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索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效率

2014-09-01钟金蓉代晓艳

读写算·教研版 2014年14期
关键词:学生主体学习习惯

钟金蓉 代晓艳

摘要:本文主要从目标调整、学生主体、学习习惯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探索教学方法,以有效的手段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目标调控;学生主体;学习习惯

中图分类号:G658.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4-259-02

目前,语文教学现状令人堪忧,许多学生从小学读到初中,学了几年的语文,课文,不能顺顺畅畅地朗读;作文,不能保质保量完成;说话,不能流利自如地表达;字,不能端端正正地书写。这与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相悖,而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基础性,决定了它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如何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为出发点,尽快走出语文教学“少慢差费”的怪圈,达到“低耗高效”的理想境界,是每一个语文教学者应重点研究的问题,特别是我们一些农村薄弱学校,办学条件差,基本上是“一本教材一支笔”,没有多少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但我们不能由此怨天尤人,应该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教学效率。

为此,以下几个因素是语文教学中不可忽视的。

一、搞好目标调控是提高效率的前提

“语文教学像敲钟,天天响,一个声”,教师厌教,学生厌学,原因在于教学缺乏用科学、合理的目标加以调控。教师理不清教的内容,学生找不到学的方向,师生均似沙漠中迷途的羔羊,举手回眸皆茫茫,自然谈不上高效。强化“目标调控”观念,将教学全过程置于教学目标的控制之下,就可克服教学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使教学有向、有序、有法。

语文科的教学目标,从纵向上看,可以分为四个层次:1.《大纲》要求——总目标;2.年级要求——阶段目标;3.单元要求——分项目标;4.课文要求——达成目标。《大纲》及年级要求一般由专业人员编写制订,需要教师烂熟于心,单元目标和课文目标则由教师因时因地因学情自行筛选、制订,需贴近教学实际。这是个层次的目标既有区别,有紧密相连。教师制定目标,要胸怀全局,既要自上而下,逐级分解,又要“一览众山小”,又要自下而上。步步回扣,“牵一发而动全身”。其中,“达成目标”是课堂教学实际操作的目标,大致可分为五个步骤:

1、展示目标 教师在展示目标中要认真分析目标,引导学生明确:每个目标的内容,要求达到的水平层次,哪一些是一般目标,哪些是重点目标,目标之间是什么关系。通过分析和引导把教师的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学习目标,那种读一遍教学目标的简单做法是不可取的。

2、提前诊测 这是在新课之前对本节课必须准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进行诊断性测评,是对学生在预习中对目标自学情况的检查,一般是在每篇课文的第一课时进行,方式可灵活多变,或口头提问,或书面测试。

3、达标导学 它包括导语引入、导学新课、议练三个部分。导语用于一节课的开头,具有很强的指向性,设计导学要着眼于启导激发学生的兴趣,导学新课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起点拨指导作用,要提倡学僧质疑,议练是教师组织学生对本课所学知识进行评价,这要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讨论不能走过场,评议要充分发表意见。议练质量取决于教师的提问和疏导。

4、课堂测标 这在每节课上实施,以课堂教学目标位准尺,着重评价学生在当堂完成目标的情况,为后面矫正补救工作提供信息对测试的结果要进行认真分析、讲评。

5、矫正补救 对未达标学生进行某些知识的补救,弥补教学的失误,以保证绝大多数学生完全达标,补救工作可由教师矫正,也可由同学之间互相矫正。

二、树立学生主体观念,是提高效率的关键

现在,语文教学界对钱梦龙先生说倡导的“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方法即为推重,然而在实践中远远没有落实。常常见到课堂上教师讲得津津有味“不讲不罢休”,学生麻木不仁“置若罔闻”,由于老师讲得太多,分析得太多;学生读的太少,写得太少,因此教学质量不容乐观。造成这种原因,在于教师缺乏学生主体意识,反正讲了不会做题怪学生,考了不讲怪老师,讲不讲在我,会不会在你,管他效果如何?因此有人感慨道,如果把语文课3000个课时都还给学生,让他们自己读,自己背,自己写,也许比现在教学效果要好些。

语文教学主体性的体现,主要在于放手让学生进入自学渠道。让学生“运用自己的心力区,尝试去了解”,在大量的听说读写活动中累积语文经验,“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深思子自知之”。哲学经验之谈,千百年来流传不朽。为此,应该大声呼吁,让朗朗读书声回到校园,回到语文课堂,可以采取宏观读,微观读,单篇读,几篇对比读,读了以后,发动学生全员参与,全面参与,全程参与,对课文加以评价,老师可以向学生提供一些人人都有话可说,评价参考题,如“我认为最精彩的几处”,“我最不喜欢的几处”,“本单元我最喜欢的……”,这些题目,就使学生自觉地站到了一个评判者的高度对课文加以审视,每个人都会产生一呈为快的欲望,评价范围包括标题、结构、主题、语言、修辞、标点,甚至注解,提示和思考题,无所不包。老师只能点拨、引导,起导向性的作用。

三、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提高效率的途径

教给学生自己读书的方法,是对学生终身负责的表现,是课堂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必须落实的基本点。吕淑湘先生对此作了一个极生动的比喻“就是给他一把钥匙,他拿了这把钥匙能够自己开箱子,开门,到处找东西,你不给他这把钥匙,那有多少宝贝他也没办法拿到手。”(《关于中学语文教学的种种问题》)

培养良好语文学习习惯,应从点滴抓起。把字写端正,把标点认真点好和留心观察,勤写随笔、记日记,制作资料卡片;每逢生字、词,勤查工具书;平时看书,学会圈阅、点评。此外,还要再养成独立思考的同时,善于与人切磋辩论。教师在这些方面有意思再反复引导和培养学生,必将使其受益终身。

需要强调的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任何良好的习惯养成,都有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教师既不能急功近利了,指望学生一蹴而就,也不能一曝十寒,浅尝辄止,应对学生严格要求,反复训练,鼓励学生克服困难,坚持

不懈,持之以恒。

我们可以肯定,一个具有良好学习习惯的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围绕展示的教学目标,一定能积极参与、训练、巩固,内化成语文能力,从而达到提高效率的目的。以教学目标位前提,以调动学生积极性为关键,以培养良好学习习惯为途径,这三者不是三个阶段,而是互相关联,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的。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我们语文老师都应清醒认识到教学方法改进的重要性,尽力提高语文效率。同时,我认为语文教学还应该慎提“模式”,一种方法,一旦成为“模式”就会变成僵化的教条的东西。生搬硬套,盲目模仿必然会闹出东施效颦的笑话,因此,本文不是对教学模式的探讨,而是一种教学方式的思考。

猜你喜欢

学生主体学习习惯
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浅谈学生主体在高职《经济数学》中教学改革
论中职生怎样培养良好的学习英语的习惯
浅谈高中英语教学中怎样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