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金融稳定视角下金融支持实体经济能力的实证研究

2014-09-03尚晓李宏林

西部金融 2014年7期
关键词:金融服务实体金融机构

尚晓+++李宏林

摘 要: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不断显现、国内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区域经济加快发展的背景下,如何进一步优化配置金融资源,提升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和支持效率就显得尤为迫切。本文从金融稳定的角度出发,首先从总量、结构、效率、可持续性等几个维度对当前新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进行现状判断,并从宏观角度对金融发展与实体经济发展不相适应方面进行分析。其次,基于金融效率,运用统计方法对新疆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能力进行实证检验,得出新疆金融业自身发展对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影响作用明显的结论。最后,就如何进一步提高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能力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金融稳定;融资结构

中图分类号:F830.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0017-2014(7)-0046-03

从世界金融业的发展历史来看,没有实体经济的健康发展,就没有金融业真正的可持续发展。而当金融体系整体或局部受到破坏导致金融服务中断,就会对实体经济产生潜在负面影响1。2013年6月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要优化金融资源配置,用好增量,盘活存量,引导信贷资金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因此,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还在不断显现、国内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区域经济加快发展的背景下,进一步有效利用和优化配置金融资源,提升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和效率显得尤为迫切。

一、新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现状

目前,国内还没有确定的衡量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水平和质量的通行标准。但从金融稳定的角度,同时考虑到宏观审慎管理目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水平和质量可以从总量、结构、效率、可持续性等几个维度进行描述。

(一)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相适应,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明显加大。从发展趋势看,2006-2013年新疆经济年均增长11%。与经济增长相适应,新疆地区全社会融资总量增长迅猛,从2006年的167.78亿元增长至2013年的3199.9亿元。与快速发展的社会经济相比,2013年新疆社会融资总量与GDP之比为37.6%,较2006年提高了32.1个百分点,较全国同期多提高16.9个百分点,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明显加大。

(二)融资结构日趋多元化,金融对资源配置的积极作用不断提高。近年来,新疆金融机构类别日益丰富,尤其是地方法人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发展迅速,新疆融资渠道和融资方式呈现多元化发展势头。一是直接融资在配置资金中的作用继续加大。2013年新疆非金融企业通过发行债券、股票等直接融资筹措资金202亿元,是2006年的5.4倍。二是非银行金融机构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增长较快。2013年末,新疆全辖共有270家小额贷款公司,注册资本金153亿元,各项贷款余额141.08元,较2009年2增长11.93倍、14.27倍和20.4倍。三是实体经济通过金融表外融资规模增加。2013年金融机构通过委托贷款、信托贷款及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方式新增表外融资合计329.2亿元,占同期社会融资规模的10.28%,较2006年提高17.1个百分点。

(三)资金运用效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信贷结构进一步优化。从贷款产出比3看,2006年以来新疆贷款产出比走势基本与全国一致,且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11年以前均在1.0以上,即经济增加值大于单位贷款投入;2013年新疆贷款产出比为0.86,仍然超过全国水平,资金运用效率较高。从宏观角度看,经济结构的调整变化是信贷结构调整根本性因素,大批新型工业化重点项目以及重要基础设施加快开工建设,以及房地产刚性需求带动中长期贷款快速增长,2013年固定资产贷款和个人住房贷款合计新增800.5亿元,占全部新增中长期贷款的73.5%。同时,对“三农”、中小微企业、民生领域等支持力度明显增强,2013年农户贷款、微型企业贷款增速分别为28.3%和61.6%。

二、新疆金融业发展与实体经济发展存在不适应方面

2006年以来,新疆金融业在资产总量、金融结构等方面均优化发展,为实体经济的发展做出了不可或缺的贡献,实体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反过来促进新疆金融业自身的健康发展。但同时,金融业自身发展依然存在着与实体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的方面。

(一)金融业发展的步伐相对缓慢和滞后。从戈德史密斯1969年提出的金融相关率(FIR)4看,新疆2006年至2013年的平均值仅为3.71,北京、上海等地区的FIR值是该值的2至3倍。2013年末,新疆金融业产值占GDP比率仅为5.2%,而同期沿海发达地区的同一比例已达到10%至20%。

(二)储蓄投资转化率较低。数据显示,新疆金融机构2006年以来存贷差以年均18.5%的速度增长,至2013年末新疆机构存贷差达到4248.3亿元,是2006年的2.73倍。存差率52008年以来呈下降趋势,至2012年末达30.1%,较2006年下降10.2个百分点;贷存比较2006年末提高10.1个百分点,储蓄被转化为投资的比率略有提高。与全国相比,这两项指标仍有近5个百分点的差距。

(三)金融资源配置结构与实体经济的产出结构不匹配。主要表现为非国有经济贡献率与获得的金融支持不相匹配。2013年1-11月新疆非国有控股企业工业增加值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27%,较2006年增加16个百分点。但由于金融改革与发展的相对滞后,银行仍然主要面向大型国有控股有企业,而非国有控股经济获得的信贷比重一直很低,出现了金融资源的错误配置。以小微企业为例,其获得的贷款在整体贷款中所占比例依然较小,2013年末仅为15%。这说明新疆现行的金融结构不具有实现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效率6的机制,也不适应非国有经济的快速发展。

