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接国际护士执业水平考试 培养涉外护理人才

2014-09-01王雪英,张囡囡

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16期
关键词:教育模式

王雪英,张囡囡

摘要:伴随ISPN(国际护士执业水平考试)项目的引入,越来越多的护理人才借此进入国际市场。护士国际化流动的日益扩大已然成为我国护理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与此同时也为护理专业的国际化交流带来契机。了解国际上对护理人才的测量标准,实现国内与国际护士执业考试的接轨,促进我国护理教育与国际发展同步,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涉外护理人才,以满足国际护士人才的市场需求。

关键词:ISPN;涉外护理;教育模式

中图分类号:G5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6-0276-02

一、ISPN简介

ISPN是卫生部人才中心同CGFNS(美国外国护校毕业生国际委员会)在中国大陆、香港和澳门组织的国际护士执业水平考试。报考条件为已通过护士执业考试但尚未取得执业证书的应届毕业生或者已取得执业证书的护理人员。ISPN考试采取计算机考试形式,使用语言为英语,题型为以临床实际工作为背景的客观题,包括多项选择题和选择性问答题,比如多个正确答案、图形和表格。考试资料由CGFNS提供,所有题目均由考试专家设计,旨在衡量考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和应用护理理论的能力以及实践操作能力。总题数共165道,考试时间为3个小时,考试完毕后实时联网提交试卷。15个工作日后出成绩,考生可通过CGFNS官方网站(www.cgfns.org)以及ISPN中国官方网站(www.cgfnscn.org)查询成绩及证书发放信息。ISPN项目的引入旨在为国内护理从业人员和医疗机构引入先进的国际护理人才测量标准和工具,同时也让国内护理院校和护理教育工作者更多地了解目前国际护理教育体系、理念和方法,进一步提升我国护理教育和实践水平,使中国护理真正实现与国际对接。

二、我国考生在ISPN考试中遇到的瓶颈

1.专业英语词汇量欠缺。国内教学比较重视公共英语教学,大多数院校都把CET-4以及CET-6作为衡量英语教学质量的唯一标准,忽视了医护专业英语教学。国内各院校的公共英语教学大约有三个学期,而专业英语课程仅有一个学期,有的院校甚至没有开始专业英语课。这种英语课程的设置直接造成学生专业英语词汇量的匮乏,导致学生在国际护士执业考试中无法准确地理解题意,影响答题速度和准确率。

2.护理文化存在差异。现代护理强调以护理对象为中心,实施整体护理。因此我们护理的人是一个集生理、心理、社会、精神和文化为一身的整体人,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民风民俗,即便是相同的民族个体间也存在不同的信仰和喜好。护士在护理患者时要了解个体间的文化差异,因人而异提供跨文化护理。

3.考核范围和内容差异。我国护士执业考试主要包括基础护理学、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和儿科护理学,ISPN考核范围主要包括五个传统的临床领域即成人护理、儿童护理、母婴护理、精神护理和社区卫生护理。ISPN的考题采取整体综合性考试而非各科分科考试,考题涉及更多的临床中常发生的问题,以患者的需求为基本框架,侧重于判断应用能力和疾病对人体功能所产生的影响,而不是疾病本身及学校学习的理论概念。其测试内容主要包括认知能力水平、患者需求、整合过程,另外还会涉及沟通交流、法律、伦理、文件管理和教学等内容,其中患者需求又涉及四大部分,即安全有效的护理环境、健康促进和维护、心理完整和生理完整。

三、原因分析

1.教育理念落后。我国护理教育受医学教育模式的影响,重视对学生的医学知识的教育而忽略了人文素质的教育,时至今日,护理专业人文素质教育仍没形成体系,造成了我国护士护理理念和人文情感上的欠缺。而国外发达国家对护理人才人文素质的重要性始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现已将人文护理理念作为一种指导思想,体现了护理专业以人为本的特点和护理的人文主义精神。

