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企结合实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2014-09-01赵元晖,曾名湧,毛相朝,汪东风,董士远,刘尊英

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16期
关键词:食品企业实验教学

赵元晖,曾名湧,毛相朝,汪东风,董士远,刘尊英

摘要:本研究依托“食品保藏与加工工艺学实验”、“食品工艺学实习”课程以及多个大中型食品企业,构建了校企结合实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其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在学校实验和在企业实习准确地找到自身定位,提前适应企业工作需要,为将来就业打下量好的基础。

关键词:实验教学;中试基地;食品企业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6-0214-02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食品加工行业对人才的需求量与日俱增。然而与之形成尖锐矛盾的是,每年都有一定数量的应届食品专业毕业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究其原因,是由于学生在校期间所学的理论知识不能够和企业实际工作需要有效地接轨[1,2]。本研究依托“食品保藏与加工工艺学实验”、“食品工艺学实习”课程以及多个大中型食品企业,构建校企结合的教学模式,目的是培养学生工程创新实践技能,成为社会所需要的实用型人才。

一、校企结合实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校企结合实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注重学生实际工程能力的培养,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程项目结合[3]。通过边教学、边实践、实践再完善教学,使工程教育和培养过程更贴近社会、贴近市场、贴近生产。把课程学习与工程实践相结合、真正体现校企联合培养,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4]。

1.探索学生在企业实习的具体方式。①专业认识实习,加强学生对专业的感性认识。这个环节的具体实施方法是带领学生到各个企业去进行参观,这样使学生对各种食品加工能有一个初步认识。通过对传统企业与现代化企业的对比了解,使学生们初步认识到由现代化的管理、先进的科学技术所带来的食品工业的日新月异的变化,了解产品的质量管理就是食品企业的生命,从而加强学生的目的性学习。②专业生产实习,使学生对具体的食品加工与管理有一个比较具体的了解。这个环节的实施是在多个食品加工企业中,让学生们亲自参与生产,学习不同企业的食品工艺与管理。这要求教师事先要与企业进行协调沟通,确定合适的实习日期与时间长短,既要保证学生的实习效果,又要不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在实习期间,邀请具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高级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担任兼职教师,指导学生的生产实践。通过加强学生在多个企业的实习,使其准确地找到自身定位,充分地认识到自身的长处和不足,及时加以反馈和改进,总结经验,提前适应企业的工作模式,为将来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2.问题汇总完善教学内容。教师针对学生在企业实习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汇总讨论,并相应地改进理论课程,争取理论与实践的进一步完美结合。其基本方案是:①在食品工艺实验每个环节中,贯穿一切从提高学生适应市场需要能力出发的全新理念,实验内容随市场发展变化而不断更新[5]。②教师要深入工厂,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订实验方案,将理论与生产实际相结合。③把“实验室”、“中试基地”变成“模拟生产车间”,让学生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动手制作副食品,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评价,并与市场上的同类食品进行比较。在具体操作中,由学生对“生产车间”进行管理,从市场调查、成本核算、原料采购、加工生产、品质检验到产品销售,完全按照企业的生产管理模式进行。

二、校企结合实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评价体系

1.根据学生问卷调查,评价“校企结合实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对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影响。通过对选修“食品保藏与加工工艺实验”和“食品工艺学实习”课程的30名同学进行问卷调查(如下页表1),结果显示100%的同学认为校企结合实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会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96.7%的同学认为在实验和实习课程教学中学生有较多独立思考、主动参与、大胆创新的机会;100%的同学认为亲自参与“中试基地”和“企业”的产品生产,收获很大等。基于上述调查结果,证明了“校企结合实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教学效果良好。

2.在校企结合实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下,建立了“食品保藏与加工工艺实验”、“食品工艺学实习”课程的评价体系,具体为:①食品保藏与加工工艺实验。基础型实验占30分;综合型实验占30分;设计型实验占40分。②食品工艺学实习。规定性产品生产占30分;自主创新性产品研发占40分;企业实习占30分。考核方式:采取“优秀”(90分以上)、“良好”(80~90分)、“中等”(70~80分)、“及格”(60~70分)和“不及格”(60分以下)五级记分制。