(四)经济增长过度依赖间接融资,金融运行潜在风险加大。新疆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与GDP的比值总体呈现明显的上升态势。2013年为121.9%,较2006年水平上升了40.7个百分点。这既表明新疆经济增长严重依赖信贷投放,融资渠道亟需进一步拓宽;也表明新疆经济运行的杠杆率相对较高,国民经济长期可持续增长潜藏较大风险。2013年民间融资调查数据显示,民间借贷平均利率约为正规金融机构贷款3倍,个别利率突破正规金融机构贷款利率4倍。其潜在的风险是,不仅高利率下借贷市场的逆向选择问题增多,而且这些贷款组织的风险有可能向正规金融体系和实体经济传染扩散。

三、进一步提升新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的建议

作为金融宏观调控部门的中央银行,尤其是作为从事具体金融管理和服务工作的人民银行分支机构,改进金融服务,支持实体经济,更多地要从实实在在的具体工作做起。就要从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三个途径出发,按照当前对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各种理解,综合起来,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主要有三个途径:一是为实体经济提供资金支持,既包括提供银行贷款这样的间接融资,也包括帮助实体经济到金融市场发行股票、债券等直接融资。二是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必要的交易支付便利、金融信息支持,比如支付结算、货币发行、征信服务等。三是通过金融交易的价格发现功能提升资源配置效率,从而促进实体经济发展。在维护辖区金融稳定的前提下,拓展和深化“两管理两综合”工作,加强对金融机构的业务监管,引导金融机构稳健经营,使市场在金融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得到有效发挥,确保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长期可持续。

(一)继续加强政策引导和窗口指导,实现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的有效提升。在当前货币环境下,积极运用稳中趋紧的政策走向,通过倒逼机制,促使金融机构将加快经营转型内化为自身经营的需要,用好增量,积极盘活存量,更加精细、科学统筹安排信贷增量,主动加快信贷结构优化升级,实现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的有效提升。这就要求继续加强政策引导和窗口指导,按照新疆“十二五”发展规划,围绕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加强信贷政策与产业政策的衔接配合,努力保持货币信贷增量和社会融资总量合理增长。

(二)继续引导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满足实体经济的发展多方需求。引导金融机构推出创新产品与服务,将产业与企业的发展优势,与金融的各个要素进行重新组合与安排,实现从被动融资提供者向主动融资推进方转变。首先,围绕实体经济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积极研发适销对路的金融创新产品。其次引导金融机构进一步创新信贷经营方式,结合新疆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在抵(质)押方式、业务模式、贷款手续等方面不断提高对企业、农户需求的满足能力。

(三)以财政资金为杠杆撬动金融资源,提升薄弱环节金融服务水平。进一步完善财政资金风险补助机制、信用风险分担机制,使金融创新收益与风险之间形成动态平衡,推动民生金融逐步由金融机构履行社会责任向实现商业可持续转变,对薄弱环节的信贷支持从“增量”向“扩面”转变。例如,可以对部分地区小微型企业贷款贴息,按同期贷款基准利率利息金额的一定比例给予资金支持。同时,对中小企业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的集合票据等债券进行费用补贴和建立风险缓释基金进行风险代偿。

参考文献

[1]唐岫立,韦琬.我国实体经济面临的压力[J].中国金融, 2012,(11):82-83。

[2]殷兴山.构建符合实体经济需要的金融业态[J].中国金融, 2012,(11):20-21。

[3]周晓强.综合运用货币政策工具支持实体经济[J].中国金融, 2012,(11):23-24。

[4]孙工声.正确理解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内涵[J].中国金融, 2012,(8):23-24。

[5]王 军.金融支持陕西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研究[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12,(3):105-109。

责任编辑、校对:张宏亮

三、进一步提升新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的建议

作为金融宏观调控部门的中央银行,尤其是作为从事具体金融管理和服务工作的人民银行分支机构,改进金融服务,支持实体经济,更多地要从实实在在的具体工作做起。就要从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三个途径出发,按照当前对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各种理解,综合起来,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主要有三个途径:一是为实体经济提供资金支持,既包括提供银行贷款这样的间接融资,也包括帮助实体经济到金融市场发行股票、债券等直接融资。二是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必要的交易支付便利、金融信息支持,比如支付结算、货币发行、征信服务等。三是通过金融交易的价格发现功能提升资源配置效率,从而促进实体经济发展。在维护辖区金融稳定的前提下,拓展和深化“两管理两综合”工作,加强对金融机构的业务监管,引导金融机构稳健经营,使市场在金融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得到有效发挥,确保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长期可持续。

(一)继续加强政策引导和窗口指导,实现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的有效提升。在当前货币环境下,积极运用稳中趋紧的政策走向,通过倒逼机制,促使金融机构将加快经营转型内化为自身经营的需要,用好增量,积极盘活存量,更加精细、科学统筹安排信贷增量,主动加快信贷结构优化升级,实现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的有效提升。这就要求继续加强政策引导和窗口指导,按照新疆“十二五”发展规划,围绕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加强信贷政策与产业政策的衔接配合,努力保持货币信贷增量和社会融资总量合理增长。

