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挖掘地方资源?丰富美术课程

2014-09-02王颖

中国篆刻·书画教育 2014年7期
关键词:美术课程实践研究

王颖

摘 要:三墩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古镇,喜庆节日习俗盛多。然而随着三墩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很多优秀的三墩喜庆文化正在慢慢被人们所遗忘。本文整理出三墩喜庆文化的教学资源,并与小学美术课程有效整合,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快乐学习中感受三墩喜庆文化的独特魅力,从而提升学生审美的艺术情趣以及关注、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关键词: 三墩喜庆文化 美术课程 实践研究

一、传统喜庆文化被边缘化

在给三墩的孩子们上浙美版教材第七册《喜气洋洋》一课时,我提问:“有没有人知道三墩的婚礼是什么样的?”他们几乎都说到婚礼就是在酒店摆酒庆祝,新娘穿着婚纱,新郎穿着西装,除此之外几乎没有学生能说出更多的了。

二、传统喜庆文化需要传承

喜庆文化是这些优秀本土文化中最容易被人们所接受的一种,这些优秀的地方特色文化如若不加以传承和保护,那它很有可能面临消失。随着三墩地区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受教育对象的结构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校学生结构数据显示,三墩本土的学生人数约占学生总数的55%,约45%的学生属于新三墩人。这样的学生结构可以看出,近一半的学生对三墩文化习俗并不了解,他们或入乡随俗,或保留着自己家乡的文化习俗,或不再延续任何一种文化习俗,或将三墩的文化习俗与家乡的文化习俗相结合……孩子接受事物的能力较强是传承文化最好的人群之一,作为生活在三墩的孩子,对三墩的各种优秀传统文化有必要进行了解,这样不仅能增加自身的文化素养,也是将三墩的文化习俗进行传承的一个有效途径。

三、传统喜庆文化传承策略

(一)关注地域风俗,梳理三墩喜庆文化教学资源

1. 按照时间序列,整理节日与内容

三墩作为一个历史古镇,喜庆的节日非常之多。三墩先民通过一系列的喜庆节日来表达自己的思想观念、生活情趣、日常行为与重大活动,这些活动都为三墩喜庆文化在小学美术课程中的课程开发和利用提供了鲜活的素材。我们根据时间序列整理节日内容并运用于教学。

2. 梳理教材,融合喜庆于课堂

教材是我们教学的“根据地”,立足教材,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健康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的个性成长,使学生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课程和活动的开发者和构建者,使美术学习活动更加有效。在浙美版一到六年级的美术教材当中,有很多与喜庆内容相关的课程,可以将这些内容进行了一一梳理,再把三墩本土喜庆文化的相应内容与其融合。

3. 利用身边资源,整合三墩文化教学内容

(1)走进场馆查阅喜庆文化

在收集整理三墩喜庆资料过程中,也会遇到一些问题,如我不是土生土长的三墩人,对三墩本土的喜庆文化了解不多;同事之间也只能偶尔想起一些,但不够详尽;有些喜庆节日只知道其庆祝方式,但对节日的由来或出处不清楚等。于是,利用学校图书馆、三墩镇文化站等处寻求相关资料,从书籍中去了解,才能更加深入和深刻,调整以后将其引入到美术课堂中。

(2)借力家长咨询喜庆文化

我校有着百年的悠久历史,也是学生数量众多的大校。因此在收集和整理关于三墩喜庆文化资料时我们可以利用学生和家长这个庞大的群体。利用好这一资源,为我们研究和开发三墩喜庆文化的教学资源提供了强而有力的帮助。

(3)利用网络学习喜庆文化

现在是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时代,无论是网页还是图片资料都很丰富,尤其是微博、微信等交流方式的涌入,让我们对资料的收集有了更多的渠道。如一些三墩社区都已经有了自己的官方微博和论坛,通过微博发布实时活动。在收集资料有困难时,用微博、微信发私信的形式都可以与相关部门进行互动交流。这也为我们关于三墩喜庆文化的梳理提供了便捷。

