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地理教学的几点反思

2014-09-02任辉

考试周刊 2014年53期
关键词:课程标准教材环境

任辉

我省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以素质教育为鲜明旗帜,拉开了帷幕。不破不立,只有打破传统应试教育模式,才能扬起地理素质教育的新旗帜。新一轮课程改革给高中地理教学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

1.加强理论学习,转变教育教学观念

新课程改革对学校、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必须加强学习,加强对教学行为的研究已成为全体教师的共识,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和质量观等。我坚持对新课程改革的理念、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课程内容与目标等理论知识进行学习与探讨,具备坚实的理论基础。

2.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满足不同学生个性学习需要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每一位学生的表现,重视每一位学生的成长,具体做法:(1)课堂提问、讨论发言要求有记录,一段时期内要确保每位学生都有在课堂上充分展示自己才智的机会;(2)组织各类活动时,要求所有学生共同参与。此外,备课组还根据普通班实际情况的差异,分别采取不同教学策略,如在实验班增加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在作业布置、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学习评价等各方面使用较高标准,满足实验班学生学习需要。

3.挖掘教材内容的启发性,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在传统地理教学中,地理教师主要依据教学大纲、运用地理教材教学,大纲规定了明确而详细的知识传授、技能培养和思想品德教育内容,教师只是把这些现成的东西落实到教案上,再通过课程教学灌输给学生。教材标准把“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和“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作为基本理念。如何创设教学情境,把教材作为凭借,把教师置于组织者和指导者的地位,多角度挖掘教材的潜在价值,使教材的死内容变成活知识,再把学活的知识转化为能力就成为教材处理与教学策略研究的重要视点和课题。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内容中的启发性素材,创设“启发”情境,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引起思考,加强实践。如为了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区位理论”,可让学生分析所在地农村地域类型的主要特点及产生原因,农业地域类型的变化及导致变化的主要区位因素,所在城市工业发展特点及产生的主要区位因素,等等。通过补充实例分析,学生不仅对所学理论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而且提高了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思维品质产生了质的飞跃。

4.初高中知识有效衔接与有机融合

教师不但要对高中《课程标准》和教材了如指掌,而且要熟稔初中《课程标准》和教材,这样才能完整把握学科体系,高屋建瓴,了解整个学科知识体系。教学前教师应对初、高中教材和课程标准进行对比分析,了解在初中哪些知识讲过,哪些知识是重点,哪些知识虽讲过但学生不易掌握,哪些知识还需在高中进一步学习等,所有这些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必要时做适当记录。根据调查研究得到的学生情况和教材变化情况,做到“知己知彼”,结合高中教材的教学要求,确定高中教学目标。如地球的运动及地理意义,在初中地理中只需学生理解有关概念、特点和昼夜现象、四季划分等意义。作为高中地理第一课,要求学生进一步理解和运用,并且加入一些抽象分析判断及计算题,知识显得琐碎而深奥,难度较大。有些学生一时应接不暇,知识难以消化吸收。教学时应在已有基础上结合生活实例进行教学设计,尽量将知识系统化、简单化,对难掌握的要细化、具体化、形象化。如晨昏线的判断与应用问题,大多数学生理解起来很费力,教师通过多画图、多分析、多练习、善诱导,使学生牢固掌握判断方法。

5.渗透地理环境教育

5.1传授环境科学知识。“环境教育”包括环境科学知识、环境问题的教育;提高对协调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资源开发、人口增长和优化环境相互关系的认识。概括起来,就是提高关于人地关系的认识。人地关系是多重的、发展的、永存的,是地理教育中常在常新的本质性主题。

5.2培养环境价值观。价值观教育是环境教育的重要内容,价值观教育指正确的人口观、环境观、资源观和可持续发展观教育。通过人口动态、环境动态和资源动态及其存在的问题,以及人口、资源与环境协调发展的途径等典型事例,使学生树立人口、环境、资源和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和理念,最终达到环境意识与素质的统一。

5.3形成自觉的环境行为。回顾经济发展历程,我们可以看到,由于国人的环境意识水平不高,宝贵的自然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生态环境未能得到切实保护。环境教育具有跨学科性、实践性、参与性等特点,通过环境教育,学生能够对破坏环境的行为和问题依法加以制止和解决;在生活、学习和各种活动中,能够自觉爱护环境,不做有损环境的事情,积极参与环境保护行动。

6.重視试卷讲评课

6.1做好调研。学生只知道自己某题失了多少分,不明白自己为什么失分,不明白怎样评判试题。针对这种情况,首先在课前设计好“失分试题分析表”,包括:本题考查的是哪一个知识点;答案在教材哪一页;失分原因,自己当时是如何考虑的,现在有什么想法,然后指导学生填写;产生错误的原因;失分是由于知识、能力等智力因素还是粗心大意、紧张等非智力因素造成的;能否独立解决存在的问题;还有哪些好的方法可以解决该问题等。

5.2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首先,学生能够独立解决的问题,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通过查教材独立纠错,克服马虎与不细心等造成的失分,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增强信心。对学生不能够独立解决的问题,可以根据情况分组讨论,让学生相互提问、相互补充、相互激活,使学生合作能力得到提高。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充分发挥基础扎实、头脑灵活、反应敏捷、喜欢挑战等特点,使他们畅所欲言,把自己的疑问、新思路、新想法甚至不成熟的想法都表达出来,进行探究,使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得到最大限度地培养。

猜你喜欢

课程标准教材环境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