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宫崎骏动画艺术作品中的回归意识

2014-09-02王蕾

艺术百家 2014年4期
关键词:龙猫宫崎骏艺术作品

王蕾

摘要:本文通过对宫崎骏的代表作品《龙猫》与《千与千寻》的比较研究,挖掘作者对于人与自然、人与神灵、人与人的关系以及人的本性等问题的思考。从信仰与自然的回归、传统人文与生活方式的回归、和谐社会的回归以及人的本性的回归四个维度,探究深藏于宫崎骏内心深处、对回归日本民族文化认同的执着追求。

关键词:艺术作品;宫崎骏;动画作品;回归意识;《龙猫》;《千与千寻》

中图分类号:J90 文献标识码:A

Return Consciousness of Miyazaki Hayao's Animation Works

WANG Lei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Donghua University, Shanghai 201620)[WT5”BZ]

一、信仰与自然的回归

日本人自古认为巫女能够代言神的旨意,人与神灵比邻而居。神灵信仰、森林崇拜、大自然崇拜被看作日本民族文化认同的原点。两部作品在对人与自然、人与神灵的关系描写方面对比鲜明。开场同是搬家,《龙》中小姐妹蜷藏在超载了小山般的家居用品、摇摇晃晃的小货车上躲避警察;高大茂盛的神树、疾速呼啸的山风、浓密漆黑的森林在大自然的雄伟宏大的比照之下,人类显得脆弱而渺小。而《千》中则是一家人舒适地乘坐在悠然驰骋的高级奥迪轿车内、千寻还慵懒地横躺在后排座位;杂树杂草丛生,破朽的鸟居倒靠在路旁,一个个小小的神祠杂乱散落,自然与周边环境的颓废不祥映衬出人类的张扬与强大。《龙》中,父亲发出“在很久以前,树与人曾是很好的朋友”的感慨;村民为大树精心地围上注连绳以示不可冒犯;一家人向大树行礼答谢。这些看似不经意的细节设计无不表现出逝去时代日本人对大自然和神灵的敬畏。然而《千》中的父亲却莽撞而无视山路艰险,依仗四驱轿车跃跃欲试;父母“旁若无神”地随意取用未经许可的食物。可见在作者眼中,日本民族与大自然、神灵的关系已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龙》时代尚曾在近旁护佑人类的神灵,在《千》的时代已全然不为人类所感知,人变猪的情节设计更是对肆无忌惮地向大自然索取、以及失去宗教信仰的现代人的犀利讽刺。人类似乎忘记了大自然是人类生活环境的本源,本末倒置成为人类现代文明的特征。现代工业文明正是为人类带来了两个迥然不同的指向,宫崎骏浅显而深刻地道出了人与科技的辨证关系,同时提醒日本民族乃至整个人类已到了不得不回归原点深刻反思的时刻。

二、传统人文与生活方式的回归

宫崎骏对田园生活的眷恋,在《龙》中体现得淋漓尽致。清澈见底的潺潺溪水,苍翠欲滴的茂盛山林,阵阵袭来的凉爽山风,还有那静躺在山谷间、闪着光芒的片片水田,一个深藏在观众记忆深处的世外桃源跃然纸上。他曾坦言,“我们这一代年轻的时候都认定‘未来总是光明的,可是现在大家都心知肚明,那样的年代不会再回来了。”[1](P.129)