三、结语

本研究所构建的校企结合教学模式,更加注重学生适应企业实际工作需要能力的培养,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有机结合,大大增强了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加强学生在多个企业的实习,使其准确地找到自身定位,充分地认识到自身的长处和不足,及时加以反馈和改进,总结经验,提前适应企业的工作模式,为将来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师针对学生在企业实习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汇总讨论,并相应地改进理论课程,争取理论与实践的进一步完美结合,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实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柏丽华.从高校视角看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应对策略[J].教育论坛,2011,28(2):100-102.

[2]胡金秀,宋占新,徐永赞.从大学生就业困境看如何深化高等教育改革[J].河北大学学报,2010,35(2):103-106.

[3]杨超,孙梦露.加强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1,24(6):11-12.

[4]唐立敏,楼利琴,奚柏君.校企合作探索“3+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J].职业教育研究,2007,(1):67-68.

[5]董士远,曾名湧,刘尊英.综合设计性食品保藏与加工实验教学研究[J].中国海洋大学高教研究,2009,(3):52-54.

基金项目:中国海洋大学本科教育教学研究课题(2012JY09);山东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项目(2012130)。

通讯作者:毛相朝,副教授。endprint

摘要:本研究依托“食品保藏与加工工艺学实验”、“食品工艺学实习”课程以及多个大中型食品企业,构建了校企结合实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其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在学校实验和在企业实习准确地找到自身定位,提前适应企业工作需要,为将来就业打下量好的基础。

关键词:实验教学;中试基地;食品企业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6-0214-02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食品加工行业对人才的需求量与日俱增。然而与之形成尖锐矛盾的是,每年都有一定数量的应届食品专业毕业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究其原因,是由于学生在校期间所学的理论知识不能够和企业实际工作需要有效地接轨[1,2]。本研究依托“食品保藏与加工工艺学实验”、“食品工艺学实习”课程以及多个大中型食品企业,构建校企结合的教学模式,目的是培养学生工程创新实践技能,成为社会所需要的实用型人才。

一、校企结合实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校企结合实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注重学生实际工程能力的培养,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程项目结合[3]。通过边教学、边实践、实践再完善教学,使工程教育和培养过程更贴近社会、贴近市场、贴近生产。把课程学习与工程实践相结合、真正体现校企联合培养,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4]。

1.探索学生在企业实习的具体方式。①专业认识实习,加强学生对专业的感性认识。这个环节的具体实施方法是带领学生到各个企业去进行参观,这样使学生对各种食品加工能有一个初步认识。通过对传统企业与现代化企业的对比了解,使学生们初步认识到由现代化的管理、先进的科学技术所带来的食品工业的日新月异的变化,了解产品的质量管理就是食品企业的生命,从而加强学生的目的性学习。②专业生产实习,使学生对具体的食品加工与管理有一个比较具体的了解。这个环节的实施是在多个食品加工企业中,让学生们亲自参与生产,学习不同企业的食品工艺与管理。这要求教师事先要与企业进行协调沟通,确定合适的实习日期与时间长短,既要保证学生的实习效果,又要不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在实习期间,邀请具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高级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担任兼职教师,指导学生的生产实践。通过加强学生在多个企业的实习,使其准确地找到自身定位,充分地认识到自身的长处和不足,及时加以反馈和改进,总结经验,提前适应企业的工作模式,为将来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2.问题汇总完善教学内容。教师针对学生在企业实习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汇总讨论,并相应地改进理论课程,争取理论与实践的进一步完美结合。其基本方案是:①在食品工艺实验每个环节中,贯穿一切从提高学生适应市场需要能力出发的全新理念,实验内容随市场发展变化而不断更新[5]。②教师要深入工厂,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订实验方案,将理论与生产实际相结合。③把“实验室”、“中试基地”变成“模拟生产车间”,让学生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动手制作副食品,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评价,并与市场上的同类食品进行比较。在具体操作中,由学生对“生产车间”进行管理,从市场调查、成本核算、原料采购、加工生产、品质检验到产品销售,完全按照企业的生产管理模式进行。

