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中素质教育的效率

2014-09-01王怀标

读写算·教研版 2014年12期
关键词:学生素质效率小学数学

王怀标

摘要: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的核心内容与发展方向,课堂作为教育的主阵地,必然担负着学生素质提升的重要任务。本文试图从课堂目标由单一化走向立体化;学习方式由被动接受变为自主探究;教学流程由重视学科逻辑转向关注课堂生成三个方面,来论述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中素质教育的效率,从而使小学数学教学发挥其整体育人功能。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学生素质;效率;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2-161-02

素质教育就是为实现教育方针规定的目标,着眼于受教育者群体和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标,注重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促进受教育者生动活泼地发展。小学数学教学作为素质教育一门基础学科,一方面要接受素质教育的观念指导,另一方面必须结合学科特点,以培养、发展学生的素质而进行教学。随着新课程的实施,课堂这个培养、提升学生素质的主阵地,对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起着核心作用,提高课堂中素质教育的效率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从而为新课程的顺利实施提供可靠的保障。

一、课堂目标由单一化走向立体化

课堂目标是指学生通过教学活动要达到的学习结果,它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目标的现实性、科学性程度直接决定了教学活动结果。由于素质教育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核心目标,使得课堂的目标也必须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最高目标,因此在课堂目标的改革上就应该对各项素质指标上作了充分预设,使得课堂目标必然呈现出综合化、立体化的趋势,一旦这种立体化课堂目标在师生的活动中达成,那么学生的素质教育也自然得到落实。

1、确保认知目标的基础地位

学生在课堂中开展的一切学习研究活动都是以一定的知识经验背景为基础的,这种知识经验背景的获得,来自于平时生活经验的体验与往日学习结果的积累,可见知识的获得既是学习的结果,又为后续学习提供基础。因此认知目标应该是课堂教学中必须确保的基础目标。同时课堂教学又是借助每一个知识点作为学生学习活动的载体,每一次课堂教学的最终结果都是把学生对知识的获得作为最基本的要求,所以它是学生在课堂中发展的最基本素质。另外学生的学习活动又具备传承人类已有知识经验的功能,学习前人知识经验也是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在教学中,首先,要保证教学重点内容让全体学生获得;其次要延长教学难点内容习得过程,使全体学生都顺利完成学习任务;第三要处理好个体差异与同步发展的关系;第四要精心准备知识的前奏和后续,为“两头”的学生的发展提供帮助;最后还要帮助学生及时进行知识的记忆与巩固。

2、突出能力目标的核心价值

能力是指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使活动顺利完成的某种稳定的心理特征。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作为教育活动的一种具体形式,它伴随学生的时间是短暂的,而数学学习是长期的,为此必须让学生具备数学的基本能力和数学的学习能力,才能保证学生在数学方面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在新课程下学生的学习活动是个自主的发现活动,活动的开展也必须具备一定的基本数学知识、能力和数学学习方法。另外就学生的个人发展而言,知识量的储备仅仅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具备发现知识、获得知识、掌握学习的方法与能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能力的培养是学生素质发展的重要指标。在教学中,要重点培养以下几种能力。

①数学逻辑思维能力。数学的应用价值来自于数学模型的简结性,数学模型的建构过程陪伴着学生的逻辑思维活动,随着“过程”的开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得到锻炼,反之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就能促进学生有效地开展数学学习活动。

②解决问题能力。结合有关基础知识的教学引导学生从数或形的角度去观察、认识周围事物,培养应用数学的兴趣、意识和相应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③数学学习能力。数学学习活动是通过学生的认知结构的自主建构完成的,完成这个建构过程既需要课堂教学情境的设置和教学手段的有力支持,更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数学学习方法与能力。如:信息处理的能力、发现问题的能力、抽象概括的能力、合作交流能力等,才能保证学生展开有效的学习活动。

3、增加非智力目标的比重

数学作为一门基础课程,基本知识的获得与各种能力的培养无疑是十分重要、十分必要的,它是创新的基石。但在创新机制中,基础知识能力主要提供的仅仅是材料上的支持,相对于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等非认知因素来说,它是较为被动和次要的,特别是在知识经济时代,得到知识的途径、方法非常广泛,难得的是好的创意。另外非智力因素在学习活动中对智力活动起着指向、维持、强化的作用,通过非智力因素的调控作用,能有力促进学生学习活动的效果。在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种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①培养数学的兴趣与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的抽象性与小学生年龄特点客观上存在矛盾,使得在课堂教学形式以及学习材料上必须呈现生动活泼的特点,使学生产生对数学感兴趣,激发学习数学的欲望。另外数学的发现历程的曲折性客观上也增加学生学习数学的难度,使得在学习过程中要及时让学生体验到成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与战胜学习障碍的勇气。