《龙》中,小姐妹对乡村生活充满着新奇与期待;欢笑着、奔跑着打理新家;邻居老奶奶前来热心帮忙;劳动小憩时大家围坐缘侧,按照传统乔迁习俗,津津有味地享用自制糕点;人们相隔田野毫无顾忌地高声问候;无幼儿园可入的小梅,乐得在大自然的花园中自由玩耍、探索大自然的奥秘;这个世界里的人们总是精神百倍地迎接每一天的到来,尽管家中出了大事(母亲因病常年住院治疗),尽管房屋破旧风雨飘摇,尽管外面的世界动荡不安(20世纪60年代初期的日本社会)。而《千》中已习惯大城市高度消费生活方式的母亲、对于即将开始的乡下生活,感到格外沮丧;乔迁这等传统观念中的家庭大事,竟被父亲全权委托搬家公司;汤婆婆利欲熏心之下竟连自己的孩子被掳走都毫无察觉;汤屋中形形色色的角色多为金钱所惑而险些丧命。二者对比之下,忽视传统人文的现代社会与金钱至上的消费主义、其在人文精神上的缺失一览无余。

《千》中,宫崎骏为人们刻画了一个靠变金术博得他人追捧、满足自身空虚的无脸男,他似乎正是现代“无所不能”的虚拟数字世界中诸多现象的化身;但正是千寻执着坚定的内心,鲜明地反衬出了“虚拟”的不堪一击。这既是宫崎骏对现代虚拟世界怪相的揶揄,也是他对人类未来所持的信念。其作品创作遵循文化人类学精神,舞台、事物都出自于现实世界中的真实事物[2]。《龙》中原原本本地刻画出日本的山村风光及植物生态,甚至创造出一个令观众能够感受到天气变化、湿度、嗅觉、触觉的神奇空间。正因如此,宫崎骏的作品虽是虚构,却毫不空洞,总能令观众乡愁缱绻或似曾相识,由此为作品所欲传达的人类生存危机的警示寓意平添了一层真实色彩,从而唤起观众对喧嚣浮华的现代生活方式的反思,对采用自然的方法获得需求满足的传统生活方式的回归意识。

三、和谐社会的回归

宫崎骏对人物的细腻塑造堪称一绝。《龙》中,“在如同溪水般流过的时间中,我们感动的是自然流露的父母、母女、姐妹以及淳朴的人情。”[3]人们勤恳耕作、平静生活,相互扶携、以诚相待。勘太雨天把自己唯一的伞塞给小姐妹,自己却淋个落汤鸡;母亲住院,父亲工作,小梅依然能得到邻居老奶奶的无私关照;母亲不在身边,小月便充当父亲的帮手,每日早起为家人制作便当;还坚持帮妹妹梳小辫,自己却留着容易打理的短发。小姐妹探母时,母亲边为小月梳理头发边说“小月和妈妈小时候一样,这里的头发总是翘着”,而小月马上回问“我长大之后头发也会变得和妈妈一样吗?”,母亲感慨地答道“会吧。你本来就长得像妈妈嘛。”作者淡然间描绘出一幅令人动容的母女情深的温馨画面。在这个世界里,成人与孩童间沟通无碍。那些成人往往不以为然的孩童的大事、大新闻,总是在第一时间得到成人们的真诚关注;那些只有孩提时代才有的天马行空、奇思妙想,总能得到成人们的善意阐释;那些孩子成长中的烦恼与叛逆,总能为成人所理解而烟消云散。

时代变迁,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发生着变异。《千》中父母的牢骚、埋怨、失望,少女的迷茫、乏味、空虚;成人只顾及自己意见而无视孩童的想法与感受;信用卡行天下的金钱唯上思想;即使神灵世界的汤屋也仍充满了与人类社会相似的利欲薰心、尔虞我诈。然而与此相对,作者还另铺了一条暗线。千寻在貌似冷酷却勇敢温柔的小白龙、外型可怕却热心善良的锅炉爷爷、话语尖刻却为人耿直的小凌的帮助下,跨越重重险境而终获救赎。可见作者在为人们呈现出现代社会的种种问题及丑态的同时并未完全放弃,而是最终借钱婆婆之口指出,只有爱才是解救人类危机的利器,提醒人们当今时代仍不要忘记用爱人之心来建立善良、温馨的人际情谊[4]。千寻得以前往钱婆婆处寻求救助,正是得到了锅炉爷爷珍藏的40年前且没有返程的火车票。而距离《千》的公映的40年前,正是《龙》的舞台——20世纪60年代,一个人与自然、人与神灵、人与人和谐共处的理想家园,暗示出作者所向往回归的真正的日本民族的原点所在。endprint

