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成都市府南河景观设计研究

2014-09-03

四川建筑 2014年5期
关键词:景观空间文化

陈 浩

(西南交通大学建筑学院,四川成都610097)

府南河又称锦江,作为成都市的母亲河,是巴蜀文化的摇篮,哺育和滋润着成都市经济文化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自开明帝憋灵治水为古蜀先民定居成都创造了基本条件,到先秦李冰完成了举世瞩目的都江堰水利枢纽工程,成都文化开始繁盛,“两江双流”的格局初见雏形。到晚唐西川节度使高骈为拱卫成都,改“两江双流”为“两江抱城”,给成都留下了千年不变的独特城市景观。

1 府南河整治工程

最初,城市滨河而建,因河而兴,因水而美。后来,河道为城市建设让路。在城市建设中,人们一度对保护河道认识不足,20世纪60年代以后,随着现代工业的兴起和城市人口的猛增,府南河逐渐失去了它昔日的风采。1993年成都市政府决定用5年时间,投入27亿元人民币彻底整治府南河。1997年,府南河城区段的整治工作基本结束。

1.1 恢复和呵护河流的健康

府南河是成都城市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能忽视对河道的保护与修复。除了建设清水河道,打造城市开放空间,让河流休养生息,人们还加大了对城市河流的保护力度,修复河流生态系统,沿河两岸开辟绿地25 ha,种草植树,形成13个开放性园林,为市民提供休闲健身场地。

1.2 让河流成为城市的靓丽名片

府南河集中了城市历史文化的精髓,是形成“两江抱城”城市风貌的载体,项目在对旧城进行改造的同时,对历史文化古迹实施有效保护,在设计上也注意文化历史内涵,串联望江楼、武侯祠、杜甫草堂等名胜古迹,形成一条文化风景线。自1997年至今,府南河综合治理工程先后获得三项联合国大奖即:“人居奖”、“改善居住环境最佳范例国际奖”、“地方首创奖”,两项国际组织奖即:“国际环保设计奖”和“第十二届国际水岸设计最高分奖”。

2 府南河总体规划与空间设计

2.1 景观总体规划与布局

设计理念:

第一条是以根据城市发展总体规划要求,强调综合整治,以治水为核心,带动城市基础建设。

第二条以建设生态城市为方向,改善两河及沿岸的生态环境;

第三条挖掘两河文化传统,突出地方特色。一方面是历史文化传统,一方面是地方特色。

首先在沿河布置了24个景点景区(图1),如思蜀园、绮霞园、活水公园等,为市民创造了丰富的室外活动空间,在府河段形成了以活水公园为中心的绿化景观走廊。在南河段由于绿化带狭窄,大部分为硬质步行空间,利用狭小空间灵活创造了不少趣味空间。

图1 规划结构分析

对于以前的老公园,如百花潭公园进行重新的设计、改造。另外在整个空间中加入大型城市雕塑、喷泉、雕塑小品以及工艺路灯、长椅装饰用石块等,把这条绿化带妆扮得极具巴蜀韵味。绿护水、水护城市的格局标志着成都正走向生态城市。

最后在府南河整个流域细部设计中加入不少四川传统文化符号,尤其是在思蜀园、卧龙园等地段,充分挖掘历史文化传统,融入到设计中去,让景观继承了传统文化的沉淀。经过多年的治理形成如今我们在景观规划结构图中所见:弯曲的府河与南河形成两条线性绿化带,将城市中心区域包围的局面。各个节点镶嵌在这个绿带上面,形成大大小小的开放空间。