②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意识。“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数学学习活动就是一个“问题”的发现与解决过程,没有“问题”的发现,学生探究活动无比谈起。强烈的问题解决意识也是一种维持学习活动深入开展的动力,因此教学中要注重通过情境与各种有效教学手段的设置,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帮助学生树立起科学研究的意识和精神。

③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数学发展到今天,其内容、思想、方法、语言已广泛渗透到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以及现代生活中,数学与生活密不可分。数学模型在应用过程中又能促使学生对数学进行深入的思考,促进新的问题产生,从而推动新一轮数学学习活动的展开。

二、学习方式由被动接受变为自主探究

课堂中学生素质的发展、提升是一个自主内化的过程,为此,学生的学习方式必须抛弃传统的那种师讲生听、生练师评的模式,而转向通过自主探究实现认知结构的自主构建,实现方法、态度、价值观在过程中得到深刻体验,因此,《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通过在课堂教学中帮助学生形成一种主动探求知识的方法与习惯,有利于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这既是新课程的要求,更是素质教育的内涵。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意愿

问题情境指个体对客观问题作出主动反应,是觉察到一定的目的而又不知道如何达到这一目的时所形成的一种心理困境,是已有知识不能解决所面临的新问题时出现的一种心理状态。把需要学习的数学内容以问题的形式有意识、巧妙地寓于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容易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激起学习愿望,使学生面临欲罢不能的“愤”、“悱”状态,促使其去探究、发现。同时,创设问题情境又有利于学生开展以“问题解决”为主要特征的数学学习活动,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策略都得到有效的发展。如“比例尺”案例片断摘录:

①师:请在纸上画一条厘米的线段

②生:(很快完成)

③师:请在纸上画一条30厘米的线段

④生:(部分学生有困难)

⑤师:请在纸上画一条3千米的线段

⑥生:(学生无从下手)

⑦师:中国国土面积这么大也能画出来,难道你们就没办法了?

⑧生:(恍然大悟,尝试各种解决方法)

……

在这案例中,教师有意识地创设出挑战性的情境,前两次的成功使学生产生强烈的解决问题的自豪感,正当他们兴奋时,遇到“画3千米的线段”这个更具难度的问题,强烈的挑战感使他们产生立即解决这个问题的愿望。随着教师的适时启发,学生马上想到地图,联想到缩小,经过各种尝试“比例尺”的雏形就被发现了。

2、经历知识再造,体验探究历程

学生通过自主参与类似于科学研究的学习活动,在掌握科学内容的同时,还要体验理解和应用科学研究方法,形成科研的基本素养。以往我们把数学学习过程等同于数量关系、数学规律的理解掌握过程,使得数学问题产生过程与数学知识、方法的应用过程彻底消失,学生对过程的真实体验就变得无从谈起,此时学生在课堂中发展的素质,仅仅是一种认知素质。在新课程下掌握基础知识与培养自主研究能力都是学习目标的两个重要价值取向,如何让学生在最短时间同时内完成这两个目标,必须预设特定的历程,这个特定的历程就是数学知识的“再创造”(弗赖登塔尔),课堂中要在最简约的时间、空间里,把数学知识发生历程重新塑造出来,让学生本人或通过合作像数学家当年一样把已有的知识重新创造、发现出来,使得人类已有知识与创造发现的方法同时让学生获得,达到个人素质的真实提升。如“圆的周长”教学中,我先让学生实际问题中发现需要认识圆周长,接着用自己熟悉的方法来测量圆状物体表面的周长,通过操作学生感悟到测量这种方法比较麻烦,于是产生要发现一种新方法解决问题的愿望,此时引导学生猜想圆周长的大小由什么因素决定,然后对测量数据进行分析,从中发现周长与直径的比率呈现很接近的现象,圆周长的计算方法就油然而生。这节课我没局限于只让学生了解圆周长计算方法这个已有成果,也没有只停留在带领学生用特定的实验去证明计算方法的存在,而采用真实勾画出认识矛盾冲突,引发探索新方法的愿望与策略,充分体现科学如何由原材料缓慢地、试验性地积累成知识体系,经历这个“曲折”发现历程,学生的素质在体验中得到提升。

3、倡导合作互动,提升探究效益

合作互助是指在学生个体独立研究的基础上,让学生在小组内或班集体内,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方法及过程,实现学习互补,共同获得解决问题方法、策略。由于学习者都是以自己的方式来理解世界的,不同的人看到的是事物的不同方面,不存在惟一标准,如果不加强个体间的交流与合作,个体的见解很容易出现“盲人摸象”的局面。另外有些探究活动并不是个人所能完成的,本身须要靠合作完成,部分学生可能因个体差异会面临很多的困惑、挫折,同时他们往往会把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指向学习方式。通过师生、生生的合作互助,既可以提高探究活动的实效性,又使学生经历一次合作意识教育,深化了素质教育的内涵。

