8] 徐晓云,陈思丹,陈建南.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应用于地高辛血药浓度的测定[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27):104-105.

[9] 沈宏伟,张青莲,吴春美.老年患者405例地高辛血药浓度监测[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7):3437-3438.

[10] 王磊,沈纪中,葛卫红,等.基因多态性对地高辛代谢影响的研究进展[J].药学与临床研究,2014,22(1):72-76. [11] 王雪,王先坤,温彩兰.少数民族地区150例地高辛血药浓度结果分析[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4,34(8):639-640.

[12] 贾欣珠.地高辛血药浓度监测及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1,15(7):584-586.

[13] 毛小琴,贾雄飞,张渊.地高辛血药浓度监测与疗效及中毒情况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3,40(20):3813-3814.

[14] 朱春香,罗万慰,夏军,等.我院2011-2012年164例次地高辛血药监测浓度回顾性分析[J].中国药房,2014, 25(2):136-139.

[15] 王学彬,徐慧欣,黄瑾,等.地高辛血药浓度监测及病例分析[J].世界临床药物,2011,32(2):113-115.

(收稿日期:2014-06-24 本文编辑:郭静娟)

猜你喜欢

血药浓度药学中毒
西药房药学服务质量的提升路径及作用分析
真实世界中联用丙戊酸盐对奥氮平血药浓度的影响
皮肤科药房开展药学服务效果观察
口服中药汤剂常见不良反应及药学干预
艾滋病抗病毒治疗中开展临床药学服务的作用探讨
烟草可降低血中药物浓度
中毒
宫斗剧重度中毒
天哪!我中毒了!
《西游记》中毒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