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894,一段痛彻心扉的历史悲歌

2014-09-03刘全

四川党的建设 2014年5期
关键词:旅顺甲午战争北洋

刘全

纪念胜利和成功,给人以信心和勇气;铭记失败和耻辱,给人以警示和启悟。120年前的那场中日甲午战争,既是民族之痛,也是民族觉醒的一剂苦药。透过浓浓的历史硝烟,我们看到的应该是那场战争从一开始到结尾都输得干干净净的原因。

日本蓄谋已久

19世纪60年代,日本政府选择了明治维新,清朝政府选择了洋务运动,两个民族的命运就此拉开了差距。

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建立了现代国家制度,摆脱了沦为殖民地的危险,国力日渐强盛。由于国内市场狭小,日本急需对外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

日本参谋部随后制定了侵略周边地区和国家的计划,并逐步形成了以侵略中国为中心的“大陆政策”。1872年,日本侵略中国的附属国琉球,到1879年,日本完全吞并了琉球王国,并将其改设为冲绳县。1876年,日本又以武力打开了中国另一个附属国——朝鲜的国门,清政府步步退让,使日本逐步取得了在朝鲜驻兵、出兵,与中国在朝鲜共同行动的权利。1887年,日本政府制定了旨在征服中国的《清国征讨方略》。

日本前后8次实施《扩军备案》,大力发展军事力量。1890年,日本出现经济危机,为了转嫁危机,以天皇为首的日本统治集团急于从对外扩张中寻求出路。

与之对照,清政府在洋务运动中只注重科学技术上的借用,大量采购西方军工设备,丝毫没有改变落后的封建制度和国家治理模式。清政府于1888年组建了北洋海军,战舰总吨位位于亚洲首位,使清政府出现了一股“中兴”的假象,清政府也陷入了自欺欺人的陶醉中。但是,由于帝国体制落后,军队具有浓厚的私属性和严重的派系,北洋舰队沦为内部明争暗斗的一个筹码。整个舰队从建立至甲午战争期间没有添置任何舰只,到1891年后,舰队连枪炮弹药也停止购买了。海军纪律和作风也日趋废弛,日常演习演变成为预设标靶、预设航线和预设距离的人为“高命中率”的演戏。

与日本天皇相反,清朝的实际最高统治者慈禧太后从1891年起,将海军建设费用挤出来用于颐和园的建设,以迎接自己60岁的庆典。清政府还盲目自大,认为日本绰尔小国不足虑,将国家安全系于从国外购回的数只技术不算先进的炮舰上,并寄希望于欧美帝国主义国家在中日开战后能从中调停。

清军惨遭失败

1894年,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政府军节节败退,被迫向清朝乞援,清政府统一出兵援助,这恰好给日本发动侵略战争带来了一个借口。日本按照之前取得在朝鲜出兵和共同行动的权利,于1894年6月2日决议出兵朝鲜,到6月28日,侵朝日军达到8000余人。

由于起义很快平息了,清政府多次要求日本撤兵,但日本拒不撤兵,并于6月22日和7月14日,两次向清政府发出了“绝交书”。

7月25日,日本不宣而战,在朝鲜丰岛海面袭击了增援朝鲜的清军运兵船,丰岛海战爆发。8月1日,甲午战争全面爆发。

从1894年7月25日至9月17日,是战争的第一阶段,重点是平壤战役和黄海海战。平壤战役是双方陆军首次大规模作战,驻守平壤的清军有15000人;进攻平壤的日军有16000多人。9月15日,日军分四路围攻平壤,由于清军主帅叶志超指挥失误和临阵脱逃,致使清军迅速溃败,平壤失陷。9月17日,护送入朝援军的北洋舰队返航行至鸭绿江大东沟(今辽宁省东港市)附近,遭到日本联合舰队的阻截,黄海海战由此爆发。整个海战持续5个多小时,日本联合舰队首先撤出战斗,北洋舰队损失5艘军舰,死伤官兵1000多人,日本也有5艘军舰受重创,死伤官兵600多人。黄海一战后,李鸿章下令北洋舰队躲入威海卫,不得巡海迎敌,将黄海制海权白白送给日本。

1894年9月17日至11月22日,是甲午战争的第二阶段,以陆战为主。10月24日,双方打响了鸭绿江江防之战。清军约28000人布防于鸭绿江北岸,日本侵略军约30000人进攻清军防线。由于清军指挥官贪生怕死,清军第二日就丢失了虎山重地,其他清军均不战而逃,鸭绿江防线崩溃。第二阶段的另一个重要战役是金旅之战,日军第二军25000人于11月6日占领了金州(今大连市)。18日,日军进犯旅顺,由于旅顺守将逃跑,导致驻守旅顺的13000清兵溃败。日军随即在旅顺展开屠杀,4天内杀害全城20000余人,只留下了36名搬运尸体的旅顺人。

1894年11月23日至1895年4月17日为甲午战争的第三阶段。这一阶段中重要的战役有威海卫之战和辽东之战。2月3日,日军占领威海城。拒降的清军守将丁汝昌、刘步蟾和杨用霖相继自杀,主降派官员与日军签订了《威海降约》,将威海卫和刘公岛所有战舰及军械物资交给日本,北洋舰队自此成为日本的战利品。

《马关条约》影响深远

甲午战争进入到1895年初,清政府首先示弱,着手求和,答应日本提出的一系列苛刻要求。

1895年4月17日,李鸿章代表清政府与日本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这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它给近代中国社会带来严重危害,是帝国主义变清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一个重要的步骤。依据《马关条约》,朝鲜脱离中国附属国地位,承认日本对朝鲜的控制;中国将辽东半岛、台湾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割让给日本;赔偿日本白银两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四地为通商口岸;日本臣民可在中国通商口岸城市随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其产品免征一切杂税;日本军队暂行占领威海卫,由中国政府每年付占领费库平银五十万两。

日本在甲午中日战争后一共勒索了中国两亿三千万两巨额白银,相当于清朝年收入的3倍,日本年财政收入的4.5倍!侵略的屡次成功进一步刺激了日本军国主义的膨胀,日本以赌徒的方式在危害和平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甲午战争的教训在党和国家领导人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上世纪60年代,毛泽东在谈到中印领土争端时说“不能做李鸿章”。1982年,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不愿把香港归还中国,邓小平说:“如果不收回,就意味着中国政府是晚清政府,中国领导人是李鸿章!”(作者单位:中共四川省委党史研究室) (责编:张微微)

猜你喜欢

旅顺甲午战争北洋
媒体视野下的清末宣讲所——以《北洋官报》为中心
赫德与中日甲午战争
旅顺道院暨世界红卐字会旅顺分会地址奠定记碑
大连至旅顺中部通道隧道消防系统设计
北洋外交部鲁乔奇(L.Giorgi)档案纪要
从甲午战争得到的启迪
《甲午战争百年祭》评介
甲午战争中的日本间谍
北洋六镇
日俄旅顺要塞争夺战剖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