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改下如何将科学小实验融入

2014-09-01方晶

读写算·教研版 2014年12期
关键词:新课改

方晶

摘要:我省推广新课程改革以来,初中科学教学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科学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综合学科,科学小实验与初中科学课外作业如何有效结合起来,共同促进初中科学教育,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们教师。本文从初中科学课外作业的现状入手,将科学小实验融入初中科学课外作业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新课改;科学小实验;初中课外作业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2-106-01

新课改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重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联系,倡导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化学习方式。我省推广新课程改革以来,基础教育生机盎然,初中科学教学也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科学实验作为初中科学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而课外作业作为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和延伸,如何实现科学小实验与初中科学课外作业的有机结合值得探究。

一、初中科学课外作业的现状

《教育大辞典》中关于“课外作业”的定义是这样表述的:根据教师要求,学生在课外时间独立进行的学习活动。它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有助于巩固和完善学生在课内学到的知识、技能,并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为了直观反映学生们对初中科学课外作业的态度,本人通过发放问卷调查表的和访谈形式,对我市城区和农村两所学校初二年级一个班级的各40名学生,以每日的平均科学课外作业量为总量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

作业量的调查:

经调查,以学生完成科学课外作业的平均时间作为参照点,9%的学生在1.5h以上,37%的学生在1h--1.5h, 31%的学生在0.5h—1h,13%的学生在0.5h以内,10%的学生无科学课外作业。可以看出,目前大部分学生完成科学课外作业日耗时在0.5小时到1.5小时左右,学生的科学课外作业量偏多。

作业类型的调查:

经对初中科学课外作业类型的分布进行调查,74%的学生在做传统试题,13%的学生是自主预习或复习,5%的学生是科学实验,还有8%的学生是其它类型的课外作业。从此我们可以看出,初中科学课外作业多源于惯性或传统性,自主创新的较少,科学实验作以课外作业的形式进行布置的还是极少数。

作业效度的调查:

从对学生最喜欢和最不喜欢喜欢做什么类型的科学课外作业进行自由问题调查,我们可以得出学生最喜欢动手类和有趣味性的,最不喜欢的是背诵类作业和试题。从此可以看出,教师最愿意的作业恰恰是学生所不愿意的,他们喜欢的恰恰是被我们忽视的,这符合他们的年龄段特征。

二、将科学小实验融入初中科学课外作业的必要性

新课程改革提出“从生活走向科学,从科学走向社会”,就是要求义务教育阶段的初中自然科学教学要贴近学生的生活。我们教师可以利用学生接触科学学科的新鲜感和好奇心,精心设计课外小实验作业,这不仅能起到复习、巩固知识的作用,还起到提高兴趣,培养能力的作用,。

1、丰富课外作业的形式,更能让学生积极去做。

在传统的教学中,我们多数教师的课外作业仍然使用传统的题海战术,让学生重复地操作,机械地记忆,使他们身心疲惫,学得毫无激情,这直接影响学生知识的接受和成绩的提高。因此,新课程教学中,改变传统意义上的作业形式,适当引入科学实验,让科学小实验代替部分课外作业,这就显得十分重要。这能让学生通过主动探究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主动求知、乐于探究的心理品质。

2、充分考虑实验环境的重要性,更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在初中科学教学过程中,很多课程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安排有实验课。在上课实验的氛围下,即使教师给学生自主操作的空间,但迫于身边老师观看的压力以及与同学一起实验无形中形成的竞争压力,学生往往不愿意“自主发挥”而更倾向于“按部就班”。在课外实验过程中,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通过一些小型简易的操作、演示,自由地尝试各种方法对某些简单的科学理论进行验证,使学生获得直接经验,在反复尝试中发展动手操作能力。

3、创造家长参与机遇,更能拉近家庭距离。

由于中学生与父母之间存在年龄差,看待事物的出发点有差异,往往很容易发生矛盾,人们用“代沟”来形容这个普遍的社会现象。科学课外实验不同于实验室里的实验,没有现成的、成套的仪器设备,也没有教师亲自指导,完全由学生自己独立设计实验步骤,自己动手完成。为了顺利完成实验,学生均会不同程度地需要家长的协助才能完成,这就创造了学生和家长沟通的良好机遇。如果家长既然做到"童心未泯"又能做到"老谋深算",那么学生不仅能在学习上有所收获,同时更能拉近学生与父母的心灵距离。

三、将科学小实验融入初中科学课外作业的探究

既然将科学小实验引入初中科学课外作业的作用如此多,那么我们在平常的科学教学中应该如何应用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充分发掘实验素材,让科学小实验更贴近生活。

家庭小实验常常是为课堂教学服务的,所以教师首先要研究教材,把握好实验内容。虽然课外实验活动在许多方面略显粗糙与不规范,但其教学功能显而易见,学生的自主性、参与性高。实践证明,贴近生活的课外实验中呈现出千变万化的科学现象,能激发他们的探究心理,实验一旦有所收获,有所创新,就会使学生趣味性更加稳定,从而更加喜欢科学。

2、用科学小实验直接代替部分课外作业,让科学小实验更深入人心。

科学由实验和理论两部分组成。在科学作业的安排中,教师可以安排一些能拓展学生知识面、增强学生动手能力的课外小实验直接代替传统的课外作业。如果我们只是将这些课外小实验叠加到原有的作业之上,就会增加学生的反感情绪,不利于发挥科学小实验应有的功效。教师只有用科学小实验直接代替部分课外作业,科学小实验才会更加深入人心,深得学生的欢迎。

3、积极开展评价机制建设,让科学小实验更加科学有效。

新课程下,作为辅助教育教学有效手段的评价,我们要突破传统的教师评价机制,积极探索学生间相互评价机制,家长对学生的评价机制。针对课外小实验的特点,可以组织学生面定期评议。对实验中发现的各种现象,学生可以自己推导结论。同时,可以由家长对其实验的态度、实验成功与否进行实验交流。针对评价中发现的问题,教师可再次进行指导。

参考文献:

[1] [美]约翰.桑切克.教育心理学[M].

[2] 周冠英 王学成译.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7.

猜你喜欢

新课改
紧跟新课改新布局,提升一轮复习效率
新课改下的幼儿教育策略初探
新课改下的初中地理创新教学研究
新课改下高中文言文有效教学策略初探
新课改下的语文老师
新课改下如何关注学生生物学习需求
新课改下文言文教学我们忽视了什么?
新课改下高一作文教学浅探
新课改对立德树人的思考与实践
也谈新课改下的课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