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背后的故事》背后的故事

2014-09-03吉利

博客天下 2014年1期
关键词:毛玻璃灯箱徐冰

本刊特约撰稿 / 吉利

《背后的故事》背后的故事

本刊特约撰稿 / 吉利

在20多年的艺术创作中,徐冰沉迷于拆卸、重组以及随之产生的真实性和虚幻性。

徐冰

“康德说,美就是伪装成艺术品的自然,或者伪装成自然的艺术品。”说完这句,丹尼尔·赫尔维兹教授拿着讲稿的手在半空中停顿了一下。这个银白头发的学者从美国密歇根大学专程飞来北京,参加在中间美术馆举行的《背后的故事》学术研讨会。因为布展原因,“《背后的故事:富春山居图》研究展”延至2014年初开展,但研讨会仍如期在12月举行。这为当天到场的40多名听众带来了绝无仅有的观展体验:展厅一层的地面上仍铺着编织袋,上面堆放着麻丝、枯枝、鱼线、旧报纸。所有这些“破烂”,都将成为徐冰《背后的故事:富春山居图》的制作材料。

徐冰将“破烂”变成装置的过程,原先只在大英博物馆的纪录短片中展露过一次。2011年,徐冰的《背后的故事7》在大英博物馆展出。三号馆的大门敞开,人们远远就能看到展厅里高达5米的毛玻璃灯箱。灯箱里是一幅雾气氤氲的中国山水画。只有走近装置、绕到灯箱后面,观众才会发现,这幅山水画原来只是用些废弃物构成。

视频记载了徐冰和助手们为完成装置的十天奋战。他们在伦敦就地取材,从不同角落找来了玉米皮、报道威廉王子大婚的报纸和其他废弃物。枯枝和树叶则来自英国皇家植物园,在使用之前,全部被放入冷柜中冷冻3天。徐冰和助手小心翼翼将这些材料用透明胶布固定在毛玻璃背后。他创作的灵感是大英博物馆馆藏的一幅清初“四王”之一王时敏的山水卷轴。展出时,这件珍贵的藏品被放置在徐冰的大型装置一旁。虽然使用的材料和方法差别巨大,但破烂们经由灯光照射,投影在毛玻璃上的轮廓与原画基本无二,甚至呈现的节奏、章法和气势都与王时敏所使用的相似。

在艺术研究者们看来,徐冰的《背后的故事》系列蕴含着无数解读的可能。无论从自然风景、视觉理论还是从文化记忆、档案记录视角出发,《背后的故事》都可以被大书特书。这一系列作品的缘起甚至与波澜诡谲的现代历史政治也有着某种联系。

2004年,徐冰应邀在柏林东亚艺术博物馆举办个展。第二次世界大战末,这间博物馆中90%的藏品被苏联红军抢回苏联。在谈论这些佚失作品时,馆长布茨(Herbert Butz)说的一句话让徐冰深感触动:“当然,我给你讲的只是这些作品、在这段时间内的事情, 在这之前它们一定有更长的故事。”

根据博物馆内3幅山水画在二战之前的存档照片,徐冰决定对它们进行再创作。使用毛玻璃的灵感偶然产生于西班牙转机中。徐冰看到签票处毛玻璃后的盆栽植物,想到了郑板桥依竹影画竹的故事。他因而设计了三个装有毛玻璃的灯箱,并将它们摆放在这些画作以前的陈列之处。魔术师通常惮于解密,但徐冰却邀请观众到灯箱后面来看他影像魔术背后的故事。

建筑大师贝聿铭很喜欢这件作品。他把徐冰请到自己设计的苏州博物馆。徐冰选择了那里的一幅龚贤的山水画作为依托,创作了《背后的故事2》。龚贤画作中层层积墨的“披麻皴”笔法,被徐冰用真实的苎麻在装置中再现。这种创作模式延续下去,不同的《背后的故事》作品出现在韩国光州、深圳、杭州、成都,直至伦敦。

他在2008年制作展出《背后的故事4》,依据的是浙江省博物馆藏有的《富春山居图》前段《剩山图》。时隔五年多,新作品《背后的故事:富春山居图》将会把收藏在台北故宫博物馆的后段《无用师卷》也囊括进来。这幅黄公望名作的两段先是因险遭焚毁的故事被奉为传奇,后又在历史变迁中留下自己的印记。然而徐冰却无意用装置简单地为艺术品背后的命运故事做注脚。

在20多年的艺术创作中,徐冰沉迷于拆卸、重组以及随之产生的真实性和虚幻性。1980年代末,他用木版印刷术,制作出装置《天书》。地上堆陈着线装书,天上垂下的书卷模仿了古代经文的样式,墙壁四周的纸张则借意公共报栏。所有纸张都密密麻麻印满文字,这些“文字”看似真实与熟悉,但再一细看就会发现根本无法阅读。徐冰将通常的汉字拆解开来,创造了4000个崭新的“伪”汉字。这件作品被认为是“85新潮”装置艺术的高峰之一。

此后徐冰移居美国,又回到中国,但作品很多仍在字和画的不同与相似上做文章。《风景》系列中,他在纸上用浓墨勾画山峦河川,风景中的元素是经过编排的中国字。2003年,他开始创作《地书》。这本书讲述了一人的日常生活,但没有一个字,全是各种图标。他的几个大型装置《凤凰》、《桃花源理想一定要实现》与文字无关,自成一脉,但仍未偏离既往的核心议题。徐冰在形容作品《英文方块字书法入门》时曾说:“最大的矛盾存在于外表和内容。它就像是戴着面具,给你一种似是而非的东西,你又想不出到底发生了什么事。”这一段话几乎适用于他的大部分艺术作品。

《背后的故事》系列的面具就是灯箱上的毛玻璃。艺术家希望观众可以通过前后两种不同觉察体验,思考艺术和艺术背后、美和现实生活到底是什么关系。学者们则抛出福柯、齐泽克等等名字论证自己对这一系列的看法。

不过,比起这些艰深晦涩的理论,丹尼尔·赫尔维兹教授的一句大白话似乎更能击中观众的神经:“徐冰的作品从自然中创造出来,正如同人们用棉花织造出裙子、裤子所用的方法一样。”■

上:徐冰畅谈创作历程。

下:《背后的故事:富春山居图》展览作品局部。(图片由徐冰工作室提供。)

猜你喜欢

毛玻璃灯箱徐冰
徐冰
在人间
一种宽动态画质主观评价用灯箱
神奇的发现
精明的算计
女生大闹校长室:把妈妈还给我
徐冰作品选
一种选秀灯箱的设计及制作
新奇的“水灯箱”
光场空间相干性的杨氏双缝干涉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