(二)继续引导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满足实体经济的发展多方需求。引导金融机构推出创新产品与服务,将产业与企业的发展优势,与金融的各个要素进行重新组合与安排,实现从被动融资提供者向主动融资推进方转变。首先,围绕实体经济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积极研发适销对路的金融创新产品。其次引导金融机构进一步创新信贷经营方式,结合新疆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在抵(质)押方式、业务模式、贷款手续等方面不断提高对企业、农户需求的满足能力。

(三)以财政资金为杠杆撬动金融资源,提升薄弱环节金融服务水平。进一步完善财政资金风险补助机制、信用风险分担机制,使金融创新收益与风险之间形成动态平衡,推动民生金融逐步由金融机构履行社会责任向实现商业可持续转变,对薄弱环节的信贷支持从“增量”向“扩面”转变。例如,可以对部分地区小微型企业贷款贴息,按同期贷款基准利率利息金额的一定比例给予资金支持。同时,对中小企业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的集合票据等债券进行费用补贴和建立风险缓释基金进行风险代偿。

参考文献

[1]唐岫立,韦琬.我国实体经济面临的压力[J].中国金融, 2012,(11):82-83。

[2]殷兴山.构建符合实体经济需要的金融业态[J].中国金融, 2012,(11):20-21。

[3]周晓强.综合运用货币政策工具支持实体经济[J].中国金融, 2012,(11):23-24。

[4]孙工声.正确理解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内涵[J].中国金融, 2012,(8):23-24。

[5]王 军.金融支持陕西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研究[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12,(3):105-109。

责任编辑、校对:张宏亮

三、进一步提升新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的建议

作为金融宏观调控部门的中央银行,尤其是作为从事具体金融管理和服务工作的人民银行分支机构,改进金融服务,支持实体经济,更多地要从实实在在的具体工作做起。就要从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三个途径出发,按照当前对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各种理解,综合起来,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主要有三个途径:一是为实体经济提供资金支持,既包括提供银行贷款这样的间接融资,也包括帮助实体经济到金融市场发行股票、债券等直接融资。二是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必要的交易支付便利、金融信息支持,比如支付结算、货币发行、征信服务等。三是通过金融交易的价格发现功能提升资源配置效率,从而促进实体经济发展。在维护辖区金融稳定的前提下,拓展和深化“两管理两综合”工作,加强对金融机构的业务监管,引导金融机构稳健经营,使市场在金融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得到有效发挥,确保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长期可持续。

(一)继续加强政策引导和窗口指导,实现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的有效提升。在当前货币环境下,积极运用稳中趋紧的政策走向,通过倒逼机制,促使金融机构将加快经营转型内化为自身经营的需要,用好增量,积极盘活存量,更加精细、科学统筹安排信贷增量,主动加快信贷结构优化升级,实现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的有效提升。这就要求继续加强政策引导和窗口指导,按照新疆“十二五”发展规划,围绕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加强信贷政策与产业政策的衔接配合,努力保持货币信贷增量和社会融资总量合理增长。

(二)继续引导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满足实体经济的发展多方需求。引导金融机构推出创新产品与服务,将产业与企业的发展优势,与金融的各个要素进行重新组合与安排,实现从被动融资提供者向主动融资推进方转变。首先,围绕实体经济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积极研发适销对路的金融创新产品。其次引导金融机构进一步创新信贷经营方式,结合新疆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在抵(质)押方式、业务模式、贷款手续等方面不断提高对企业、农户需求的满足能力。

(三)以财政资金为杠杆撬动金融资源,提升薄弱环节金融服务水平。进一步完善财政资金风险补助机制、信用风险分担机制,使金融创新收益与风险之间形成动态平衡,推动民生金融逐步由金融机构履行社会责任向实现商业可持续转变,对薄弱环节的信贷支持从“增量”向“扩面”转变。例如,可以对部分地区小微型企业贷款贴息,按同期贷款基准利率利息金额的一定比例给予资金支持。同时,对中小企业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的集合票据等债券进行费用补贴和建立风险缓释基金进行风险代偿。

参考文献

[1]唐岫立,韦琬.我国实体经济面临的压力[J].中国金融, 2012,(11):82-83。

[2]殷兴山.构建符合实体经济需要的金融业态[J].中国金融, 2012,(11):20-21。

[3]周晓强.综合运用货币政策工具支持实体经济[J].中国金融, 2012,(11):23-24。

[4]孙工声.正确理解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内涵[J].中国金融, 2012,(8):23-24。

[5]王 军.金融支持陕西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研究[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12,(3):105-109。

责任编辑、校对:张宏亮

猜你喜欢

金融服务实体金融机构
H银行“非金融服务”平台运营策略
实体钱
工行为农民工提供一站式金融服务
2017实体经济领军者
青海省设立4957个惠农金融服务点
重振实体经济
一季度境内金融机构对外直接投资17.79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