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量身定制“致富路”

2014-09-03赖飞

四川党的建设 2014年5期
关键词:山猪饭庄红白

赖飞

从什邡市城区经广青公路往北,约40分钟车程,便可来到一座深山小镇。

这里美景如画,吸引八方游客,这里豆腐成席,让“好吃嘴”慕名而来,这里的生态养殖同样远近闻名。

这里就是红白镇,曾经的“5·12”大地震极重灾区。

断壁残垣早已不见,取而代之的是村民们蒸蒸日上的新生活。

如今的红白镇已创造出两个令人赞叹的速度:一是产业转型升级的发展速度,一是环境质量不断提升的速度。两条速度曲线的走势和交汇,呈现出了一条当地党委政府致力打造生态旅游产业、引导群众增产致富的道路。

干部搭线 山猪卖成“金饽饽”

一个周六的上午,红白镇木瓜坪村二组鼎丰源跑山猪养殖场里,老板谢本奇和往常一样正在给猪儿们备食时,镇党政办副主任徐正涛和几个陌生人出现在门口。

谢本奇知道,这个“老熟人”又带采购猪肉的客户来了。

一进养殖场,客户们就被山坡上三五成群的跑山猪吸引了。“小猪成年后就一直敞养,吃的是天然饲料,绝对生态!”谢本奇熟练地打起“广告”。

这样的画面,从去年开始就不断在此上演。谢本奇的跑山猪正是借此才逐渐走出了无人问津的尴尬局面。

时间回溯到2012年。在政府扶持和村组帮助下,谢本奇夫妇从外地引进种猪,办起了养猪场。但在村“两委”组织召开的有镇村组干部、党员和群众代表参加的工作会上,谢本奇却大倒苦水,说山猪肉卖不出去。

徐正涛也参加了这次工作会。他明白,“酒香也怕巷子深”,不是猪不好,而是宣传不到位。

“不能让灾区村民自身创业的努力付诸东流。”回去后,徐正涛立即着手联系媒体采访,同时在网上发帖。这样的“战术”他曾用过,成功帮助残疾村民雷兴成成为了当地跑山鸡养殖带头人。然而,这次他一连找了几家媒体,对方都予以婉拒。徐正涛并不气馁,继续联系。

最终,跑山猪的故事出现在了什邡《视听报》上,引起了许多什邡市民的关注。渐渐地,有人来买山猪肉尝鲜,有人来考察谈生意,连四川电视台等省级媒体也闻风而来。徐正涛就成了连接他们与养殖场的桥梁。

如今的谢本奇早已没了当初的颓丧,两年来的变化让他越来越有信心——山猪肉从最初20元一斤没人要,到如今75元一斤畅销德阳、成都,高峰时卖到100元还供不应求。去年,养殖场总收入120余万元,“今年翻一番没问题”。

养殖场一角,新的猪舍正在修建,几名工人干得热火朝天。“现在总共有300多头猪,猪舍不够用了。”腰包鼓了,谢本奇也有了新的想法,他打算找公司合作,打造品牌。

对这一切的变化,谢本奇最想感谢的就是徐正涛。私下里,他无数次打算“表示表示”,但都被徐正涛婉拒。“你把村民都带上致富路,就是对我最好的感谢。”徐正涛说。

抱团发展 众手共烹“豆腐宴”

半山腰里山猪撒欢,山脚下却是豆腐飘香。

中午时分,一辆“川A”牌照的汽车在镇上005豆花饭庄门口停住,三名客人下车进店。此时店内已打起了拥堂。

“老板,今天有‘豆腐宴噻,我们专门从成都赶过来的哦!”

“有,有。请进!”老板王世蓉笑脸相迎。

客人入席,菜单递上,一系列豆腐菜品映入眼帘:皮蛋豆干、箱香豆腐、玫瑰嫩豆花……凉菜、热菜、汤菜、甜品一应俱全。

“来一个箱香豆腐,然后豆腐回锅肉、过水豆腐……”

“要得!”王世蓉一一记下。

就在这时,又有几个客人进店了,王世蓉赶紧上前招呼。

对她来说,忙碌已渐渐成为习惯。一到周末,从德阳、彭州、成都等地赶来的“好吃嘴”络绎不绝。

“清明节好多人排队来吃,累得遭不住,但也很开心,赚到钱了嘛!”王世蓉的这家餐馆已在红白镇开了20年,但从未像如今这般火爆。

这一切都源于当地党委政府整体打造的“豆腐宴”。

红白镇以豆腐闻名,但场镇内各个餐馆却没有特色豆腐菜品,各自为阵,生意都不景气。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红白镇党政班子一直在思索如何深挖豆腐特色,完善产业链,将之拓展成群众增收的渠道。

