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吉林省“节水增粮行动”项目实施的必要性

2014-09-03侯薇王倩吕萍曹磊

水利规划与设计 2014年4期
关键词:中西部项目区吉林省

侯薇 王倩 吕萍 曹磊

(1. 吉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 吉林长春 130021; 2. 吴江市吴江区水利局江苏吴江 215200; 3. 长春市康达智控电子有限公司 吉林长春 130000)

1 工程概况

吉林省“节水增粮行动”计划在2012年-2015年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面积900万亩,其中包括830万亩滴灌工程和70万亩喷灌工程,均为大田玉米灌溉。项目区分布在吉林省中西部最具粮食生产潜力的大安市、镇赉县、洮南市、洮北区、通榆县、前郭县、乾安县、长岭县、扶余县、宁江区、农安县、公主岭市、双辽市、梨树县、辽河农垦区等15个县(市、区)。

2 存在问题

2.1 灌排基础设施薄弱,支撑粮食生产能力低

吉林省灌溉排水基础设施现状与“建设现代化农业强省”要求差距还很大,主要原因是大部分灌溉基础设施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经过多年的运行,大部分工程已逐步进入老化期,供水保证率低,效益衰减严重,现有灌排工程老化失修、配套不完善,灌溉效益下降。现有灌区之外的大部分农田工程未能及时建设灌排设施,灌排基础设施薄弱,水土资源效率得不到有效发挥,“有地无水、有水难灌”已经成为制约农业灌溉发展和粮食稳定持续增长以及农民增收的主要瓶颈。

2.2 农业灌溉水利用效率低,高效节水灌溉工程比例偏低

吉林省中西部地区农田水利工程多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初期,工程建设标准低,施工质量差,配套不完善,建设存在“先天不足”,加之管理体制与运营机制不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使得工程普遍老化、供水能力下降,加之灌溉技术落后,浪费水现象严重,灌溉水利用效率低,使得效益不能正常发挥。截止2011年底,项目区高效节水灌溉面积仅为 337.4万亩,占总灌溉面积的23.6%。

2.3 投入不足、投资渠道分散

由于国家投入有限、地方配套不足、农民自筹困难等原因,造成节水灌溉工程建设速度缓慢,其控制面积所占比例偏小。同时投资渠道分散,缺乏统一规划,发展改革、财政、水利、农业、扶贫、农业开发、国土资源等多部门都对农业节划和相应的协调机制,这些部门用于农业节水灌溉工程的投资渠道分散,致使建设标准和补助标准不统一、建设内容不合理等,不仅使节水工程建设标准参差不齐,还影响到部分地方群众发展节水灌溉的积极性,使有限的国家资金不能充分发挥效益,制约了农业节水灌溉工程健康发展。

2.4 管理体制改革滞后,运行管理机制不活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灌溉管理单位存在的体制不顺、机制不活、经费短缺、机构臃肿、管理粗放等问题愈加突出。在节水灌溉管理机制方面同样存在类似的责、权、利不一致,主观愿望和客观实际不一致的情况。尽管多年来节水灌溉的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一直在探索与改革之中,但直到目前为止,改革的种种努力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和节水灌溉的公益作用仍不相适应,难以取得预期效果。

2.5 节水技术创新不足,服务保障体系不完善

从上世纪50年代中后期开始,吉林省相继成立了省、市级水利科研机构,建设了一批灌溉试验站,在一段时间内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但是由于体制、经费等方面的原因,灌溉试验站点不断缩减,甚至有些灌区已经撤销了灌溉试验站。现在仍在坚持开展灌溉试验工作的站点,也普遍存在基础设施老化失修、仪器设备配置标准低、科研和办公经费短缺、研究目标不够稳定明确,素质高、经验丰富的科研人员严重缺乏、人才引进困难等问题。

节水灌溉设备和材料的产业化能力低,尚未形成生产规模大、产品质量高、带动作用强、生产经营好的龙头企业,致使节水灌溉设备生产工艺比较落后,产品功能比较单一,耐久性能差,质量良莠不齐,且缺乏耗能小的产品。

技术服务保障体系不够完善,与节水灌溉设备配套的应用技术和规范化的技术(产品)标准不足,缺乏对节水灌溉材料设备市场管理和质量监督的有效机制,影响工程建设的质量。

3 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项目的必要性

3.1 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有效途径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也是粮食消费大国,随着人口增加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未来对粮食总量和质量的需求会不断提高。吉林省是国家重点商品生产粮基地,未来几年我省的商品粮还将增加,吉林省中西部地区在全省农业生产、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中占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是吉林省的耕地后备区,也是吉林省未来粮食增产的重点地区,受制于水资源匮乏,吉林省中西部灌溉率一直在全省平均水平以下。实施高效节水灌溉,不仅能提高粮食的产量,而且也能将节约出来的水资源用来发展新的灌溉面积,扩大灌溉面积;实施高效节水灌溉是吉林省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农业和农村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同时也是吉林省增产百亿斤商品粮能力规划的保障,更是国家千亿斤粮食规划分配给吉林省新增 75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得以实现的重要保证。