如在“统计的初步认识”教学中,我先让学生观看一段“某路口车辆来往情况”的录像,并提出记录下来各类车辆的数量的任务,录像结束后绝大部分学生完成不了这个任务,为此我让学生分析原因、商量对策,学生提议可以组成小组,于是重播录像,学生通过分工合作,录像结束各组都完成了任务,学生汇报各自的记录方法时,出现了问分学生对一些方法不理解,于是我把所有的方法再次放在小组讨论,通过组内相互指导绝大部分学生都发现划“正”字记录法是最简便的。

课中使学生深刻体验到合作的价值和效果,同时部分中下学生在优生的指导、帮助下也顺利参与了探究活动,优生的优势得到了发挥,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得到了帮助,两者素质都得到了发展、体验到了成功。

三、教学流程由重视学科逻辑向关注课堂生成

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学生自然成为数学活动的真正主体,这就要求课堂教学要关注成长中的学生的整个生命发展。同时就学习过程而言,知识、技能不是通过教学传授而习得的,必须通过学习者的自主建构来实现的,在建构过程中新知与原有认知结构出现了交互活动,产生了许多带有鲜明个体色彩的新想法、新认识,作为指导者只有依托、推动这些新想法、新认识,才能真正意义上完成知识的意义建构,实现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

1、开放教学,诱发生成空间

在新课程下课堂教学不应该是一个机械执行教案的过程,在学习活动中,学生必定会涌现许多新的想法,出现许多新的问题,暴露出许多新的思维,它们当中隐含着学生创新的火花、奇妙的猜想,有很大的可能是我们事先估计不到的或者是预料不到的。但不管是否估计预料到,都是来源于学生的实际,都是学生迫切想知道的内容。我们应开放教学、随机应变、因势利导优化课堂教学的每一个过程,为学生的生成提供土壤。如在“约数和倍数”教学中,学生初步认识了“约数”与“倍数”的一些特点后,我让学生讨论:“从约数和倍数的学习中, 你们从中发现了什么?”本想让学生发现:“一个数的约数的个数是有限的,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没想到一个学生在汇报时却指出这样一个“发现”—“双数的约数比单数的约数的个数多”,这个“发现”是我备课时没有料到的,于是我改变原先的教学思路,将“球”踢给学生:“该同学的想法你们觉得对吗?为什么?”这时,学生议论纷纷、各抒已见,在解决这个问题中学生很自然的悟到“约数”个数的特点。

课后我想,如对学生的“发现”采用不屑一顾或简单处理,学生永远困惑在心中,课堂从此再也不会折射出学生创新而富有个性的光芒。

2、精心预设,营造生成空间

“在教学过程中强调课堂的动态生成,但并不主张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信马由缰式地展开学习,而是要求教师有教学方案的设计,并在教学方案设计中预先为学生的主动参与留出时间与空间,为教学过程的动态生成创设条件。”(叶澜)所以我们在开放教学流程的同时更要关注预设,充分考虑到不同的学生有哪些不同的思考方法,可能会出现哪些解决问题的方案,从而设计出不同的教学策略,如在“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教学时,我考虑到部分学生可能在平时生活中或事先预习中,已经知道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如果忽视这种情况存在,那么面积计算方法的探究活动很可能会被学生认为是一种不感兴趣的负担,后来我作了第二种预案:如果学生中有个别或部分学生已经知道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方法,我就把探究活动变成一种验证活动,同样可以让学生经历一次科学发现的历程。课中果然如事先所料,我马上把第二种预案拿出来,学生在验证活动中同样开展探究行动。

3、激励评价,激活生成空间

课堂生成,少不了学生要将所想的、所要说的话说出来,然而学生所想,有时是基于独特且富有创造的精彩见解,有时也可能是一种错误对解或是一种暂时难辩其伪的模糊表征,怎么办?此时要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导向作用。在课堂中,我们首先要承认学生思路的合理性,激励学生将这些思路展示出来,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其次要认真调察、分析学生错误或模糊的思路的症结所在,让学生在由冲突走向和谐的过程中获得认知上的飞跃、情感上的体验;第三要恰如其分地使用好鼓励性语言,让每次发言的学生都感到自己都挖到真是的矿藏;最后还要学会使用“导演”艺术,及时把“球”踢给学生,激起学生参与讨论、交流的热情与反思总结的契机。

推进素质教育,转变观念是前提,建立新的评价制度是关键,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根本,优化教育教学过程是核心。(柳斌)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素质教育的效率,对于落实素质教育要求具有实践性意义,也是新课程改革本性目标所在。

猜你喜欢

学生素质效率小学数学
对初中作文写作评价的思考与创新
跟踪导练(一)2
“钱”、“事”脱节效率低
提高讲解示范效率的几点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