四、人的本性的回归

两部作品反映出宫崎骏对成人应该回归为孩童一般的纯真本性的推崇,及其对返朴归真的追求。《龙》中,烟灰精灵、小龙猫、大龙猫还有猫巴士等等这些森林的精灵都只有孩童们的纯净的眼睛才能发现,邻居老奶奶说自己小时候也曾看到过的话、使这点进一步得以证实。小梅对烟灰精灵的那股子忘乎一切的执着劲头,恰恰是只有孩童才拥有的。最先发现龙猫的也是小梅,她甚至毫无戒备地在龙猫的毛绒绒的肚子上安睡。小姐妹在月圆之夜的梦境,随着龙猫在空中徜徉,从山林到田野,风儿阵阵掠过,孩子们欢声一片。可以看出作者的用意正在于暗示只有纯真的孩童才是真正担负起人与大自然和神灵相互沟通的使者。两部作品以不同表现手法突显出孩童的纯真的力量,只有像纯真的孩童一样保持快乐和执着,才能化解困难、柳暗花明。《千》中,千寻惊恐万分不得动弹之时,小白施以咒语——“以你内在的风与水的名义,解放吧”,此言不仅揭晓了小白的真身,更重要的是预示了千寻前后的巨大转变。在千寻返回现实世界的瞬间,钱婆婆赠予的发绳闪烁着的光芒暗示了,与毫无改变的父母不同,这个最初漠然自我、叛逆任性、毫无生机的少女,在闯入神界后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她变得勤恳劳动、关心他人、懂得珍惜;心中秉持的解救亲人和朋友的单纯而义无反顾的信念、最终使她变得勇敢而坚强。汤屋历险使这名普通少女发现了自我潜能,获得了自我实现。同时,作品中还曾多次出现围绕名字的场面和对白。名字是一个人的本体的象征,失去了名字象征着失去了自我本性。宫崎骏正是通过这样的符号暗示,提醒人们不要忘记人的本性——孩童的天真、快乐、单纯,却又坚定而执着。

五、结语

两部作品的结尾都有“返回”的情节设计,小姐妹最终在探母愿望实现、危机过后的欢快心情中,乘坐猫巴士飞翔返回。千寻获得钱婆婆的法力,乘飞龙返回。两者皆是经历冒险后、愉快而坚定地踏上的回归之路,并通过“飞翔”使“回归”这一行为得以升华。两个回归皆是令观众最为振奋和释怀的时刻,将整部作品推向高潮。宫崎骏常常谈到他的作品是为日本观众服务的。他用敏锐的眼光对其周边的日本社会进行点滴观察与记录,并将其巧妙地融入作品创作。然而观众却似乎从中不仅感受到宫崎骏对日本民族文化认同的执着追求,而且清晰地聆听到他对全世界全人类应该回归原点深刻反思的呼唤。(责任编辑:徐智本)

参考文献:

[1]杨晓林.动画大师宫崎骏[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129.

[2]蒋敏.论异域文化对宫崎骏动画创作的影响[J].艺术百家,2007,(07).

[3]路清、董继先.解读宫崎骏动画世界的丰富“谜语”[J].电影文学,2011,(03).

[4]赵海霞.困境中的救赎——宫崎骏的动画片《千与千寻》[J].艺术百家,2009,(07).endprint

猜你喜欢

龙猫宫崎骏艺术作品
龙猫
嘿,我就是圆滚滚
假如我有一只龙猫
宫崎骏动漫
五彩缤纷的艺术作品
何晋渭艺术作品
张杰艺术作品
陶瓷艺术作品
可爱的龙猫
日媒曝宫崎骏因罹患心脏病退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