(4)关注生活深入喜庆文化

在研发三墩喜庆文化教材的过程中,关注生活,注重平时的积累也十分重要!有时候当你为一个喜庆文化观点毫无头绪时,也许生活正在向你透露着答案。学做有心人,从身边发生的事件中去寻找一手资料,也是积累的一种好方法。

(二)关注课程教学,开展三墩喜庆文化教学活动

1. 立足课堂,学习喜庆文化

《小学阶段的美术教育》中明确提出:集体学习、集体讨论和集体作品展的意义尤为重要,这是学生之间互相学习的好机会,并且已经得到了大量的实践证明。在美术课之前,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把要在下节美术课中传授的三墩喜庆文化先渗透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前先去主动了解,使传承喜庆文化变成主动地学习。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应使三墩喜庆文化贯穿整堂美术课,这样学生才能对三墩喜庆文化更加了解,使其得以更好地传承。课后的延伸教学也能小视,只有在美术课后继续延续三墩喜庆文化的学习,才能使这些优秀的传统喜庆文化在学生心中落地生根。

2. 利用社团,体验喜庆文化

在传承三墩喜庆文化注重全面性的同时,还要注重培养部分在传承中特别感兴趣、有特长的学生,他们在传承喜庆文化中能起到一个带头作用。我们美术社团的学生是很好的团队,他们有一定的美术基础,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很也高,他们创作的优秀作品也能吸引其他的同学来参与传承,同时,三墩喜庆文化的融入,也为我们的社团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教材,使我们的美术社团走向精品化!

3. 融入社会,探究喜庆文化

传承三墩喜庆文化应该走出校园,融入社会。俗话说:耳闻不如目见!因此,走出校园,融入社会,去社区寻访祖祖辈辈生活在三墩的老人、去大街小巷亲身感受市井生活……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耳朵听,这样的传承才能真正让学生印象深刻,开阔眼界!

(三)搭建展示平台,展示三墩喜庆文化学习成果

1. 依托校园活动,体验三墩喜庆文化

为了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我校每年都有许多定期的校园活动。依托学生喜爱的校园活动平台,把孩子们创作的与三墩喜庆文化相关的艺术作品在这些活动中展出,增强了学生的创作兴趣和信心,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创作热情!

2. 依托校园网,宣传三墩喜庆文化

现在,我校的校园网建设已经较为成熟。我们展示学生作品的平台也多了起来。校园中“七色花”画苑,浙江省乡村学校少年宫专页网站等,都是专门为学生展示美术作品的平台。多在这样的网络平台中展示学生创作的与三墩喜庆文化内容相关的作品,也是更多人了解和学习三墩喜庆文化的有效途径。

3. 依托校园展示橱窗,展示三墩喜庆文化

在校园的立面展示区,有很多可以布置学生作品的地方,如学校各走廊、各年级组的展示橱窗、各班教室的黑板报及墙面、美术教室的黑板等。在这些显眼的立面上展示学生的有关三墩喜庆文化内容的美术作品,不仅是学生学习三墩喜庆文化的动力,也是学校品牌建设中的一大亮点。

总之,经过这几年的学习研究,三墩喜庆文化的教育形成了地方性的特色美术教学,丰富了校园文化,丰厚了学生了人文底蕴,提升了学生美育,结合地域艺术文化特点建立了特有的美术教学特色。今后我们将继续进一步深入研究,从而让三墩的孩子们有更多亲近家乡优秀传统文化的机会,让三墩优秀传统文化的种子在每个三墩孩子心中生根开花!

(杭州市三墩小学 浙江杭州)

猜你喜欢

美术课程实践研究
素质教育下中小学美术课程开设的作用
以生为本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研究
中等师范学校美术课中的素描教学研究
对小学低年龄段的学生如何进行设计意识的培养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高中生物实验拓展式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
提高煤矿安全管理有效性的实践研究
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在高校公体课中的实践研究
初中数学教学微课的实践教学研究
基于“项目导向”的税法实践教学体系研究
浅谈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