2.2 景观空间的生成

府南河承载着灿烂的巴蜀文化,记录了成都各个阶段的发展进程,这些特殊的记忆,构成了场所的基本精神。整个滨河空间是大众群体休闲的活动空间,也是精神体验的场所。

2.2.1 结合场地肌理营造景观环境

府南河在景观空间的构成上,由于府南河历史原因,河流红线范围比较小,因此景观空间相对比较局促(图2)。府河段内侧滨水带变化较大,有的绿化带仅4~5 m,有的地方宽达30 m。在景观营造过程中充分结合场地肌理,把各个节点分散到滨水空间中,利用变化的空间营造各种趣味空间,从而在景观序列上起伏跌宕。如映艳园,利用宽敞的滨水带种植贴梗海棠、垂丝海棠,供大众观赏游玩,并且在适当的地方布置硬质广场,供群体娱乐休息,因此在河流内侧绿地使得到充分的利用,活动项目丰富。然而外侧绿化带则宽度变化不大,一般宽度3~6 m,因此仅仅作为生态绿化带,大众参与性较低,功能单一,以通行人流为主,少量布置椅子,利用地形营造私密空间,供不同人群使用。

图2 府南河景观空间构成

2.2.2 结合行为特征营造景观特征

依据行为科学的理论,对待建地进行环境行为学考察,评估人们在特定环境中所产生的内在心理倾向和外在行为,以作为景观空间营造的基本依据。在府南河节点选址上,每隔150~200 m都有一个扩大了的“场”空间,而形成高潮迭起的空间序列,从而保护游客持续的吸引力。由于用地红线的限制,在各个节点内部形成的活动广场规模也比较狭小,多保持在10 m左右,和周边树木形成良好的尺度感。在图2中,各个部分有的依据行为习惯,又得依据城市肌理进行合理安排布局,形成合理的功能区。

2.3 开放空间设计

开放空间一直都是城市设计的重要客体。20世纪90年代成都府南河改造工程开始实施,把污染严重的滨水空间改造成为供大众群体活动游憩的公共开放空间,形成了大大小小近30个园林,极大的满足了市民生活需求(图3)。

图3 府南河空间序列分析

景观如同书画一般,讲究序列分成、起程开合,而实际上四个部分又相互包含,相辅相成。有时起中有合,合中有起,起承合一;有时即起即承,即承即转,有时起之又起,承之又承,并且在一个大的开合之下包含有多个局部的“起承转合”的变化。承载人们游憩行为的园路如同一系列序列的载体,大的序列又由子序列构成。实施精心组织的、有个性的空间序列,才能获得艺术格调高雅而又富于创造性的景观整体环境。精通序列组织的多样性和微妙性,可以帮助建立精妙的设计思维模式。

2.4 生态设计

府南河改造工程中的生态设计主要包含两方面的涵义,一是从保护环境角度考虑,减少资源消耗,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二是从商业角度考虑,降低成本,减少潜在的责任风险,以提高竞争能力。

(1)府南河改造工程一开始就提出建设生态城市为方向,改善两河及沿岸的生态环境,从根本上改善了成都市的居住环境。其次为了净化城区850 ha水面,植树栽草,新增绿地25 ha,形成滨河绿色环带,绿色环带中点缀各具特色的小景园。如今府南河像一条绿色翡翠将市中心区域包围起来。

(2)特色活水公园的建设。活水公园是府南河最大的一个水景园,被称为世界第一座城市综合性环境教育公园,该园以水环境和水污染的生态化处理为主题,将水受到污染及污染生态处理的过程用形象的、艺术的形式展示出来,并且形成园林景观。在植物配置、景观的处理、造园材料的选择上均打破了传统造园手法。在大众欣赏园林景观的同时,也被公园提倡的节水护水的理念所感染。

3 结论

目前滨水区规划是许多城市建设的重点,景观特色的塑造是否成功、是否具有生命力的关键在于能不能充分的挖掘地域特色。府南河承载着成都市2 300年历史,因此无论在景观设计还是改造过程中,就应当注重以景观塑造来表现、演绎丰富的文化特色,强化景观的文化内涵,赋予景观生命力。

[1] 俞孔坚.城市滨水区景观规划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

[2] 彭一刚.中国古典园林分析[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

[3] 杜汝俭,李恩山,刘管平.园林建筑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

[4] 徐雷青,杨公侠.环境心理学[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2

[5] 成玉宁.现代景观设计理论与方法[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0

猜你喜欢

景观空间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景观别墅
空间是什么?
火山塑造景观
沙子的景观
创享空间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谁远谁近?
QQ空间那点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