2013年9月,在德阳市第三届文化旅游发展大会上,红白镇推出的“世界最大水豆腐”轰动一时。以此为契机,“豆腐宴”被确立为以政府引导、协会引领、示范店垂范、餐饮业主参与的“四位一体”模式抱团发展。

起初,部分餐饮业主担心搞不好倒赔钱,不愿参加。负责相关工作的党员干部先后组织了3次恳谈会并上门耐心讲解,打消了疑虑。随后,负责干部又组织餐饮业主赴广元剑阁学习相关技术,为“豆腐宴”的推出打下了坚实基础。

如今,镇上已有005豆花饭庄、红蓥豆腐饭庄等8家示范店,推出了达到统一标准的“豆腐宴”。

对官方的“认证”, 红蓥豆腐饭庄的老板兼大厨李刚很看重。他指着店门口的示范店牌说:“你看,上面有负责联系饭庄的党员干部的真实姓名、监督电话。亮了‘牌,游客吃得放心,我们干得也有信心!”

“力争在4月底让集镇辖区所有餐馆的‘豆腐宴都达到标准。”红白镇党委书记李得立表示,接下来还将举办首届豆腐美食文化节,进一步打造“豆腐宴”品牌,让更多村民获益。

对口帮扶 生态旅游助增收

无论是跑山猪还是“豆腐宴”,都是红白镇依托生态旅游,为群众量身定制服务工作模式取得的成效。今年以来,当地党委政府以群众需求为主导,结合党员干部的特长和能力,制定了对口帮助群众发展种养殖、餐馆经营等内容。

4月是踏青的好时节,红白镇山中的红峡谷景区树木参天,农户屋前屋后茶花娇艳欲滴。游人驾车在景区内的峡马口村穿行,道旁农家乐“吃饭”、“住宿”等招牌不断闪现。

峡马口村村支书记李兴全说,镇党委政府潜心四年打造,在景区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投入3500余万元,以7公里观光长廊为核心向周边拓展生态旅游产业,助农增收。“生态旅游就是聚宝盆。为了改善旅游环境,我们愿意投入资金。”李兴全说,每年都有一笔资金用在绿化上,如今村子绿化达90%,堪称天然氧吧。

景区自去年9月正式迎客以来,随着游客不断增多,助农增收成效初显。

在峡马村口四组,48岁的村民刘全章正在粉刷自家农家乐的院墙,迎接即将到来的旅游旺季。“夏天上山避暑的外地人一来,生意好得很。”几年前,儿子外出打工,刘全章和老伴务农为生,年收入仅五千多元。村“两委”了解情况后,帮助他利用自家房屋和野菜等土特产搞起农家乐,逐步走出了困境。“现在当‘官的把旅游搞好了,来耍的人越来越多。我的农庄现在可以接待60多个人,收入早就翻倍了。”刘全章一脸灿烂。

经营小超市的村民刘英感同身受:“政府帮我开了超市,旅游旺季还可以去路边卖玉米和茶叶蛋,一天能挣两三百元。”

兴了旅游,富了农家。当地许多村民如今也同他们一样,收获着财富,收获着希望。

山上天气多变,不觉天空飘起了零星小雨。

刘全章正要收工回屋,却看到了行色匆匆的徐正涛。“徐主任,又检查哇?”徐正涛点点头。作为党员联系餐饮业主的一员,他还要去自己“亮牌”的“豆腐宴”示范店了解情况。

坐上车,望着窗外的细雨和挥手道别的刘全章,徐正涛脑中忽然浮现杜甫的名句:“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他掏出手机,一条微博一气呵成:“践行群众路线,就是要让群众增收致富。基层干部应该像春雨一样,在村民需要的时候出现,起到‘滋润作用后,无声地退去。”(责编:裴佩)

猜你喜欢

山猪饭庄红白
一个华人饭店的柬埔寨故事
吊桥摇啊摇
擦玻璃
人豕大战
苗岭迎新——红白相映春意浓
小饭庄的秘密
缺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