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虚实相映

2014-09-02

作文周刊·高一版 2014年25期
关键词:麦秸文段故居

【经典文段】

老屋的屋顶是麦秸。屋顶的麦秸本来是簇新的金黄色,白亮的,闪着光,后来风吹雨打,霜雪浸蚀,渐渐变成苍黄,苍白,灰白,灰黑,最后成了纯粹的黑色。像一个人的成长,从婴儿,童年,青年,壮年,最后到老年。

……

老屋有一个门和一个窗。门有两扇。门里一个世界,门外一个世界,中间有门隔着。也许是门座和门轴并不合适,每当开门和关门时,都会发出吱呀吱呀的声响。古老的音韵,余味悠长而绵软。窗户也有两扇,打开窗户,可以探出头来,听风雨,观星辰,赏雪,赏花,白云流过,花开花落,四季的风景尽收眼底,顿觉春风扑面,心情万般舒畅。

夜晚来临,是一天最清闲的时候。那时没有电灯,点的是煤油灯。一灯如豆,昏黄的光线在老屋里闪烁,映照出孩子纯真的笑脸和父母慈祥的微笑。夏季的夜晚,母亲会拿来凉席,铺在门口的平地上,指着天上的星星,讲牛郎和织女的故事。冬天的夜晚,我们一家人就围在火炉旁,父亲的故事在炉火散发的温暖中娓娓道来,传到孩子的耳朵里,直达心灵。

——刘敬胜《记忆中的老屋》

【妙处可言】

一、寓情于叙。文段对记忆中的老屋的叙写,渗透了作者对老屋深深的怀念。在作者笔下,老屋屋顶的麦秸由金黄到苍黄再到黑色,像人从幼年到老年的生命历程;开门关门的吱呀声美如古老的音韵;昏黄的煤油灯光线,映照出孩子纯真的笑脸和父母慈祥的微笑。作者将情感饱蘸于笔端,使文字处处闪现出情感的火花。

二、虚笔实笔兼用。文段以实笔叙事、说事,以虚笔发议论、谈感受,虚实兼用,相辅相成。文段不仅让读者深深感触到老屋每一块泥土、每一片草中,都有着父母的体温和一家人的欢声笑语,也让读者对自身记忆中的那些温暖之人、温暖之事产生追忆的情感共鸣。

【牛刀小试】

有这样一个故事,说几个人在一个山洞中发现了许多大蝴蝶,即使他们小心翼翼,生怕惊扰了它们,却还是因为几支蜡烛坏了事。

这事,肯定没有发生在某些智慧的中国人眼前。

要是碰上他们,简单了去了:叫上一些人,把那些大扑腾蛾子全泡进福尔马林,一百年这颜色都不会掉;再给它粘回墙上,嗬,那叫一个壮观。啥?不像活的?简单,装俩风机,吹扑腾起来不就完事了么?洞外边搞上个售票点,再打上几个广告:“××山蝴蝶洞”。这一年,光卖盒饭就得有好几百万的赚头了吧?遇上个有心的老板,直接造成个“蝶界”或者“蝴蝶主题公园”,也不是什么难事。

我当然没有在说笑,这类事在咱们周围并非少见。

“××故居”,已然遍布全国。某市更以保护文化遗产为由,将杜甫的故居拆掉,又在郊外重建了。这杜甫的故居是真是假暂且不论,但怎么在郊外重建的故居总让人觉得跟做标本似的。还能叫“故居”吗?

不知哪位仁兄说过,“美丽的东西总是脆弱的”,再怎么保护也总会有消失的一天。

点评

片段开头以一种虚拟的场景凸显出那种一切以盈利为目的的对大自然“开发利用”现象的荒诞。虽荒诞,但情节却都是我们似曾相识的——现实生活中,那些“保护性拆除”事件多多少少都与作者虚拟的场景相似。本文段行文虚实结合,文笔精练老辣,批判性强,让我们不禁会深思对待自然、对待文化遗产的最佳方式。

【向明康/供稿】

猜你喜欢

麦秸文段故居
卫立煌故居
探访“铁甲元勋”许光达故居
在宜兴徐悲鸿故居
泥匠的预言
“故居”与“旧居”是一回事吗
单一·连贯·完整
麦秸
五年级阅读主题:壮观景象
温暖的麦秸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