吉林省中西部地区降雨少蒸发量大,旱灾较严重,旱灾多以春旱为主,春旱机率达90%,由于冬季降雪少,春风大,雨量少,蒸发量强,伏、秋旱使得旱灾机率高达 92%~95%。土壤失墒等因素造成了严重的春旱,必须抗旱播种,否则种不上地或不能出苗、缺苗、毁种、补种现象经常发生。仅此一项,年均粮食减产 20%~25%,是使旱田长期沦为中低产田的主要因素。干旱少雨,水资源短缺是抑制本区粮食增产的主要因素。探求新的粮食增长点,只能是走节水高效农业的道路,充分利用水资源,提高耕地的灌溉率,实现粮食稳产高产、农民增收富裕。项目建成后可新增粮食产量349857万kg,人均增加产值3198元。通过项目区示范带动,可全面提升项目区所在市县的粮食生产水平,促进玉米深加工产业拉动区域经济。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可进一步发挥吉林省土地资源丰富、土质肥沃、农业科技力量雄厚的优势,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开辟新的有效途径。

3.2 是水资源高效利用的又一个有效途径

从吉林省水资源面临的形势来看,具有地域分布不均匀的特点。东部的松花江、图们江、鸭绿江河川径流量较丰富,占全省的81.5%,嫩江、松花江干流、东辽河、西辽河及其他河流仅占全省的18.5%。全省人均水资源量为1472m3,亩均水资源量为 476m3,远低于全国人均 2500m3水平。只有发展高效节水灌溉才能使水土资源合理匹配,吉林省中西部项目区水资源量见表1。吉林省的中西部地区年降雨量不足 400mm,为不支持雨养农业区,水资源严重短缺,耕地灌溉率仅为33.7%,也存在着粗放低效利用的水资源浪费现象。高效节水灌溉较常规灌溉节水70%左右,在该区域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就是把农业灌溉可利用的水资源重新调配,提高耕地的灌溉率和农业用水效率,促进该区农业结构调整,引导农民脱贫致富。形成适应区域水资源状况的农业生产布局和用水结构。

表1 吉林省中西部项目区水资源量表 单位:万m3

3.3 是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必然选择

大力发展高效节水灌溉,是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对农业发展的要求,是建设现代农业大省的必由之路。吉林省作为我国的农业大省、粮食主产区,农业正处在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历史关键阶段,现代农业将是吉林农业发展的方向和必然选择。在西部地区率先发展节水高效农业,实现农业现代化,不仅能够使粮食产量实现高产、稳产,农民增收,还能促进区域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和农村经济综合实力,同时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形成一个以资源节约和可持续发展为其时代理念多元化的新型产业。对促进全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全面协调发展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3.4 是维持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措施

传统的农业灌溉方式,往往造成水资源的过量开采,造成水的需求量与资源承载能力严重不平衡,使水环境的生态平衡遭到破坏。高效用水方案的实施,使水资源得到合理配置,减少水资源浪费,避免了不合理开发,从而为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创造了条件,维持了水资源的供需平衡,维护了水环境的生态平衡。大力发展高效节水农业,把农业用水控制在合理适度的范围,有利于解决生产与生态用水矛盾,为逐步恢复和保护生态提供有力支持。同时,发展高效节水农业,减少灌溉用水量,有利于水环境改善,有效遏制地下水超采。

振兴吉林老工业基地,实现百亿斤粮食增产目标,对包括水资源在内的资源条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有限的资源约束条件下,要实现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加大粮食生产能力建设,必须建立节水型社会,加大灌区节水改造力度。通过节水,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缓解水资源短缺的矛盾,防止水环境进一步恶化。

4 小结

吉林省中西部地区土地资源丰富,但旱灾、风灾严重,不支持雨养农业,项目区水利设施落后,通过吉林省“节水增粮行动”的实施,大力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建设,探索吉林省旱田节水农业发展模式,进而带动全省农业快速发展,对挖掘吉林省中西部地区粮食增产潜力,促进当地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致富将发挥重要作用。

猜你喜欢

中西部项目区吉林省
合阳县节水灌溉项目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吉林省教育厅新年贺词
让航天梦想在中西部地区扬帆启航
吉林省“十四五”食品安全信息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吉林省梅河口老年大学之歌
吉林省完成1.4万公里农村公路“畅返不畅”整治
凌河源项目区水土流失危害及策略研究
物流大通道中西部的崛起之路
中西部高校要打一场人才保卫战
河北平原中西部中更新世非海相沉积体系魏县组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