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高校四位一体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2014-09-01董妍玲

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16期
关键词:大学生学校教育

摘要:本文详细介绍了“创业环境”、“创业教育”、“创业模拟”、“创业实践”四位一体,以提升创业能力为核心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与实践,可为地方高校推进创业教育提供借鉴。

关键词: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6-0215-02

近年来随着大学扩招步伐加快,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成为直接关系社会和谐稳定的大事。因此创业成为缓解或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重要途径,教育部[1]于2010年5月下发了《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开始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教育的不足不但会抹杀大学生的个性,还会造成毕业后难以适应社会需求[2]。经过5年多探索和实践,学校已基本建立了“创业环境”、“创业教育”、“创业模拟”、“创业实践”四位一体,以提升创业能力为核心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通过成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建立“大学生就业创业培训基地”,成立“大学生就业创业讲师团”,设立“大学生创业基金”,建立“大学生创业服务中心”等5项举措,建立了强有力的保障体系,学校于2012年被评为首批“湖北省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

一、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培养创业思维

1.以创业学院为基地,打造创业“硬”环境。2012年学校建立了武汉市高校中首家“创业学院”,作为大学生就业创业培训基地。创业学院办公活动用房占地面积13340平方米,项目“孵化”面积15000余平方米,为100多个学生创业团队提供植物园、东区体育场、细胞工程实验中心、商业步行街和校办企业新广厦建筑公司、风华园林公司、纯净水厂等一批实训基地。

2.完善政策支持,构建创新创业文化“软”环境。成立“大学生创业服务中心”,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政策咨询、孵化场地、创业策划、开业咨询指导、创业培训、市场开拓等各项服务;启动“百名小老板培育工程”,先后斥资300万元设立“大学生创业基金”,采取无抵押、无担保、无利息诚信借款方式或风投参股方式,引导、扶持大学生创业;每年评选“创业之星”。

二、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

1.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从2010年开始,学校将创新创业系列课程纳入人才培养方案,面对大一新生开展普及型创新创业教育,自编《大学生创业教育十二讲》教材并开设相应课程,大二阶段,根据有创业意愿同学的要求,进行创业素质、创业能力的专题创业教育与训练,开设专题讲座,组织往届毕业后创业成功同学返校作专题报告,邀请著名企业家来学校举办创业报告会等,大三、大四阶段,对明显有创业意愿的同学,学校重点实施“百名小老板培训工程”,开展一系列创新创业模拟和创业实践活动,为毕业后创业做多方面的准备。整个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呈现倒“金字塔”模式。

2.打造多层次、复合型、高质量的师资队伍。师资队伍是教育体系运转的坚实基础,为了让学生在道德修养、专业知识、创业知识上获得全面教育,学校打造了一批多层次、复合型、高质量的师资队伍。为了克服以往创新创业课师资力量比较薄弱的弱势,学校成立了“大学生就业创业讲师团”,先后聘请了60多名企业老总、人力资源部经理担任讲师团的老师,不定期来校为大学生作职业规划、就业指导和创业方面的讲座、培训。

3.以“三大抓手”构建实践教学体系。以实验课程为抓手,支撑动态实验教学体系。充分发挥学校省级“生物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生物类大学生创新活动基地”的示范辐射作用,推动学校实验室建设和实验教学改革。以实习实训基地为抓手,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积极开展校企合作,把“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建立了一批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学校与九州通医药集团共建的实习基地被评为“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以综合实践教学周为抓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学校于2004年开始实施综合实践周活动,作为实践教学必修课程列入人才培养方案并给予相应的学分,八年来,学生参与人数达10万余人次,受表彰的同学达5千余人次,学校还专门编写出版了《大学生综合实践教程》,结集出版了《大学生“综合实践周”优秀报告集》。2009年,该课程获湖北省教学成果二等奖。

4.丰富第二课堂,全面提升综合素质。学校积极打造学生第二课堂,通过专业、文化、科技、体育类社团及青年志愿者组织,开展学科技能竞赛、科学研究、劳动实践、志愿服务等活动,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学校已相继建成求索书院、自强书院,为学生第二课堂活动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同时以综合竞赛为抓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学生根据自身特长和爱好,独立或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学科竞赛、作品创作及各类社会实践活动。近五年,学校学生参加国家和省、市各类学科技能竞赛活动,多次获奖。

三、开展多样化的创业模拟,学生提前感受创业

1.举办“创新杯”科技创业挑战赛。2009年开始举办,迄今已经举办了5届,以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创业能力,鼓励学生参与创业实践,以科技创业带动大学生就业。

2.大学生创业优质项目推介会。2010年启动,学校组织大学生在讲台上畅谈自己的创业计划,由各大中型企业董事长、经理等组成的“创业讲师团”客座教授们,对创业项目进行了精彩点评,以帮助同学们在创业路上走得更好更稳。

3.“晨光杯”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2010年开始举办,使学生不仅将专业知识运用于实践,通过查阅各种资料,学到更多的是市场运作的知识和团结合作完成一项工作的能力。

4.举办“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作为校园精品文化活动之一,该项目已经举办了8届,在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树立职业生涯设计理念,合理规划职业生涯,激发自我潜能,拓展自身素质等方面均取得了良好效果。

四、提供创业场所和创业基金,鼓励创业实践

学校斥资300多万成立创业基金,通过校内创业项目的形式,免费为学生提供办公场地及宽带网络、电话等相关设施,学校接待中心山水轩茶吧、图书馆茶座、文化超市等,均是“零成本”提供给学生,供有创业愿望的在校大学生轮流、分批参与创业实践。

五、创新创业教育取得的成效

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取得良好成效,先后受到CCTV、中国青年报、中国教育报等数十家主流媒体广泛报道,如中央电视台——校友宋雄获全国“社区残疾人就业指导服务之星”荣誉称号;中国教育报——武汉生物工程学院造就一批“小老板”,等等;多家高校慕名前来我校参观取经。近年来涌现了大批国家、省市级的创业之星。迄今为止,先后有300余名在校学生在校内创业,多名毕业生成功创业,其中身价过千万、纳税达百万以上的毕业生有20多个,如先后获得全国“社区残疾人就业服务之星”、“武汉市五一劳动奖章”、“湖北百名青年创业榜样”的宋雄,扎根农村,开展立体养殖,带动一方致富的李海兵;成立综合性医药批发企业,带动200余大学生就业的杨亚章等。下一步学校将加强创业载体建设,在校办企业“长河农业有限公司”的基础上全方位开放,组建校内综合创业园区;完善风投资金制度,在校生多项目资助、低门槛申请,延长毕业生申请的资助时间和资助力度,在此基础上,继续完善创业教育模式,做到创业教育全覆盖、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EB/OL].

http://202.205.177.9/edoas/website18/level3.jsp?tablename=1236&infoid=1274167718842725.

[2]白伟芳.浅谈高职学生创业意识与创业能力的培养[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0(6):113-114.

基金项目:2009年湖北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009322)。

作者简介:董妍玲(1977-),山东德州人,武汉生物工程学院教务处处长,副教授,研究方向:高等教育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大学生学校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学校推介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