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习因学生而练
2014-09-01郁丽艳
郁丽艳
摘要:教师在面对一个班级进行教学时,必须先了解学生究竟“知道了什么”。只有了解学生的实情,才能确定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也才能找到适合这节课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同样,练习课也是如此,不能简单机械地反复操练,而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练习。
关键词:练习;学生;解题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2-211-01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在其所著《教育心理学》一书的扉页上写了这样一句话:“如果我不得不把全部的教育心理学还原为一句话,我将会说,影响学习的唯一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这就是说,教师在面对一个班级进行教学时,必须先了解学生究竟“知道了什么”。只有了解学生的实情,才能确定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也才能找到适合这节课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同样,练习课也是如此,不能简单机械地反复操练,而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练习。
下面,我以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列举》为例谈谈自己的实践与思考。
一、同一班级,针对不同学生设计不同的练习目标
教材P66页第2题“有一个音乐钟,每隔一段相等的时间就发出铃声。已经知道上午9:00、9:40、10:20和11:00发出铃,那么下面哪些时刻也会发出铃声?13:00、14:40、15:40、16:00”,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是多元的,学生受新授知识的影响首先想到的是用一一列举的策略解决它,但学生列举的速度是有差异的,此时教师在过程中打开学生的思路:“边列举边观察,会发出铃声的时刻具有怎样的特征?”有了教师的引导,思维活跃的学生在底线目标达成的基础上马上又能迎接新的挑战。当班级相对很慢的学生用一一列举的方法做完时,不少学生已经对会发出铃声的时刻的特征有所感悟。集体交流时分两个层次:第一层次交流一一列举的方法,确保每一个孩子会运用这一策略解决问题;第二层次交流其他方法,有学生发现几时是奇数时,会在整时和几时40分会发出铃声,几时是偶数时,会在几时20分发出铃声。也有学生说只要把这一时刻与9:00相减求出时间差,时间差是40的倍数,就会发出铃声,反之则不会发出铃声。第二层次的交流是高标要求,并不要求人人都能掌握,对于思维活跃的孩子让他们能跳一跳就能摘得到。同一班级,针对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让每个学生在自己的原有水平上学得更好。
二、同一练习,针对不同班级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
教学“——列举”的策略,重点是培养学生的有序思维,对于“有序”,我的学生在以前的学习和生活中早已经有所体验,早在一年级学习10以内数的分与合的过程中、二年级有余数的除法的过程中、三年级周长的认识的过程中、四年级有序搭配的过程中早已有了初步体会。随着教学的深入,这样的体验越来越充分。因此,学生学习例1时能自觉地调用经验来学习、体会和应用有序地——列举这一策略,为例2先分类再列举留足了时间和空间。
然而,当我兴冲冲地拿着在自己班级里推进得非常顺利的教案到弘景小学去试教,一节课拖堂了5分钟才勉强把例题教学完,练习一题都没来得及。推进得为何这么慢呢?学生无论在例1还是在例2的列举中始终不能做到有序思考,总有遗漏或重复现象。
问题出在哪?为什么同样教学,不同班级的表现会有这么大的差异?细细分析学生,我自己的班级从一年级开始就已经渗透了有序思考的思想,到五年级再来学习一一列举时,有序思考已经深入学生心中。而弘景小学的这个班级,是原来蓝天实验学校(外来农民工流动人口学校)合并过去的,学生以前接受的教育参差不齐,大部分学生在学习一一列举之前不具备有序思考的能力。基于此,我重新制定了新的教学目标,把例1和例2拆分成两课时,把练习融于两节新课中。第一课时教学一一列举,让经历学生在各种情境下运用一一列举策略解决问题的过程,充分感受有序列举的重要性,在层层推进中逐步掌握有序地把符合条件的情况一一列举出来的本领。第二课时教学先分类再列举,有了前一课时扎实的有序思考的功底,学生分好类再按类有序列举就不成问题了。同一内容,针对不同班级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让每个班级在自己的原有水平上学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