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论基础》课程教学的体会与改进措施

2014-09-02颜俊

科技视界 2014年22期
关键词:教学体会课程教学

颜俊

【摘 要】信息论基础是电子信息类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受到了国内外高校教学工作的重视。本文在讲授《信息论基础》课程的基础上,阐述了该课程的教学体会。在试卷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的一些改进措施。

【关键词】教学体会;课程教学;信息论基础

0 引言

在香农提出信息论之后,信息论给人类经济与社会生活带来了深刻变化。《信息论基础》已经成为电子信息类本科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信息论是学生理解与通信专业有关的专业课的基础,为此,国内外高校都为电子信息类专业的本科生开始《信息论基础》课程。

为了提高学生在专业技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南京邮电大学很早开设了《信息论基础》的教学工作,2006年,该课程评为江苏省二类精品课程。作为一名新教师,我选择了曹雪虹老师主编的《信息论与编码》 [2]作为上课的教材。参考书是傅祖芸老师编写的《信息论-基础理论与应用》[3]以及王育民老师编写的《 信息论与编码理论》[4]。本文主要讨论了本人在该课程讲授过程中的体会以及改进措施。

本文结构安排如下:第一章是引言部分,第二章主要是讨论课程教学的几点体会,第三章在试卷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课程教学的改进措施。第四章是总结部分。

1 教学体会

在一学期的《信息论基础》的教学工作,通过与学生的接触和交流中,我的教学体会如下:

1.1 明确本课程的具体目的和重要性,能够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

《信息论基础》的课程目的包括:掌握信息论的基本概念和定理;理解用随机统计方法研究信息及其传输的实质;了解用信息理论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信息论基础》课程的重要性:信息论是其它通信相关课程的数学理论基础;信息论是信息科学和技术的基本理论,信息科学大厦的地基; 信息论是高层次信息技术人才必不可少的基础知识。

1.2 通过电子网络资源,能够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为了上好本课程,我们借助于网络资源进行教学,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在南京邮电大学的校内课程网络资源上,我们建立了《信息论基础》的电子资源。另外我们还给学生介绍了不少校外和国外的关于本课程的学习资源。比如: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国防科技大学的信息论国家精品课程;MIT开放课程;stanford的信息论课程等。

1.3 通过加强课堂讲授的效率和课外的学习辅导,能够提高学习效果

为了提高课堂讲授的效率,我非常认真的备好每一次教案,严格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进行课程安排。为了解决学生课外学习中的难题,我认真批改每一次布置的作业,除了在课上讲授作业批改上出现的问题外,我要求自己每次上课提前30分钟到教室给学习答疑。另外我还鼓励学生通过Email跟我交流学习上的一些难题,提高学习效果。

2 改进措施

本部分将在课程考试中所反映的问题的基础上,从中找出问题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

我们对该课程试卷进行了分析,考试成绩比例分布如表1所示:

为了提高课程的教学效果,在试卷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如下的改进措施:

1)继续提高课堂讲授的效率,采用课堂讲授与课外电子网络资源相结合的办法,提高学习效率,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2)通过树立学习典型,并采用学习互助小组的形式,帮助在课程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努力做到大家共同进步。

3)增加对作业辅导的时间和次数,提高学生运用本课程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总结

在对《信息论基础》课程教学的基础上,本文总结了本人对信息论课程教学的几点体会,并在试卷分析的基础上,阐述了课程教学的改进措辞,以供同行参考。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们继续加强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学习,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充分掌握《信息论基础》课程的具体要求,达到我们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C.E.Shannon.A Mathematical Theory of Communication[J].Bell System Technical Journal,1948,27(3):379-423.

[2]曹雪虹.信息论与编码[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3]傅祖芸.信息论:基础理论与应用[M].北京: 电子工业出版社,2001.

[4]王育民,李晖,梁传甲.信息论与编码理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责任编辑:薛俊歌]

猜你喜欢

教学体会课程教学
工科院校《概率统计》课程的几点教学体会
关于职业教育的一点教学体会
新课程理念下的物理教学改革体会
小学数学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对口单招高三数学后期复习的“点滴见解”
会计专业课程教学国际化的探索性研究
高职“生物药物检测技术”课程教学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