二、校企结合实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评价体系

1.根据学生问卷调查,评价“校企结合实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对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影响。通过对选修“食品保藏与加工工艺实验”和“食品工艺学实习”课程的30名同学进行问卷调查(如下页表1),结果显示100%的同学认为校企结合实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会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96.7%的同学认为在实验和实习课程教学中学生有较多独立思考、主动参与、大胆创新的机会;100%的同学认为亲自参与“中试基地”和“企业”的产品生产,收获很大等。基于上述调查结果,证明了“校企结合实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教学效果良好。

2.在校企结合实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下,建立了“食品保藏与加工工艺实验”、“食品工艺学实习”课程的评价体系,具体为:①食品保藏与加工工艺实验。基础型实验占30分;综合型实验占30分;设计型实验占40分。②食品工艺学实习。规定性产品生产占30分;自主创新性产品研发占40分;企业实习占30分。考核方式:采取“优秀”(90分以上)、“良好”(80~90分)、“中等”(70~80分)、“及格”(60~70分)和“不及格”(60分以下)五级记分制。

三、结语

本研究所构建的校企结合教学模式,更加注重学生适应企业实际工作需要能力的培养,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有机结合,大大增强了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加强学生在多个企业的实习,使其准确地找到自身定位,充分地认识到自身的长处和不足,及时加以反馈和改进,总结经验,提前适应企业的工作模式,为将来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师针对学生在企业实习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汇总讨论,并相应地改进理论课程,争取理论与实践的进一步完美结合,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实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柏丽华.从高校视角看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应对策略[J].教育论坛,2011,28(2):100-102.

[2]胡金秀,宋占新,徐永赞.从大学生就业困境看如何深化高等教育改革[J].河北大学学报,2010,35(2):103-106.

[3]杨超,孙梦露.加强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1,24(6):11-12.

[4]唐立敏,楼利琴,奚柏君.校企合作探索“3+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J].职业教育研究,2007,(1):67-68.

[5]董士远,曾名湧,刘尊英.综合设计性食品保藏与加工实验教学研究[J].中国海洋大学高教研究,2009,(3):52-54.

基金项目:中国海洋大学本科教育教学研究课题(2012JY09);山东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项目(2012130)。

通讯作者:毛相朝,副教授。endprint

摘要:本研究依托“食品保藏与加工工艺学实验”、“食品工艺学实习”课程以及多个大中型食品企业,构建了校企结合实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其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在学校实验和在企业实习准确地找到自身定位,提前适应企业工作需要,为将来就业打下量好的基础。

关键词:实验教学;中试基地;食品企业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6-0214-02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食品加工行业对人才的需求量与日俱增。然而与之形成尖锐矛盾的是,每年都有一定数量的应届食品专业毕业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究其原因,是由于学生在校期间所学的理论知识不能够和企业实际工作需要有效地接轨[1,2]。本研究依托“食品保藏与加工工艺学实验”、“食品工艺学实习”课程以及多个大中型食品企业,构建校企结合的教学模式,目的是培养学生工程创新实践技能,成为社会所需要的实用型人才。

一、校企结合实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校企结合实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注重学生实际工程能力的培养,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程项目结合[3]。通过边教学、边实践、实践再完善教学,使工程教育和培养过程更贴近社会、贴近市场、贴近生产。把课程学习与工程实践相结合、真正体现校企联合培养,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4]。

