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构建智障学生的生活化数学课堂
2014-09-01包丹
包丹
摘要:智障学生由于大脑受损,逻辑思维能力较弱,难以抽象概括, 不少教师因此对他们的数学学习感到力不从心。但是只要让智障学生的数学课堂尽可能的接近生活,贴近生活。就会发现培智数学课堂照样可以五彩斑斓,照样可以充满生活的乐趣。
关键词:智障学生;数学学习;生活化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1-171-01
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在学生的学习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实验方案》指出,生活数学的教学以帮助学生形成和掌握与生活相关的简单的数的概念、数的运算、时空认识、以及数的运用,学习运用简单的运算工具等为课程内容。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计算技能、初步的思维能力和应用数学解决日常生活中一些简单问题的能力。
智障儿童的思维长期停留在直观形象阶段,他们的逻辑能力、推理能力都比较差。尤其是低年级的儿童,他们的思维能力就更低,那么,如何在培智学校有效的进行数学,如何构建智障学生的生活化数学课堂呢?
一、结合生活实际,在创设活动中学数学
智障学生心里发育迟缓,一般来说对外界的刺激反应比较慢,认知事物困难,特别是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和认知都是很困难的。他们虽然在学校、在教室,老师却无法按照学校常规组织课堂教学以及校内其他活动,即使老师挖空心思组织再有趣的游戏,他们也常常表现出没兴趣的样子自娱自乐;即使是参加一些活动也是极其被动,完全缺乏主动参与意识。所以,数学的教学就要更贴近他们的生活才能让他们更好的理解和接受。因此,教师要多创设教学情境,从现实生活中引入数学知识,使数学知识生活化,让学生带着生活问题进入课堂,使他们觉得所学习的内容是和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是生活中急待解决的问题,给数学找到生活的原型。《元角分的认识》这一节课,我首先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母亲节快到了,小明想给妈妈买一件礼物,就把自己攒的1角硬币都拿出来,一数有10个,拿着这么多硬币不方便,于是小明就找隔壁的老爷爷来帮忙想办法,老爷爷说这好办,收了小明的10个1角硬币,又给了小明1张1元钱,小明有点不高兴,觉得有点吃亏。你们说小明拿10个1角硬币换1张1元钱的纸币亏不亏?为什么?首先组织学生讨论:有的学生将这10个硬币一角一角地数,每10个1角放在一起,然后再告诉大家这10个1角就是1元。第二,根据学生的分析,再组织学生观察已分好的硬币,从中找规律:“看看元和角之间有什么关系?”学生很快得出结论:“1元10角相等”,“10个1角就是1元”,“1元就是10个1角”,“1元=10角”。 这样教学,让学生感到数学中的知识有的是我们在生活实际中已经会的,但没有找到规律,我们可以运用经验,通过创设活动,把经验提炼为数学,充实和改善自己的认知结构。让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从而提高学生用数学思想来看待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结合生活实际,探索生活中的数学
学教学只有走生活化道路,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才能使智障学生真正体验到数学就来自我们身边的现实世界。在学习了米、厘米以及如何进行测量之后,让学生运用掌握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测量身高、测量手臂伸开的长度、测量一步的长度、测量教室门的宽度以及测量窗户的宽度等活动,以此加深学生对厘米和米的理解,巩固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同时,使学生获得日常生活中一些常识性数据。特别是使学生通过对自己身体高度的测量,感觉自己正在成长的快乐。在这个活动中既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又培养了学生实际测量的能力,让学生在生活中学、在生活在用。在《元角分的认识》时,教师可以带孩子到区角游戏区“小超市”,让孩子模拟在超市买东西,让生加深对元角分的认识和运用,让生通过操作练习,达到知识的巩固。。
三、结合生活实际,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充满着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搜集信息,抽象出数学问题,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看得见,摸得着,就会对数学产生亲近感和浓厚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学“连加应用题”时,把例题改成“王菲有6只铅笔,倪慧有4只铅笔,黄堃有3只铅笔,他们一共有几只铅笔?”这样,使学生明白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使学生兴趣盎然,亲近数学,真正让数学走近学生,让数学走入生活,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四、结合生活实际,进行情感的熏陶
数学是从生活中抽象出来的,学生在主动探求数学问题的同时也在感受生活的方方面面。教师应热情的牵着学生们的手,正确引导他们体会数学所展示的奇妙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从中受到情感熏陶,达到优化生活,热爱生活的目的。
如在教学数学图形的对称性时,让学生举出生活中具有对称性的实物,感受数学的对称美。在教学三角形的稳定性时,用多媒体展示一台台大吊车,展示美丽、雄伟的大桥,让学生感受图形的神奇与美。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生活,使学生看到生活的精彩与人类的智慧,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总之,由于智障学生的先天缺陷,作为教师,在数学教学中更需要积极的创造条件,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数学,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问题情景来帮助学生学习,鼓励学生善于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使数学教学更贴近学生的生活,使学习变得有趣、生动、易懂,并会把数学运用于实践,使数学变得更有活力。
参考文献:
[1] 何茹玉.让智障学生数学课堂教学充满活力[J].中学生导报,2013(11).
[2] 邹仲平.激发智障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探索与实践[J].课程教育研究,201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