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年轻人怎样成为土地的未来

2014-09-02邢婷曹杰

农产品市场周刊 2014年20期
关键词:枇杷乡亲们团组织

邢婷++曹杰

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年在加入出走大军,越来越多的村庄在逐渐老去,生机尽无。年轻人从未像今天这样远离土地,而土地从未像今天这样更需要年轻人的加入与重建。

如何让农村重新成为本土青年所期待的一片热土?前路漫漫,而努力已经开始。

强大的心脏和宽广的眼界

2006年,夏蓝宁靠着亲朋好友借的及贷款获得的4万多元资金,在他的家乡云南绥江开始了创业之路。绥江县是一个李子大县,有“半边红”李子上万亩,产值超过千万,但夏蓝宁发现李子种植极不规范,李子产业发展严重滞后,金融学专业毕业的他打算带领农民搞农民专业合作社。前期土地整理、采购树苗和设备、修路等就花掉了所有的钱,而万里长征才走了第一步,夏蓝宁咬紧牙关度过了难关。“2007年、2008年,我几次水果生意都赔了钱,到处是外债,都想着要放弃了,但是心里有一种很强的能量推动着我一定要坚持下去,周围邻居还等着我带他们致富呢,‘半边红李子还等着我去发扬光大呢,我们村的乡村公路还等着我组织修建呢,一切都还是要解决的。”

“读了十多年书,不就是为了有出息吗?最后又回来种地,书不是白读了吗?”河北农村青年刘喜书说到他们村里人的观念,直摇头。刘喜书用5年建立蔬菜生产基地3个,占地2210亩,涉及15个村,并注册了商标。他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种地也是有前途的。这些年轻人都不愿回农村,是被传统的观念绑架了。要想在农村成功创业,首先就要突破传统观念,坚定自己的创业信念。“通过读书走出农村,那是一个人走出了农村,但学了知识回乡创业帮助村民们脱贫致富,那就是带着一大帮人走出农村的问题了。”

濮玉滔是一个出生在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陇川县陇把镇户岛村的农家子弟。一次跟老师去广西南海学习,他听到一个当地大学生毕业后回到家乡小渔村带领乡亲们致富的故事,感触很大,当时他就暗下决心,毕业后要回到自己的村子里带领乡亲们发家致富。

2006年,濮玉滔一毕业就回到了家,正当他还不知道如何开展自己的创业项目时,他看到自己的邻居正挑着一担枇杷打算到市场上卖,一打听,一斤才能卖两三元钱。濮玉滔想到了他在昆明的大超市看到一些包装精美的枇杷能卖到七八十元一斤,随即引发了他创业的灵感。濮玉滔当即托人从昆明买了两盒高档枇杷回来,跟村民们种的枇杷进行比较,发现村里的枇杷除了个头大小不一,形状不怎么均匀外,吃起来味道一点不比城里买回来的差。于是,他主动承包了几名村民的枇杷,把大个的挑出来后包装好试着到城里跑销路,没想到很受欢迎,一斤卖到了30多元。

他把这个消息带回村里,一下子炸开了锅,村民们世代种枇杷,一直都是卖两三元钱一斤,没想到就是这么一选,价格翻了10倍,大家都争着抢着让濮玉滔帮自己卖枇杷。眼瞅着找自己的村民越来越多,璞玉滔决定成立一个枇杷专业合作社,不仅帮乡亲们销枇杷,今后还得帮乡亲们改良品种,加强管理,提高产量,让乡亲们真正能靠种枇杷过上好日子。

通过努力,璞玉滔培育出了新的枇杷品种,为了进一步打造品牌,提升价值,璞玉滔又为合作社注册了“户岛”的商标,如今他们产的特级枇杷能卖到180元一斤,这是乡亲们想都不敢想的。有了乡亲们的信任,璞玉滔借助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又带领乡亲们发展生猪养殖,成立“陇川县异志养猪专业合作社”,在他与乡亲们的共同努力下,村民的年收入连年翻番,从最初的六七百元到现在的3500多元。

“原来我们村里有四五百名青壮年外出务工,占了总数的百分之八九十,现在大部分都回来了,只有几十个在外面,大家都愿意跟我一起干。”璞玉滔很自豪地说。

璞玉滔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赢得了村民们的信任,2013年他全票当选为村支书。

