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新闻的知识形态研究
2014-09-02李莉王慧杰
李莉 王慧杰
摘 要: 如今新闻界存在的危机及焦虑取决于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在这个职业领域范围内,职业新闻会变得更加有活力,而且未来新闻的知识结构还会从单一性轉变为多样性,面向不一样的读者,更灵活地为社会提供服务。针对未来新闻的知识结构的分析和研究,从而揭示新闻发展的可能前景。虽然假设和现实存在一定差异,但是新闻研究的价值之一便是针对这种想象力,而且很有可能会为未来的行动提供方向指导。未来新闻不但建立在现在的基础之上,更多的是建立在未来之上。
关键词: 未来新闻 新闻学危机 知识形态 职业新闻 新闻学
我们可以对未来新闻的生产图景做出以下描述:(1)公民新闻要以临时性的新闻大量传播,对于突发性事件要及时传播,并且要加强对平时生活中被忽略的细节的关注。它的特点是随意性、数量大、散碎性。(2)新闻小组会多方位地出现,它们兼具专业性和业余性,通常情况下会对一个专业或者是一个系列的新闻进行跟踪报道。它的特点是持续性、规模小、志愿性,以及受到一定的好评。(3)职业新闻在未来的时期会面临革命的变动,调整以后的职业新闻会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本文在此基础上对未来新闻的知识形态进行研究。
1.职业新闻的来源
1.1在于竞争。
职业新闻要全方面地收集新闻,不可以对资源和渠道进行垄断,职业新闻的门槛在未来会是对内容的限定,因为越来越多的业余者的加入,使得职业新闻的内容门槛逐渐提高。若是无法提供比业余的新闻稿更加优越的新闻服务,那么职业新闻将会被取代而不复存在。
1.2在于大力创新。
职业新闻会增加与公民联系的机会,我们可以通过组织将产生新闻的公民联系在一起,建构比以往的职业新闻更加全面的知识结构体架,比如说,众包新闻。这个概念是在2006年的时候由《连线》的记者发明出来的概念。本意是指一种新的商业模式,但是很快就被取代,被职业媒体采用。
2.未来新闻知识形态的突破点
未来新闻的突破性在于将服务对象从单一的对象衍生到多元体。换另一句话说,未来新闻不但是一种只满足大众的需要的界定知识,更多的是要很大程度上满足不同群体对于知识的需求量。举例来说,2005年,《南方周末》曾刊登一篇特约稿件《血友兄弟》,文章描述的是一对患有血友病的兄弟,报道写得细致感人。《南方周末》的编辑觉得这个故事在某些方面打动了一部分读者,但是另外一部分读者会觉得很淡然。《南方周末》将不会刊登纯粹个人话题的新闻。它的选题将会坚定地选在社会背景、公共集体等方面。这个个人话题的选择是一个很值得我们思索的话题。未来,新闻将会选取与社会公共利益相关的实例和新闻,但是与此同时,可能会存在一部分和事实相关的人。在上述案例中,若是媒体将重点放在患有血友病这个群体的报道上,那么这篇报道将是一则值得大家观看的报道,并且很有可能会为血友病患者提供一定的帮助。
3.未来新闻知识形态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3.1存在的问题
未来可能不会像想象的那般美好,但是学术研究的价值便是提供这种想象力,并且不断努力为未来新闻的发展作出贡献。未来新闻不但建立在现在的努力上,而且取决于对未来的假设。其中让我们担忧的是如今的行动者对未来的举棋不定,焦虑悲观。例如有的媒体为了解决“变动”这个问题,便在网络上抄袭一些原来的新闻,形成自己的观点或者是口水大战,以偏概全地曲解网络新闻观点,追逐潮流但是不得要领,这些做法都会对未来新闻的建设产生不利影响,不但如此,还会和未来新闻知识结构产生相反作用,下场便是媒体将会退出市场。
3.2解决措施
未来新闻将会在后一方面付出更大努力,其中有以下两种途径实施:一是语境化,即使用更多与之相关的知识对某一事实进行详细阐述。有关人士指出:“语境化”的报道是建立在互文性和媒体间性两者基础之上的实践报道。将原来报道的新闻加以调整,增强未来新闻互文性的可能度。不断地重复出现,会使得未来新闻不再是一种单一的“一次性产品”或者是“易碎品”。新闻被反复加以利用彰显了新闻的价值,在不同的平台上,在不一样的设备中都会被反复利用,这种反复利用并不是和信息同质化对等的,反复利用使得事实逐渐产生一种新味道,获得不一样的新鲜感。二是数据的可视化,将数字都加以量化,将很多细小的事实转化成为特定数字,再加以报道,从而达到对事实新的认识和感知。新闻中主要的模块是谁做了什么事情,但是由于新闻报道的版块是有限的,因此新闻便只能用典型化来代替其他事情,凸显背后的实际社会意义。数据新闻便突破了这个障碍,它采用具体的数字描述指定的事实。
参考文献:
[1]范永红,姚瑶.从3G新闻传输系统看未来新闻采集[J].现代电视技术,2013(10):94-97.
[2]蒋宏.启示与反思——解读美国“卡内基-耐特未来新闻学教育计划”[J].新闻界,2006(5):42-44.
[3]“云报纸”革命/“未来新闻学”的理念及争论/主题报道的“顶层设计”和战术创新[J].中国记者,2012(1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