1.探索学生在企业实习的具体方式。①专业认识实习,加强学生对专业的感性认识。这个环节的具体实施方法是带领学生到各个企业去进行参观,这样使学生对各种食品加工能有一个初步认识。通过对传统企业与现代化企业的对比了解,使学生们初步认识到由现代化的管理、先进的科学技术所带来的食品工业的日新月异的变化,了解产品的质量管理就是食品企业的生命,从而加强学生的目的性学习。②专业生产实习,使学生对具体的食品加工与管理有一个比较具体的了解。这个环节的实施是在多个食品加工企业中,让学生们亲自参与生产,学习不同企业的食品工艺与管理。这要求教师事先要与企业进行协调沟通,确定合适的实习日期与时间长短,既要保证学生的实习效果,又要不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在实习期间,邀请具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高级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担任兼职教师,指导学生的生产实践。通过加强学生在多个企业的实习,使其准确地找到自身定位,充分地认识到自身的长处和不足,及时加以反馈和改进,总结经验,提前适应企业的工作模式,为将来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2.问题汇总完善教学内容。教师针对学生在企业实习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汇总讨论,并相应地改进理论课程,争取理论与实践的进一步完美结合。其基本方案是:①在食品工艺实验每个环节中,贯穿一切从提高学生适应市场需要能力出发的全新理念,实验内容随市场发展变化而不断更新[5]。②教师要深入工厂,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订实验方案,将理论与生产实际相结合。③把“实验室”、“中试基地”变成“模拟生产车间”,让学生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动手制作副食品,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评价,并与市场上的同类食品进行比较。在具体操作中,由学生对“生产车间”进行管理,从市场调查、成本核算、原料采购、加工生产、品质检验到产品销售,完全按照企业的生产管理模式进行。

二、校企结合实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评价体系

1.根据学生问卷调查,评价“校企结合实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对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影响。通过对选修“食品保藏与加工工艺实验”和“食品工艺学实习”课程的30名同学进行问卷调查(如下页表1),结果显示100%的同学认为校企结合实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会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96.7%的同学认为在实验和实习课程教学中学生有较多独立思考、主动参与、大胆创新的机会;100%的同学认为亲自参与“中试基地”和“企业”的产品生产,收获很大等。基于上述调查结果,证明了“校企结合实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教学效果良好。

2.在校企结合实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下,建立了“食品保藏与加工工艺实验”、“食品工艺学实习”课程的评价体系,具体为:①食品保藏与加工工艺实验。基础型实验占30分;综合型实验占30分;设计型实验占40分。②食品工艺学实习。规定性产品生产占30分;自主创新性产品研发占40分;企业实习占30分。考核方式:采取“优秀”(90分以上)、“良好”(80~90分)、“中等”(70~80分)、“及格”(60~70分)和“不及格”(60分以下)五级记分制。

三、结语

本研究所构建的校企结合教学模式,更加注重学生适应企业实际工作需要能力的培养,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有机结合,大大增强了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加强学生在多个企业的实习,使其准确地找到自身定位,充分地认识到自身的长处和不足,及时加以反馈和改进,总结经验,提前适应企业的工作模式,为将来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师针对学生在企业实习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汇总讨论,并相应地改进理论课程,争取理论与实践的进一步完美结合,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实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柏丽华.从高校视角看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应对策略[J].教育论坛,2011,28(2):100-102.

[2]胡金秀,宋占新,徐永赞.从大学生就业困境看如何深化高等教育改革[J].河北大学学报,2010,35(2):103-106.

[3]杨超,孙梦露.加强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1,24(6):11-12.

[4]唐立敏,楼利琴,奚柏君.校企合作探索“3+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J].职业教育研究,2007,(1):67-68.

[5]董士远,曾名湧,刘尊英.综合设计性食品保藏与加工实验教学研究[J].中国海洋大学高教研究,2009,(3):52-54.

基金项目:中国海洋大学本科教育教学研究课题(2012JY09);山东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项目(2012130)。

通讯作者:毛相朝,副教授。endprint

猜你喜欢

食品企业实验教学
关于基础教育阶段实验教学的几点看法
电容器的实验教学
几何体在高中数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云计算的计算机实验教学探讨
食品企业社会责任缺失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食品企业社会责任来源