关键时候,有人扶一把推一把就容易上路

创业一年后,吉林青年姜军终于迎来了事业发展的“重要契机”。

在一次参观活动中,姜军偶然结识了团吉林省委相关负责人。对方听说其发展受平台所限,热情相邀姜军的合作社进驻团吉林省委设在省城长春市的青年创业园。

对姜军而言,入驻创业园后的一年,是“重新梳理格局的一年”。这一年,在团组织的影响下,合作社摸索出了“3+N”模式,“3”即1名导师+1个引领企业+1名团干部,“N”即创业青年。该模式的有效开展在随后几年助力合作社逐步壮大。

不仅如此,借助团组织的协调,姜军陆续对接当地几家银行,通过向他们陈述合作社的模式和需求,顺利贷到了款,资金难题迎刃而解。

“可以说,合作社每一步成长都有团的印记在其中。”姜军感慨。

当亏损几乎将创业团队逼向散伙的绝境时,湖北农村青年程祝新从当地团组织那里得到莫大鼓励,并得知找哪些具体部门可申请到专项补贴。

程祝新所收获的远不止这些。成为湖北省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协会会员后,程祝新上了协会定期举办的企业管理研修班,研修班课程内容广泛且贴近实际。

“之前是做到哪步看哪步,是学习让我意识到战略管理的重要性。”程祝新不仅充实了相关知识,以此为平台,他甚至和几名同班同学发展成生意上的合作伙伴。

创业7年后,吉林农村青年李微微成为团长春市委下设的长春市青年企业家协会会员。他开始广交成功的企业家朋友,逐步摒除小作坊思想,学习如何进行营销,如何拓宽销售渠道,并尝试重新制订企业规则和理念。正是从这一年起,他的企业开始盈利。

如今,李微微每年都会在沿海城市待两三个月,专程考察学习,“人一旦思想改变了,有了上进想法,就什么也挡不住了”。

另一个故事的结局是,河南农村青年李光成为那个幸运儿。创业前夕,他通过专家评审会的评审,拿到了团河南省委等部门联合设立的河南省大学生村干部发展基金提供的8万元,由此开启创业之路。

当地团组织依托青年创业小额贷款项目,帮云南德宏州农村青年濮玉滔申请到5万元“贷免扶补”创业小额贷款。用这笔钱,他选购了第一批13头种猪和一些育肥仔猪,由此走上创业正轨。经过一段时间发展,他想扩大养殖规模,再次找到团组织,顺利贷到30万元。

2013年,带领村民致富的濮玉滔被推选为村支书,至今他常称“团组织是我的家”。

对农村青年的帮扶不仅仅有团组织参与其中,政府各个部门均已积极行动起来。得知程祝新的实际困难后,当地县政府整合政府资源,为其提供上百万元的补贴,正是得益于这些补贴,合作社的基础设施得以夯实,抗灾能力大为增加,很快扭亏为盈。

辽宁农村青年唐昊经常受益于当地农业部门和科技部门提供的免费农业设施、种植技术以及每年3-5次的技术培训,培训师资多来自农业大学和农科院。此外,当地环保和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也为其创业提供了农药残留、土壤重金属含量等免费的常规指标检测。

领头雁的翅膀要硬

尝到“甜头”的姜军于2010年在合作社内成立团委,并“挖”来一名团干部任专职团委书记。不仅如此,他还在众多村庄网点设立共青团农村青年工作站。

团委运行伊始,姜军对团委书记的建议是,一定要把团委工作做实:“基层网点一定要有农村青年可以帮助,而且有农村青年愿意接受帮助;开展的活动一定要和农民需要、农业发展挂钩;团委工作一定要有成果。”

姜军介绍,团委运行4年来,不断强化农村青年工作站的工作,负责农村青年的组织和挖掘,并利用院校资源举办关爱留守儿童等多项活动;尝试进行金融创新,引导农村青年进行农产品网上销售;对农村青年开展最急需的技术培训。

“既然对新技术、新思想最感兴趣的是年轻人,那么为什么不尝试通过团组织凝聚农村青年?”