2.师资力量薄弱。涉外护理师资短缺,大多护理教师没有参加过ISPN考试,也没有在国外进修的经历,甚至于没有参加过ISPN的相关培训,其专业素质和英语水平有待提高。

3.课程设置不合理。在课程设置上,强调学科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忽视了本专业的特殊性和实践性。在课程比例上,医学基础课和公共英语课比重偏大,与专业课及专业英语课之间的比例不合理。“重专业,轻人文”思想仍没有根本改变,而在国外,人文课程已成为护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4.教学方法单一。国内教学还是以讲授为主,学生的参与意识不强,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理论与实践脱节。而在国外多采用案例教学法、PBL教学法等鼓励学生参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5.实训基地匮乏。实训基地基本是国内各大医院,无法亲身体会国外医院环境中的规章制度、文化以及与患者的沟通。既便是增加了英语护理查房也远不能让学生在实习期间就适应国外护理环境,造成学生在校学习所得与实际国外护理理念和文化的不对接。

6.考核标准不一。国内护士在校考核包括护士执业资格证考核均侧重于疾病本身以及学校学习的理论概念,而ISPN考试则更多地涉及临床中常见的问题,侧重考核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临床实践能力。这种考试标准的差异让学生一时难以适应。比如,国内的护理知识命题:静脉输液时以下哪些表现提示有药液外渗?而国外考试则侧重于解决问题,它们会这样设计问题:一名护士在巡视病房时发现患者输液部位苍白、发冷、水肿,基于这些发现,护士应该怎么办?该问题就需要学生首先准确判断出该患者出现了外渗,其次要认识到继续渗出会给周围组织带来更大的危害,最好的方法是立刻停止静脉输液拔掉针头。

四、对接国际护士执业水平考试,改革涉外护理人才教育模式

1.培养和组建涉外护理师资队伍。学院应建立激励机制,制定长效培训教育机制,组织相关学历层次高、外语水平好的老师参加ISPN课程培训,还可聘请国外教师来校讲学,国内护理专业教师到国外进修等方式加强师资培训,为老师提供后续教育保障,保证老师具有国际护理教育理念和专业素质。

2.深化目前护理课程改革。课程内容需参照ISPN考核标准,减少医学专业课的比例,突出专业核心课程,建议增加精神健康护理、社区卫生护理和人文与法律课程的时数,以丰富国际人文科学和医疗法律法规知识。将传统的以公共英语教学为主的课程设置改为以专业护理英语教学为主,把公共英语融入专业英语教学。还可考虑选取英汉双语教材或国外护理教材,可以学以致用,提高护理专业英语水平。

3.改革教学方法,强调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改变传统的讲授为主的单一方法,融入PBL、角色扮演、调查报告、情景式教学等形式,鼓励学生参与教学,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具备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习惯。

4.搭建国际实习平台。开辟国外实习基地,建立长期合作机制,为学生成批量的人才输出开拓渠道,让学生身临其境,锻炼其沟通交流能力以及在实践中运用知识的能力。

5.参照ISPN考核标准,改革考核方法。对接ISPN考核内容,更新原有的出题理念和形式,建立以患者需求为基本框架的试题库,采取案例考核,强调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而非仅停留在对理论的记忆层次上。

参考文献:

[1]曲典.我国ISPN课程开发与发展趋势[A].中华护理学会.全国护理教育研讨会暨第3次护理学院(校)长论坛论文汇编[C].中华护理学会,2011:4.

[2]王奕萍,李莹.国际护士执业水平考试对我国护理英语教学的启示[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4):15-16.

[3]夏咏梅,庄红.从中外对比看国际型护理人才人文素质的培养[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1,(4):48-50.

作者简介:王雪英(1982-),女,山东济宁人,临床护理教研室秘书,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护理教育。endprint

猜你喜欢

教育模式
基于 SYB培训理念的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教改的探索
基于MOOC的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