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高中物理有效教学的探索
2014-09-01马耀辉
马耀辉
摘要:有效教学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能够得到发展。在高中物理教学实践中,还普遍存在着“虚假无效现象”。高中物理教学有效教学的实现,应该从以下方面做起。了解学情,从实际学情出发;创设有效问题情境,引领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捕捉有效生成资源,张扬课堂生命活力;创新课堂导入,课堂提问具有针对性。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物理;有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1-123-01
在高中物理教学实践中中,我们可以看到还普遍存在着很多“虚假无效现象”,甚至于一些公开课也是“作秀”的产物,如交往的形式化、合作的固定化、课堂的垄断化、问题的单一化、媒体的滥用等。笔者认为,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应该从以下方面做起。
一、了解学情,从实际学情出发
对于正在成长中的学生来讲,高中物理对他们还是显得比较抽象,教师以以事实求是的工作态度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之后应该从实际出发,想办法让学生感觉物理不是那么抽象。其中利用实验手段讲解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比如在讲授“力的合成”,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分组独立讨论出两个力的合成规律,也就是分力与合力所满足的关系;在讲授“机械波”这节课时,教师借助实验将机械波演示仪把机械波的形成过程和传播过程反复演示给学生观察,待观察完毕鼓励学生大胆的讨论、分析,让学生思考机械波的形成过程和传播过程,以及在传播过程中介质中质点的振动先后顺序等。正是这些从实际出发的教学手段为学生打造了一条通向物理殿堂的阶梯,学生通过互相探讨找出解题答案不仅会有很强的而成就感,也会对物理的兴趣更加浓厚,理教学的实效性由此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二、创设有效问题情境,引领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问题的提出者不仅仅指教师,也包括学生。问题情境是指一种具有一定的困难,需要学生努力去克服,而又在学生能力范围内的学习情境。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当学生的思维还没有启动的时候,教师精心设计的提问会引起学生的悬疑,激发他们的认知冲突,使其思维处于高度自觉和主动的地位,从而把他们的注意力吸引到所要研究的问题上来。我们教师要积极诱,导学生质疑,激发学生去思考与探究。要相信学生是有能力设计、探究并发现解决问题的,改变按自己的经验和思路组织教学的方式。要把大量的课堂活动直接给予学生,放手让学生最大程度地“动”起来、“活”起来,增加学生在课堂上的自由度和活动机会,让学生能以自己的主体活动积极地参与课堂,从而建立属于他们自己的知识结构。同时有效的问题情境为学生提供较大的创造空间,是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
三、捕捉有效生成资源,张扬课堂生命活力
课堂教学是一个渐进的,多层次和多角度的非线性序列,是师生及多种因素间动态的相互作用的推进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除了“预设”和“预没生成”外,往往还会产生一些意料之外而又有意义的信息材料,即非预设性生成。教学中如果能及时捕捉并有效利用这些非预设性生成的资源,将促进课堂活跃,让课堂教学充满生命活力。
1、课前预习,活化生成
要将教学场所变成学生学习的乐园,把教的过程变为学的过程,把教的角色转为导的角色,教师就要止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创设条件。有很多科学内容的学习,除了课前应了解学生的认知基础,更应提倡让学生在课前去做科学,不断积累感
2、课中实验,多维生成
课堂教学是学牛获得知识、获得发展的场所。学生的做中思、做中学便山此展开。在交流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相质疑,以及思想和观点的交锋很好地引发设计小组学生的自我反思。通过做中的反思探究,动态地多维度理解,实现思维质的飞跃。
3、课后探究,持续生成
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应用意识的培养,要求学生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从科学的角度运用所学如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如果我们每节课的教学能让学生将所学知识主动用之于生活,将探究实践的兴趣延伸于课后,这何尝不是我们教学的成功所在?
四、创新课堂导入,课堂提问具有针对性
如果一堂物理课的开课导入设计的恰当,不仅会使得学生学习的情绪的高涨,可以提高课堂的学习气氛,对于促使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学习主动,思维活跃,进入求知欲的振奋状态的作用也是很积极的。陈旧的卡汤倒入会让学生觉得课程索然无味,无心继续听讲下去,因此教师完全可以通过学生身边熟悉的事例,科学家简介、物理学史故事、有趣的故事、新奇直观的课堂实验、经典题的练习、以及复习已学过的相关知识等作为新授课的引言,使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学习状态;当然课堂结尾的作用也不可小视,课堂结尾对担负学生对下一堂课有所期待的有着重要意义,适当的在课堂结尾时提一些有争论或学生感到迷惑的问题,把学习延伸到课余生活中去探究,对于提高教学的时效性作用可见一斑。
在进行课堂提问的时候,应该有针对性的提出问题、设疑,能激发学生学习旺盛的求知欲,这样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观察、思维、想象能力,也可以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有利于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便于更好的开展教学。教师要做到提问问题是必须少而精,紧紧围绕教学目标、问题难易适中,具有一定的有梯度、宽度与深度、设计问题循序渐进,让学生在已有物理知识的基础上可以进一步获得新知识。比如在学习“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的时候,我是先让学生能够熟练的在草纸上画出电路图,并引导学生了解了串联电路所需要的哪些知识,然后再问学生还想知道哪些内容、有什么质疑、在串联电路中的电压有什么样的关系等,一步一步的把问题放大,进到学生进入学习轨道。
总之,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广大教师所共同追求的。有效课堂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价值追求,一种教学实践模式。有效性教学的实现非一日之功,需要千锤百炼。
参考文献:
[1] 张世恒.新课程下如何提高物理教学的实效性[J].科技创新导报,2011.(26).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