无独有偶。2005年,得益于当地团组织负责人的上述建议,被誉为“蔬菜医生”的山东寿光蔬菜病虫害防治协会会长张砚祥开始成立协会团支部,将协会团支部20多名年轻人组织起来学习。通过言传身教,这些农村青年最后都成为农业技术的传播者。

此后,张砚祥利用远程视频网络把团建到全国各地300多家分会,每个团支部都有来自不同村庄的10-20名优秀青年团员,由此,300个团支部吸纳了4000多名会员。通过现场培训、网上培训、定期举办青年农民新技术培训班,团员的种植管理技术得以提升,并带动和提高了周边菜农的生产水平。该网上建团模式一度成为全国网络建团的唯一试点。

“我们为青年团员提供技术资料、技术信息、市场信息等帮扶服务,依靠团员加快新技术、新成果的推广和应用力度,由此实现‘支部抓协会,协会连团员,团员带农户的新型技术推广模式,让团员在生产中起到技术指导和宣传上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张砚祥说。

程祝新以建团的方式度过了合作社创业两周年的日子。同样,这一做法并非心血来潮。团委成立后,相继开展了蔬菜节、采摘节、园艺种植比赛、为雅安地震募捐等活动。

在程祝新看来,建团对合作社自身同时是一种鞭策:“只有吸纳到更多年轻社员,才能为合作社发展储备更多后备力量。”

一项更广泛的农村创业青年培养计划已在全国各地展开。2014年起,团中央启动农村青年创业致富“领头雁”培养计划,示范带动更多农村青年创业致富。

这项计划的蓝图令人期待:在普遍开展创业小额贷款、实用技能培训等工作的基础上,用5年培养100万名带头人,争取村村都有带头人,县县都有带头人协会;充分发挥带头人作用,领办或创办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示范带动更多农村青年在发展现代农业中创业致富。

许以土地,许农村青年以更好的未来

如何将农村青年留住?来自全国的众多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纷纷求解。

“必须要有事业,家门口要有好的事业平台,政府要扶持优秀的实实在在的龙头企业,吸纳本土青年就业。”湖北农村青年韩高科建议,要为农村青年搭建交流平台,通过农村青年自身成长,给农村注入更多正能量。

分子生物学博士段丽丽结合自身经历,建议政府鼓励更多有知识、有文化的年轻人到农村创业,通过让农民参与更多培训和活动,使农民身份更加体面,受到社会认可和尊重。

河南农村青年李光则提出有条件、有环保许可的前提下,鼓励更多的东部中小企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实现农村青年在家门口就业;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公共设施的建设投入;此外,要在土地上做文章,政府应鼓励土地更加灵活经营。

“还是要使农产品价格市场化,政府少干预,目前对农民的各种补贴、扶持不妨以奖励形式发放,这样可避免个别人为争取补贴而盲目开展种植的现象发生。”湖南一家生物科技公司董事长陶新宇认为。

一个鲜明的对比是,在蔬菜之乡山东寿光,农村青年很少外出,“不但不出去,之前出去的年轻人正逐渐返乡创业”,寿光蔬菜病虫害防治协会会长张砚祥说,最近他的公司就招到几名之前在上海等地打工的本地青年。

张砚祥介绍,寿光农村里不乏本科毕业回家种大棚的年轻人,每年收入一二十万元的不在少数。

他将此现象原因归纳为“当地农业氛围好,有一定农业基础”,“更重要的是要解开思想的疙瘩,不要因农民身份而自我歧视”。

“今后种大棚的学历会越来越高,在土地的变化、改革中,年轻人将起到主要作用。”在张砚祥看来,年轻人的创新和活力无疑会为农业注入新鲜血液。

“年轻人仍将是土地的未来。”张砚祥对此充满自信。

猜你喜欢

枇杷乡亲们团组织
枇杷
“团长”何八斤让乡亲们便利购物
为乡亲们奔小康当好“领头雁”
乡亲们叫我“卖光光”书记
发挥群团组织推动群众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枇杷
夏月枇杷黄
探析如何加强油田社区基层团组织建设
让乡亲们“零门槛”读书
加强基层团组织建设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