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无限激情荡漾在语文课堂

2014-09-01吴丽君

读写算·教研版 2014年12期
关键词:课堂气氛激情素养

吴丽君

摘要:初中语文教学课堂离不开激情,我们要让学生在充满激情的课堂上领悟真、善、美,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增强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素养;课堂气氛;激情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2-259-01

我国著名教育家于漪说:“激情是教师必不可少的素质。”“激情”是什么呢,就是指强烈的、具有爆发力的情感,我们的语文教学课堂就是需要处于主导地位的老师来创设这样的情感,感悟内容、体会感情、释放热情、感染学生,让课堂充满活力富于生命。

苏霍母林斯基也曾说:“如果教师不想方法使学生产生求知的激情,急于传授知识,知识只能使学生产生厌倦、冷漠的态度,容易产生逆反心理。然而,若激情过盛,又会使愉悦的气氛流于形式。”所以,教师不去主动创设教学激情,就不会有学生的主动学习的激情。语文老师该怎样让激情荡漾在语文课堂上呢?

一、让自信激发课堂激情的灵感

没有自信,我们的语言也就缺乏感染力,更不会富于激情,情动于衷而溢于言,激昂慷慨的口语伴随着智慧的火花,才能打动学生,否则平淡如水,干硬生瘪,则会影响教学效果。所以,只有充满自信,教师才能有滔滔不绝出口成章的课堂灵感,只有充满自信,教师才能有生动娴熟极富感情的课堂语言,只有充满自信,才能让我们的语言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和说服力,使学生精力集中,思维活跃。如何才能有课堂的自信?

一要精心备课,只有课前充分的准备,才能保证教师在课堂上张弛有度、挥洒自如,才能使课堂激情飞扬。

二要合理设计,只有合理地设计了各个环节,在课堂教学中才能成竹在胸,得心应手,自然信心倍增。

二、让语言催化课堂激情的感染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语言的偏差,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那么,怎么让教师的语言充满激情、富有感染力呢?

1、精心设计的导入能点燃课堂激情

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作用不仅是引导学生思维,而且还感染学生的情感。语文课堂的导语设计就起着诱发学生学习兴趣乃至情感的作用。那充满激情的引人入胜的导语极易将学生带入艺术的境界,使之受到感染和熏陶。

如在讲《斑羚飞渡》一文时,我先给同学们讲了一个故事,“在一次森林大火中,蚂蚁家族不得不进行一次大规模的迁徙。面对熊熊燃烧的大火,大大小小的蚂蚁迅速地结成一个球体。为了那一线生的希望,它们冲向了火海。伴随着一阵噼噼啪啪的声响,最外层的蚂蚁被火吞噬了,烧焦了。然而,这蕴含着生命的团体仍向前滚动着,噼啪声越来越响,蚂蚁团越来越小,最后滚出火海的蚂蚁只剩下了一小团……”,然后,我由故事展开,用悲壮地语气将学生引入课堂,“这是一个感人至深的蚂蚁的故事,的确,在生与死的抉择中,有谁不渴望生呢?可是,这群蚂蚁却生得艰难,死得辉煌。今天,我们同样要聆听一个悲壮感人的斑羚的故事,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动人的故事。”就这样,学生们被我带入了激情的课堂中。

2、声情并茂的朗读能激发课堂激情

语文教材以丰富的情感魅力深深地感染着读者,而情感作为一种内在的体验是不能强加给学生的。“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只有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让学生反复朗读,才能体会文章内容,才有可能获得某种情感体验,情意盎然的朗读,或使人凝思静想,心驰神往;或使人潸然泪下,荡气回肠。

如在教学《海燕》时,我通过激情澎湃的范读,再让学生反复朗读,在这样一次次的声情并茂地朗读中,学生不但理解了课文内容,还让整个课堂都充满着那种振奋人心的激情。所以说,朗读不但有利于学生对文章的意蕴情趣的整体感悟,有利于语感的培养,更有利于激发课堂激情。

3、惟妙惟肖的表演能放飞课堂的激情

新课程标准强调,课堂教学要较多地注重师生互动、平等参与,教师要实现角色转换,由权威的“导演”转换为平等的参与者和指导者,心理学家也表明,中学阶段是学生表现欲最强的阶段,所以,在初中语文课堂中,根据学生的这一年龄特征,创设情景,让学生扮演角色,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不但真正调动起学生自觉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轻松愉快地记住所学的知识,更能引燃语文课堂的激情,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了探索、交流、合作等多方面的能力。

如在教学契诃夫早期短篇小说《变色龙》时,根据小说篇幅短小,浅而易懂的特点,我在教学中,让学生把课文改编成剧本,让他们自编自导自演,在表演中让学生掌握知识,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体会到学习的乐趣。用表演的方式组织教学,就是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以调动学生的语文素质和实践能力。

三、让体态增强课堂激情的氛围

体态语包括手势语、表情语、身势语,手势语所表达的语言内涵是丰富多彩的。在语文教学课堂中,教师运用适当的体态语,能增强课堂教学的激情,激发起学生的学习情感。

如在教学《黄河颂》一课,当我们激情澎湃的语言伴着铿锵有力的动作、坚毅自信的眼神,黄河的气势磅礴,惊涛澎湃,万丈狂澜就活生生的展现在学生面前。

又如在教学《背影》一文,讲到父亲为“我”买橘子时,“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当我们用平缓的语气伴着缓和的手势、柔和的目光,父亲的伟大也就跃然眼前。

总之,初中语文教学课堂离不开激情,我们要让学生在充满激情的课堂上领悟真、善、美,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增强学生的语文素养。

猜你喜欢

课堂气氛激情素养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堂气氛的营造方法
户外激情
激情从未止步
高中英语课堂气氛的活跃优势研究
消磨不了他胸中的激情
浅谈课堂教学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