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师人格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2014-09-01谢思英

读写算·教研版 2014年12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学生

谢思英

摘要: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对学生教育的关注越来越多,很多时候我们不仅仅关注学生的成绩,更多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从教师人格方面阐述教师如何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对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作用机制以及发展的要求。

关键词:教师人格;学生;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2-145-01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是我国从古至今流传下来的对于教师的要求。伴随着我们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素质教育向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在学问要做好言传,更应该在学生个性成长发展上重视身教,不断影响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教师人格对学生的潜移默化的作用更为突出。正如乌申斯基所说:“教师人格对于年轻的心灵来说,是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教育者的人格是教育事业的一切”[1] 。

一、教师人格的界定和学生心理健康标准

“教师—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因此,教师的职业定位对教师的人格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和标准,教师人格必须具备良好性格特征、健康的心理水平、开创的认知行为方式、良好的情感品质、坚强的意志、高尚的道德品质、规范的行为方式以及深厚的专业知识、良好的才能和独到的眼光[2]。简而言之,教师人格需要教师具备完善的“德”“才”“学识”“行”,使教师在教育过程中从重视知识向重视行为、品格转变。教师在个人人格上的发展需从知情意到更深层次的探索。

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是受教育者,现阶段我国中小学学生心理健康标准包括:正常的智力;积极的自我意识;良好的心境;和谐的人际关系;较强的意志品质;完整的人格[3]。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要求完整的人格,而学生完整的人格的形成是在父母、老师、社会等多方面因素的交互影响下形成的,因此学生良好的心理健康品质离不开教师人格的影响。

二、教师人格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教师人格对学生的影响在与学生交互的教学过程中产生,良好的教师人格特质才能形成积极的影响。反之,就会造成相反的效果。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拥有良好的乐观开朗的心态同学生相处,那么在教师教学过程中学生会反馈出较强的学习激情。究其原因教师乐观开朗的状态下有良好的心境,在学生模仿教师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良好的心境,反馈到学习上呈现出激发学生学习效果,并良好心境下教师不吝啬对学生的赞扬以此激励学生不断学习。

教师人格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是通过学生主动模仿和学习,当然这通常表现在学生年龄较小的时候。随着学生的成长,教师人格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开始从模仿的直接影响走向间接影响。积极的人格因素在反馈到学生中时学生通过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分析和接受,进而受到教师积极人格因素的影响。反之,教师的消极人格因素同样也存在,并在教学生活中对学生的影响更加重大,学生也会受到教师不良状态的影响,从而对教师感到失望甚至对学习产生厌倦,感到压抑、烦躁影响学习和生活,甚至有的不求上进,自暴自弃[4]。

三、强化教师人格,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

教师人格的发展需要在教师同学生的教学互动的过程中,置身于具体的教育实践过程中才能更好的加强和改进,最终塑造出教师完美人格,并以教师人格塑造学生人格,加强教师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指导。因此,加强教师人格修养的过程中要做到以下三个方面来做:

1、平等尊重的态度

学校教育的对象是学生,教师人格影响的是学生的成长,教师在教育的过程中自身的人格要对学生产生影响必须将学生摆在平等的地位上,不是坚持陈旧的教育观,认为学生要服从教师的权威,并通过严格的惩罚措施来使学生学习。这样只能让学生产生对抗和逆反的心理,拒绝接受教师的影响,甚至以自己不成熟的态度对抗教师教育。因此,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该转变观念,以新的标准来认识教师的职业,教师应该是学生的人生导师、朋友,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工具。在同学生的交互过程中努力做到平等相待,尊重学生的个性。在教学中教师积极人格因素平等待人,尊重他人去对学生产生积极影响。同时,作为教师要展示出自己对工作的充满热情,保持对工作敬业,以此来潜移默化影响学生达到教育效果。

2、不断丰富的教师学识

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学生对于新的知识不断追求,有极其旺盛的好奇心,作为教师完善人格休养的过程中也要与时俱进,保持对新生的知识的高速吸收。才能更好的同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与学生形成互动教学,最终将个人人格影响同学生关联起来。同时信息时代的要求教师不仅要在专业知识上要专研深刻,同时也要广泛接触更多方面的知识,做一名“杂师”以此来在学生中树立自己的权威。

3、不断加强的道德修养

正如马克思所说“性格是环境的产物。”老师的人格的形成同环境也有很大的关系,只有通过不断加强老师的道德修养,避免环境的影响,最终才能更好的让学生受到好的影响,并受益终身。因此,作为一个合格的教师必须不断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在学校环境中,老师道德修养,实质上是老师在说和做上的知行统一。同时,学生对待老师的态度,学生尊重老师的付出和教学成果,建立师生之间相互尊重的氛围,老师就更愿意展示自己的修养,让学生向着积极的方向去进步。同时,加强老师道德修养同样对老师提出了自省的要求,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时刻自省:在对待学生的态度上,自己的情绪状态,在自己的心态上,是否做到了为人师的要求,将生活和教育工作区分开来。

综上所述,教师人格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不是一朝一夕的,也不是暂时的,它有一个自身发展的过程,因此在评价教师人格或者评价学生心理健康状态我们也应该以一个发展的眼光来看待。

参考文献:

[1] 林红.教师人格魅力与学生自我管理——教师人格对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影响[J].

[2] 孟宪乐.试论教师人格的作用、内涵及养成[J]. 中小学教师培训,1998,C4:53-54.

[3] 丁胜艳.教师人格的内涵及其塑造[J]. 教学与管理,2013,30:45-46.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学生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快把我哥带走
《李学生》定档8月28日
学生写话
跌宕起伏的心理健康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